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生
(北京語言大學外國語學院,北京 100083)
異化原則下學生英文簡歷之頭銜翻譯
王秋生
(北京語言大學外國語學院,北京 100083)
本文探討了學生英文簡歷中普遍存在的頭銜翻譯問題。論文以異化翻譯為主導原則,通過對多種詞典釋義和網(wǎng)絡(luò)文獻加以比較和分析,提出了各種頭銜翻譯的參考譯文,并兼談了詞典編撰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簡歷翻譯;頭銜;異化原則
作為教師,每逢學生即將畢業(yè)時就難免會遇到他們拿著自己的英文求職簡歷來找我?guī)兔忛啠业挂彩菢反瞬黄?,因為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也能學習,也能提高。教學相長,相得益彰。看著他們簡歷中提到的一系列成績,不免為之欣喜和驕傲。但欣喜之余,我發(fā)現(xiàn)他們的翻譯中存在著一些問題,而且這些問題是比較有共性的,比如各種頭銜的譯法。
中國學生的頭銜,從班級的各種班委和班長,到學生會的各部部長和主席,職位可謂繁多。筆者所在的學校由于班干部實行每年選舉換屆制,班里差不多所有學生都曾有過或大或小的頭銜,有的學生甚至身兼數(shù)職。因此學生頭銜的正確翻譯的確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相信解決好這個問題,對于學生簡歷的翻譯和他們的就業(yè)、留學將會有所助益。本文將以時下比較權(quán)威的幾部漢英詞典為藍本,對這些頭銜的翻譯逐一加以探討。
《漢英詞典》(修訂版):class monitor
《漢英綜合大辭典》:class president;class monitor
《新世紀漢英大詞典》:(class)monitor
該詞的譯法幾乎沒有什么爭議,一般譯為monitor。除非為了強調(diào)是班級的班長才加上class一詞,但在特定的語境下(如在學生簡歷中),這個class則是多余的,所以《新世紀》的處理更妥當,而不是像《漢英》和 《綜合》,給人的感覺是class必不可少。筆者以class monitor為詞條分別查詢了英國國家語料庫(British National Corpus,簡稱 BNC)和當代美國英語語料庫 (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簡稱COCA),分別只有很少的1個和5個例句。當然《綜合》中的class president的用途也不可小視,在美語中也是一個常用詞,COCA中就有146個例句,如I get the best grades.I’m the class president.I want to be a lawyer.再如By then,however,he was way beyond anyone’s grasp.Class president,full scholarship to a good university...。因此,如果簡歷是投往美國大學或外企,可以考慮用該詞。
《漢英詞典》(修訂版):無
《漢英綜合大辭典》:只有“團支部”Youth League branch
《新世紀漢英大詞典》:只有“團支部”Communist Youth League branch
該詞是一個頗具中國特色的詞。但 《漢英詞典》(修訂版)不僅沒有“團支部書記”一詞,甚至沒有“團支部”這一常用詞,乃一缺憾。既然后兩部詞典都提供了“團支部”的翻譯,那么“團支部書記”的翻譯也就迎刃而解了,即secretary of(Communist)Youth League branch。
各種班委可謂名目繁多,如學習委員、生活委員、勞動委員、體育委員、文藝委員、宣傳委員、紀律委員、組織委員等等不一而足,但卻是各種詞典翻譯得最少的。只有《綜合》里有“學習委員”一詞的翻譯,即comrade in charge of studies。很明顯該詞的翻譯還殘留著時代的烙印,該詞典04年才出版,尚不能與時俱進實屬遺憾。其實解決方式很簡單,把comrade換成student即可。但考慮到“班委會”的譯法:class committee(參《綜合》),更明確的譯法應(yīng)為class committee member in charge of studies 或 study(affairs)。這一譯法也在英國倫敦一家名為 “游艇世界”(Yachting World)的網(wǎng)站上得到了印證:Commenting on Touareg support,Jerry Hill—class committee member in charge of event organisation(這應(yīng)該相當于組織委員,但event可以省略)— said:…。英聯(lián)邦國家新加坡的福春中學(Fuchun Secondary School)的網(wǎng)站上也有類似的說法:He has also proven to be a responsible class committee member in charge of classroom aesthetics and notice boards(這應(yīng)該代表的是宣傳委員,但似乎不夠簡潔)。但國外學生組織中主管學習的部門似乎更傾向于用academic affairs,似乎學術(shù)味濃了點,但很地道,不妨效仿之。據(jù)此,其它相應(yīng)的譯法為:生活委員class committee member in charge of daily life,勞動委員 class committee member in charge of labor,紀律委員class committee member in charge of discipline,體育委員class committee member in charge of sports(activities)(注意這里的“體育”不要用代表體育課的P.E.,因為其核心是education,而這不是體育委員的職責)。
上述幾個詞的譯法只要學生知道“委員”一詞的譯法,自己也可以推譯出來。但文藝委員和宣傳委員的翻譯就相對較難。因為一般詞典將“文藝”一詞譯為literature and art,而“文藝工作者”譯為literary and art workers。有的同學將這一譯法生硬地搬到“文藝委員”的翻譯上,殊不知這個帽子扣得太大了。其實文藝委員負責的是班級的文娛活動,即recreational activities(參《漢英詞典》<修訂版>)。 因此“文藝委員”應(yīng)譯為class committee member in charge of recreational activities。“宣傳”一詞的翻譯也需慎重。一般有兩個詞:propaganda 和 publicity?!稘h英》和《綜合》都沒有區(qū)分開這兩個詞的褒貶內(nèi)涵,甚至有用詞錯誤之嫌,比如兩者都將“宣傳機構(gòu)”譯為propaganda organ,“宣傳員”譯為propagandist,且后者將“宣傳部”譯為propaganda department;the department of publicity;publicity department,這讓學生如何去取舍?其實正面的宣傳應(yīng)該用publicity一詞。可喜的是《新世紀》注意到了這一點,將“宣傳員”譯為publicist,“宣傳機構(gòu)”譯為publicity organ, “宣傳部”譯為department/ministry of publicity,尤其是 “宣傳機器”譯為propaganda machine,且在譯詞前加了<貶>。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這兩個詞的區(qū)別,這也是一部真正成功的詞典應(yīng)該做到的,以更好地服務(wù)讀者為終極目的。由此可見,“宣傳委員”應(yīng)譯為class committee member in charge of publicity(work)。有的學校將文藝委員和宣傳委員合二為一,稱為“文宣委員”,那么則相應(yīng)地譯為class committee member in charge of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and publicity(work)。
要想談“學生會干部”的翻譯,先必須搞清楚“學生會”一詞的翻譯??此坪唵危g標準并未統(tǒng)一。
《漢英詞典》(修訂版):student union;student association
《漢英綜合大辭典》:student union;student association;student council
《新世紀漢英大詞典》:student union;student association;student council
上述三種譯法作為“學生會”在外國都有存在,如Oxford University Student Union,Edinburgh University Students’ Association,Harvard Graduate Student Council,但最常見還是用union這個詞,而association可能更像我們國內(nèi)大學中的社團(下將探討)。將“學生會”譯成student union國內(nèi)的詞典意見倒還相當一致,這既符合名詞可以修飾名詞的語法規(guī)則,也符合簡潔明了的翻譯規(guī)則,其實參看“工會”(labor union)的翻譯就可略見一斑。大部分的國內(nèi)大學學生會也遵循這一譯法,如北京大學學生會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Union,浙江大學學生會The Zhejiang University Student Union(The似乎多余),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生會BFSU Student Union,南京大學學生會Nanjing University Student Union等等。但學生實際操作中卻有四種不同譯法,分別是student union(BNC中有例句 39個,COCA中有例句 172個), students union(BNC中有例句 22個,COCA中有例句 5個),student’s union 和 students’ union (后兩種譯法在 BNC和COCA中皆沒有例句)。也難怪,因為外國的叫法也有不同,如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Black Student Union,Yale College Student Union,Bournemouth University Students Union,University of Brighton Students Union,Cambridge University Students’ Union,University of York Students’ Union 等。而哈佛、耶魯、劍橋都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大學,看來國外的語言文字也有待規(guī)范統(tǒng)一的地方。筆者不敢斗膽號召國外的大學都將學生會的叫法統(tǒng)一起來,但至少可以建議國內(nèi)的譯法一致起來,即譯為Student Union(從英美語料庫的數(shù)據(jù)優(yōu)勢上也應(yīng)該選擇該詞),也算是中國為英語這一國際化語言的規(guī)范化做出了一點微薄的貢獻吧。
“學生會”的譯法達成了初步的一致之后,接下來我們談“學生會干部”的譯法。
三種詞典中只有《新世紀》中有該詞的翻譯,即chairperson of the student union。其實只要知道“學生會”的譯法,翻譯“學生會主席”應(yīng)當不成問題。只是“主席”改選哪一個詞還是需要斟酌一下。詞典上的“主席”譯法無外乎president和chairman這兩個詞。我們國內(nèi)的譯者多取后者,但即便是取后者也應(yīng)該改為chairperson?!缎率兰o》的做法還是值得稱道的,因為避免了性別歧視問題。不過參看大多數(shù)國外的學生會組織機構(gòu),如牛津、劍橋、愛丁堡,他們都把主席稱為president,我們還是遵循西方的語言習慣,也就是翻譯中的異化譯法,改稱president為好,就像我們以前稱Chairman Mao,可現(xiàn)在稱President Hu一樣。相應(yīng)的“副主席”應(yīng)譯為vice president。
三種詞典都有“部長”的譯法,即minister;head of a department。minister是指國家部委的部長,用來指學生會的部長顯然不妥,有的學生還用了commissioner一詞,都犯了大詞小用的錯誤。比較而言,head of a department應(yīng)該是相對合適的譯法,然后把相應(yīng)的部的名稱放在department之前即可,如“體育部部長”可譯為head of sports department。參照前邊“組長”的譯法,“部長”還可簡單地譯為department head,那么某個部的部長又需要像譯“班委”一樣采用后置法了,如“體育部部長”可譯為department head in charge of sports。但是department head又有“系主任”的意思,為了降低含混程度,還是建議采納第一種譯法。根據(jù)翻譯慣例,“副部長”不能像“副主席”那樣用vice來修飾,而要用deputy。學生會的部門明顯多于班級的職位,大概有十多種。 關(guān)于“學習”、“體育”、“文藝”、“生活”、“宣傳”等的翻譯可參見前邊“班委”的譯法,其他常見的部門及其譯法分別為:辦公室office(辦公室主任 director of the office),秘書處 secretary office,財務(wù)部 finance department,服務(wù)部 service department,組織部 organization department,權(quán)益部 department of students’ rights and interests,外聯(lián)部 department of external relations,實踐部department of social practice,資訊部 information department,網(wǎng)絡(luò)部 internet department,公關(guān)部 department of public relations,監(jiān)察部 supervision department,女生部 women’s department(國內(nèi)的習慣翻譯是girls department,但國外的學生會網(wǎng)站上大多用women’s一詞)。但如果再次考慮到異化譯法的話,那么“部”在英美學生會對應(yīng)的應(yīng)該是office,而部長應(yīng)該為officer,筆者建議采納這種譯法,尤其當簡歷是投往外企或國外大學的時候。但西方的學生組織結(jié)構(gòu)與我們國內(nèi)有著很大的差異,具體可參見牛津和劍橋的學生會網(wǎng)站。
《漢英詞典》(修訂版):a secretary (or clerical worker)in charge of something
《漢英綜合大辭典》:a secretary in charge of something
《新世紀漢英大詞典》:clerk;secretary; 文藝/宣傳/學習干事 person in charge of recreational activities/publicity work/study affairs
三者的翻譯好像都不能來指代學生會中的 “干事”,我們應(yīng)當搞清楚“干事”其實就是各部部長的助手,《21世紀英文報》第757期中把“干事”譯為assistant還是比較到位的,只是不夠準確,結(jié)合上面筆者建議的“部長”的譯法,建議譯為assistant of an officer。比如“學習部干事”可譯為assistant of academic affairs officer。
在翻譯“社團干部”之前,應(yīng)該先搞清“社團”的譯法。三部詞典對該詞的翻譯都是mass organization,很明顯,它們指的皆為“社會團體”,而非學生組織中的“社團聯(lián)合會”。其實“社團”指的就是各種學生協(xié)會和團體,應(yīng)該譯成association,而其下設(shè)的各種協(xié)會、社等一般相應(yīng)地譯為society,當然有的也可以譯為club或association(如愛丁堡大學社團聯(lián)合會Edinburgh University Students’ Association下設(shè)的橋牌社Bridge Club和足球迷協(xié)會Football Supporters Association),但當屬個案。相應(yīng)的協(xié)會會長和團長像“學生會主席”的譯法一樣,采取異化譯法,譯為president。因為各學校的協(xié)會少則十幾個,多則數(shù)百個(但和西方國家的相比可能還是相形見絀,僅以愛丁堡大學為例,其社團聯(lián)合會旗下就有200多個學生組織,其完備和健全真是令人嘆為觀止),因此筆者只能舉一些常見的,如英語協(xié)會English(Language)Society,音樂協(xié)會Music Society,武術(shù)協(xié)會Wushu Society,戲曲協(xié)會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Society, 舞蹈協(xié)會Dance Society;攝影協(xié)會Photography Society;心理協(xié)會Psychology Society;朗誦協(xié)會Recitation Society;棋牌社Chess and Poker Society;漫畫社Cartoon Society;電影協(xié)會Film/Movie Society;輪滑協(xié)會Roller Skating Society;集郵協(xié)會Philately Society;文學社Literature Society;話劇社Drama Society;計算機協(xié)會Computer Society等。
總之,關(guān)于學生職務(wù)頭銜的譯法,筆者的建議是能采取異化譯法的則異化處理,不能采取異化的要盡量做到讓外國人能看懂,否則只有中國人能懂、而外國人不明白的譯法猶如不譯,因為達不到語言交際的目的。在撰寫此文的過程中筆者也注意到諸多漢英詞典普遍存在的問題。一是收詞不全,一些學生中常用的詞匯都沒有收錄,沒能從學生角度考慮需求問題。問題的根源還是在漢英詞典的鼻祖商務(wù)版《漢英詞典》上(亦即后來的外研版《漢英詞典》的前身),因為該詞典的編撰依據(jù)是商務(wù)印書館出版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因此,一般來講,《現(xiàn)漢》上沒有的,《漢英》上也沒有??蛇z憾的是《現(xiàn)漢》如今已經(jīng)發(fā)行到第五版了,新詞是增加了不少,但是以前遺漏的還是沒有補上,因為筆者探討的是漢英詞典存在的問題,因此這里姑且不談漢語詞典的問題。但漢英詞典的編撰者,不能因為漢語詞典里沒有這個詞,漢英詞典也就順理成章地不收該詞,只要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詞都應(yīng)該考慮收錄進來。像陳忠誠(2003)教授指出的,漢英詞典編撰的弊病之一就是“人有我抄,人無我無”以至于我國漢英詞典編撰的狀況為 “蕭規(guī)曹隨、代代傳抄、人有我有、人錯我錯、得過且過、不求上進”。當然,陳教授對詞典編撰者們的要求可能過于苛刻,因為詞典編撰本身就是一個重復程度很高的工作,據(jù)說創(chuàng)新率能達到7%就已經(jīng)很不錯了,因此不妨借用一個文學術(shù)語來描述漢英詞典的一個共同特征,即高度“互文性”。但陳教授從某種程度上的確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漢語詞典編撰中存在的問題,值得以后的詞典編撰者引以為戒。再一個問題是沒能注意到辨析詞語的細微差別,如詞義的褒貶,像正文中提到的“宣傳”一詞,把感情色彩相反的兩個詞都放在詞條下,不加任何解釋,而所給的例句又不能說明其區(qū)別,這勢必令讀者無所適從,往往會做出錯誤的選擇。筆者的建議是詞典編撰者必須樹立以用戶為核心的編撰理念,要考慮到潛在的讀者群,亦即要注意到詞典編撰中的“用戶友善(User-friendliness)問題”(吳曉真2007)。如果忽略了學生這一龐大的用戶群,那無疑是一個較大的失誤。
拙文乃一孔之見,可能尚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但希望能為廣大畢業(yè)生的簡歷翻譯提供一定的幫助,亦求拋磚引玉,期冀對此課題感興趣的專家學者們?nèi)翰呷毫ΓM快將一些亟待規(guī)范的譯法統(tǒng)一起來。
陳忠誠(2003).漢英詞典通病病歷卡[J].汕頭大學學報 (19.3)。
惠宇主編(2004).新世紀漢英大詞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危東亞主編(1995).漢英詞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吳光華主編(2004).漢英綜合大辭典[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吳曉真(2007).英語為源語言詞典編撰中的用戶友善問題[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王秋生,北京語言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教師,英語語言文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