屈 曲 李 東
摘要:民族舞蹈與健美操兩者具有一定的相融性和共通性,本文對民族舞蹈在健美操教學中的價值進行論述,對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健美操教學的可行性提出一些建議,從而為實踐操作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
關鍵詞:民族舞蹈,健美操;價值;設計與運用
一、刖置
民族舞蹈與健美操屬于人體藝術形態(tài),是一項“美”的運動,共同植根于深厚而廣泛的群眾基礎。因地理環(huán)境、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各民族創(chuàng)造了許多豐富多彩的具有濃郁民族風格和獨具地方特色的民族舞蹈。民族舞蹈是集健身、娛樂、社交為一體,深受人們的喜愛,不論哪種民族舞蹈,同樣可以表現出一種生命的律動、情感的宣泄。將那些動作簡單易學、健身性強、普遍受到廣大學生喜愛的的民族舞蹈引入健美操教學中,像藏族的“鍋莊”、羌族的“薩朗”、彝族的“達體舞”等少數民族舞蹈結合體育運動的特點,進行改造,將民族舞蹈引入體育教學活動,從而豐富高校健美操教學活動的內容。
二,民族舞蹈融入健美操教學的可行性
1.民族舞蹈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價值
豐富多彩的各民族舞蹈源遠流長,獨具風采,在各式各樣的習俗活動中,舞蹈幾乎是不可缺少的內容,這種現象至今還遺存在一些民族生活中。舞蹈動作大都與各民族的生活息息相關,或是對生產勞動的直接寫照,或為尚武習俗,或慶賀勝利、或帶有某種祭祀含義。舞蹈是通過動態(tài)形象傳承民族文化的,舞者在一定時空中表演的各種舞蹈,他當時的動態(tài)形象與心理狀態(tài),是探索其舞蹈文化傳承規(guī)律的根本。群眾性民間舞蹈活動是民族文化傳承的基礎,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是繼承與發(fā)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步驟,又是向舞臺藝術過渡的階段。
舞蹈是羌族人民用來記錄其日常事務、民族傳說、習俗禮儀、宗教文化等的重要方式,羌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勞作之余,人們常曼身而歌。每年的羌歷新年、轉山會期間,“沙朗”、“皮鼓舞”、“跳盔甲”等舞蹈展現著神秘的古羌文化,“沙朗”本為羌語,也被人稱為“鍋莊”,是群眾參與面比較廣的體育舞蹈,舞時眾人拉手而跳,載歌載舞。另外,“推桿”運動是羌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體系中的一個亮點,它不受時間、場地的限制,頗受羌族同胞青睞。民族舞蹈與體育作為羌族人民社會活動的一部分,自然扮演著傳承羌族文化的載體角色,其多種多樣的民族舞蹈和體育活動形式分別體現著羌族人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文化。鍋莊、推桿、耍龍燈和秋千等記錄了羌族人民傳統(tǒng)的民族生活方式,我們可以通過對于羌族體育這一文化載體的研究,具體地深入到羌族的文化內核之中,以此來了解和解析羌族文化的多個側面。
2.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得天獨厚的優(yōu)越條件
在民族地區(qū)高校,民族舞蹈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廣大學生,特別是非本民族的同學對此有強烈的學習欲望。將那些動作簡單、健身娛樂性強的民族舞蹈,按體育運動的規(guī)律整理修改成民族健美操,引入體育教學活動中,讓廣大的各民族同學互相學習,可以豐富了體育教學的內容,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同學之間增進友誼,增強了解,消除陌生感,加強民族團結,促進精神文明建設,使我們的民族舞蹈在全民健身活動中得到繼承和發(fā)揚。在高校,健美操項目深受大學生喜愛,這是由于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所決定的。高校大學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時期,要尋求一種既能鍛煉身體、健美形體、又能陶冶情操的運動項目,健美操正是由于包納了以上特點而成為大學生所喜愛的運動項目。健美操在我國高校迅猛發(fā)展,不少高校健美操教學拘泥于動作技術的傳授,忽視對學生健美操學習的興趣、態(tài)度及能力的培養(yǎng),這既不利于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終生體育的態(tài)度和能力。
3.民族健美操具有較高的健身價值
民族舞蹈有著極強的生命力,這是因為它文體融于一體,不但能娛樂身心,充分表達人們的喜怒哀樂,而且具有良好的健身價值。輕松優(yōu)美的練習中,釋放生活學習中的壓力,盡情享受運動帶來的歡樂,獲得內心的安寧,從而緩解精神壓力,使人具有更強的活力和最佳心態(tài),從而養(yǎng)成一種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達到身體和精神兩方面都健康。通過民族健美操練習,可提高學生的音樂節(jié)奏感、可使練習者心肌收縮、心搏頻率和靜脈血管的緊張性等調節(jié)肌得到鍛煉,從而達到增大心臟輸出的功效。
進行民族健美操練習,還可使練習者的呼吸系統(tǒng)得到改善,增加練習者的體內能量消耗,新陳代謝隨之加快,練習者吸氧量明顯增加,這樣就需要加快、加深呼吸,加大呼吸肌的收縮力量和幅度來獲得氧氣,從而使練習者的心肺功能得到發(fā)展,使呼吸肌越來越發(fā)達,同時增強心肌,增加肺活量,減少心肺呼吸系統(tǒng)疾病等。
4.民族舞蹈融入健美操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融進少數民族舞蹈操化組合的內容,可以啟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發(fā)揮學生細膩的藝術感受力,從而提高學生跳健美操的韻律感、表現力和感染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個性,同時培養(yǎng)學生終生體育的態(tài)度和能力。民族舞蹈與健美操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聯絡情感的一種極佳的方式。它豐富的內容改變了傳統(tǒng)健美操的活動模式,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風格的舞種,配以不同的音樂節(jié)奏,練習時間和強度可自我調節(jié),達到不同的鍛煉需要和效果,這不僅激發(fā)他們自身的鍛煉熱情,又可活躍氣氛。民族舞蹈融入健美操教學時,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活潑歡快的氣氛、美妙動人的舞姿會感染著每一個人,使人在愉快中得到放松。民族地區(qū)高校應把民族體育舞蹈引入到健美操教學活動中,這樣不但豐富了教學內容,在健美操教學中,民族體育舞蹈便于組織,隨意性較大,既可以放在課前準備活動部分熱身,也可以放在課中基本部分教學,還可以放在課后結束部分放松,可在健身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奏感,發(fā)展協調能力,提高健美操教學效果。
民族舞蹈融入健美操的內容結構和表現形式都是對各民族不同風格、不同特色的生活的提煉,具有各民族的民族文化內涵。地處藏羌民族地區(qū)的阿壩師專,在健美操教學中,把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健美操教學中,在音樂的選用上、動作的編排上、運動員服裝的穿著上,都深刻反映著各民族的民俗風情、生活情趣,賦予了健美操極強的民族性和觀賞性,這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效果,其健美操代表隊也多次在全省、全國健身健美比賽中獲得大獎。
三、民族舞蹈融入健美操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
民族地區(qū)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需要在課程設置與教學形式上大膽創(chuàng)新,使體育課向著有趣、輕松、自由、娛樂身心的方向發(fā)展,不同地區(qū)、不同院校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開創(chuàng)特色體育,突出民族特色。
1.將具有不同風格的民族音樂融入健美操伴奏中
健美操音樂一般多取材于的爵士樂、搖滾樂或迪斯科,現代特色明顯長期承受這些音樂的刺激,學生會感覺到枯燥、厭倦。通過具有民族風格的迪斯科音樂伴奏進行健美操練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韻律感、節(jié)奏感,激發(fā)學生做動作時的內在表現力,增強學習興趣,
對提高健美操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將具有民族特色的不同風格的音樂知識的灌輸貫穿于健美操教學中,讓學生多聽音樂,找音樂的樂句和樂段,幫助學生理解健美操與音樂的結合,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對美的鑒賞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對民族音樂的興趣與理解提高對健美操課的興趣。
將民族舞蹈納入健美操教學中,優(yōu)美的舞蹈動作配以節(jié)奏感鮮明的樂曲或鼓點,讓學生在歡娛的氣氛中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健美操的音樂節(jié)奏強勁有力,旋律優(yōu)美,具有烘托氣氛、激發(fā)人們情緒的效應。我國有由于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和從事物質資料生產者的對象、方式不同,舞蹈形式繁多、風格迥異,舞蹈組合雖因曲調而有差異,但基本動作大多相同,基本上是一曲一舞,所用歌曲,節(jié)奏明快,旋律優(yōu)美,歌詞簡明通俗,易于演唱和記憶。每段舞蹈的起步和結束步,有嚴謹的規(guī)范要求;中間部分,舞者可以自由變化,使所有參加者都能盡情發(fā)揮。
2.把民族舞蹈融入健美操課堂教學過程中
在體育教學中,民族健美操便于組織,隨意性較大,既可以放在課前準備活動部分熱身,也可以放在課中基本部分教學,還可以放在課后結束部分放松,如能長期堅持跳民族健美操,可在健身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奏感,發(fā)展協調能力。民族健美操的運動強度隨著舞種的不同而不同,只要堅持半小時活動,其生理負荷屬于中等強度,并不亞于中長跑。根據民族舞蹈動作和健美操的特點及對人體的鍛煉價值,使學生既達到了“育體”的目的,又達到“育心”的目的。
照音樂來計劃、組織動作藝術,有規(guī)律的以目前國際流行的以32拍為一個組合的教學中,4個八拍動作為一組進行,設計動作組合及動作組合串聯組成的成套動作。先教會學生“原始”的健美操動作,配以現代特色的爵士音樂進行練習,然后以健美操的步伐為主,加上民族舞蹈的上肢動作,再配以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音樂進行練習。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練習興趣,又不失健美操的特點,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健美操的熱身部分和結束部分,除了將具有一定健美操特點的民族舞蹈動作編入健美操中以外,還將整段民族舞蹈編入,以及整套完成后加上一段藏族、羌族舞蹈等,配上羌族鍋莊音樂等,隨著音樂隨意輕松而又不拘一格的舞蹈動作,這樣既放松了身心,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
3.把民族健美操納入教學計劃
安排一定的課時,使民族健美操成為民族地區(qū)高校體育教學的特色,把這一指導思想同高校體育教學發(fā)展趨勢結合起來。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安排一定的課時開展民族健美操的教學,因為民族舞蹈不像競技體育那樣具有激烈的對抗性,也不像現代民族健美操那樣對學習者身體條件要求很高。它的特點是運動動作的組合和運動路線都相對簡單,娛樂性強,運動量適中。在健美操教學中又根據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巧妙布置,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融進少數民族舞蹈操化組合的內容,可以啟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發(fā)揮學生細膩的藝術感受力,從而提高學生跳健美操的節(jié)奏感、表現力和感染力。
4.課后給學生布置創(chuàng)編健美操的任務
音樂是健美操的靈魂,選擇了一段合適的音樂,那么它的創(chuàng)編可以說就成功了一半。大眾健美操的音樂是服務于動作的功能性音樂。富于表現力的音樂不僅能激發(fā)參與者操練的熱情,使其在短時間內可沉浸到鍛煉的境界中,同時還有助于參與者牢固的記憶動作順序,把握動作要領起到提示和引導的作用。課后給學生布置創(chuàng)編健美操的任務,可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個性。要求他們盡可能將自己本民族舞蹈中具有一定健美操特點的動作編入,然后進行表演、考核,并將所編的操教與其他同學交流。這樣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認真學習,互相鼓勵,盡心盡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創(chuàng)編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學生的戲中也升起了一種自豪感。
對于健美操教學來說,在音樂的選擇上,最好是大家熟悉的雅俗共賞,節(jié)奏感強,悅耳動作且激情的音樂。所以在我們已創(chuàng)編好的特色動作基礎上也可以制定出符合其動作最可取的音樂來。例如可根據羌族用小鑼、手鈴和羊皮鼓等,敲擊出熱烈緊張氣氛,制定出一些敲擊樂鼓或其他。一些能發(fā)出聲的物品所產生的節(jié)奏的音樂來,借鑒藏族舞蹈中踢踏舞等的基本動作融合健美操基本的下肢動作,發(fā)展下肢力量,提高參與者的音樂節(jié)奏感。羌族蒼涼有力的音樂還是需要一種現代節(jié)奏音樂的補充,讓既有非洲音樂或印度音樂甚至南美音樂節(jié)奏的元素融合進來。她是一個自然態(tài)的,而不是一個電子態(tài)的,也就是我們融合了其他原生態(tài)的元素,來為羌族音樂做嫁衣。音樂融合是一個很難的東西,關鍵是怎樣選擇其他音樂元素來結合。總之,在民族健美操的創(chuàng)編中,讓肢體運動與音樂節(jié)奏融為一體,才使其在運動過程中展現出更強烈的藝術之美。
四、小結
綜上所述,民族舞蹈融入健美操教學中,兩者有機的結合,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得益彰,是具有可行性的。這不僅對民族地區(qū)高校的健美操教學注入了鮮活的內涵,豐富了教學內容,傳承了民族文化,為民族地區(qū)高校的健美操教學和民族舞蹈的普及開創(chuàng)了一條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