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忠
(益都衛(wèi)生學校,山東 青州 262500)
把握“一二三” 搞好教學管理
潘永忠
(益都衛(wèi)生學校,山東 青州 262500)
教學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搞好教學管理需把握“一二三”,即樹立一種意識,確立兩種理念,強化三個環(huán)節(jié)。樹立一種意識就是為教師服務的意識;確立兩種理念就是人本管理和文化管理理念;強化三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師德建設、教師心理健康和教師創(chuàng)新精神。
教學管理;人本管理;文化管理
教務處是為教學、教師服務的科室,教務處和教學管理者必須改變“教務處與教師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這種固化意識,樹立起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強化服務意識,把教師當作服務對象。過去關注的是對教師要求什么,現(xiàn)在關注的是教師需要什么。教學管理的最大價值、最高境界不是居高臨下的約束、控制和干預,而應著眼于教師的發(fā)展,根據教師的需要提供服務。首先,要不斷調整管理措施,形成互相關愛、互相幫助、互相切磋的良好氛圍,使學校成為教師成就事業(yè)、不斷學習和自我提高的溫馨組織;其次,將管理重心轉向方向引導、具體幫助和創(chuàng)造條件上,幫助教師在不同的起點獲得發(fā)展;再次,從小事入手,為教師提供良好的服務。實踐證明,轉變服務理念,為教師提供良好的服務,能凝聚人心,增添動力,帶來活力,對和諧校園的建設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推動作用。
在教學管理過程中,需要積極倡導柔性管理和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將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結合、剛性管理和彈性管理相結合,激發(fā)教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順應人性、尊重人格,創(chuàng)造出一種高度和諧、融洽的氛圍。對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任何人都需要被尊重、信任和理解,要采取多種激勵手段,多為教師提供實現(xiàn)理想和發(fā)揮才能的機會。因此要樹立“教師第一”的思想,充分尊重教師的勞動,信任教師,積極把握教師的心理特點,將心比心,設身處地考慮教師在學習、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問題,隨時調整各方面關系。理想的管理方式不是強行壓制,而是用激勵機制喚起教師的熱情,使其充分發(fā)揮潛能。所以固然要遵守校規(guī)校紀,但充滿人性、溫情、彈性的管理更能受到歡迎。在教學管理過程中,應堅持以人為本,對教師滿懷“平等、理解、信任、尊重、關心、愛護”之情,用愛營造一個平等、民主、和諧、溫馨的校園環(huán)境,使教師在這種工作環(huán)境身心愉快、樂教不疲。
學校文化是學校精神力量的核心,是推進教師隊伍建設的不竭源泉。通過文化管理,不斷加強教師的職業(yè)信念,促使他們自覺接受先進的教育理念,增強自我發(fā)展的強烈意識。教學管理要走文化管理之路。第一,從制度入手,讓制度走向人文,讓規(guī)范深入人心。通過教師普遍和深入的參與來建立制度,又通過教師的行動來遵守、踐行制度,使制度的執(zhí)行過程成為凝聚人心的過程。第二,用主流價值觀引導教師,使每位教師在無形和潛在的價值信仰面前產生文化自覺行為。第三,加強對教師的培訓。通過培訓,將科學的價值觀和先進的文化理念滲透到教師心靈中,讓主流價值觀根植于教師心中并體現(xiàn)在其行為上,從而推動學校進步。第四,以開展文體活動為抓手,推動學校文化建設全面開花。文體活動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近年來,我校大力開展各種形式的文體活動,如成立教師合唱團、組建教師舞蹈隊,使其積極參加各種演出;定期組織部系教師參加籃球、拔河、演講、讀書寫作比賽等各項文體活動。通過參加文體活動,能讓教師在工作之余放飛心情,收獲快樂,強健體魄,為教學工作奠定良好基礎。第五,學校的物質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校投資數百萬元建成了全國一流的實驗室。在先進教學理念的引導下,教師利用、對待實驗設施的方式、態(tài)度發(fā)生了根本變化。
師德建設是教學管理工作的重心。近年來,我校教務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和教師學習法律法規(guī)、形勢政策、重要文獻和上級及學校有關文件、會議精神。學習采取集中輔導和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對一些重要文件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等均采取集中輔導學習形式。通過政治學習,黨員的思想觀念不斷轉變,黨性不斷增強,充分加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zhàn)斗力,為學校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此外,教務黨支部通過不斷開展專項師德建設活動,強化師德素養(yǎng)。2006年,教務黨支部在全體教師中開展了“五個一”愛心教育活動,呼吁教師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愛護每一位學生,教好每一位學生,努力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全體教師深刻認識到開展“五個一”愛心教育活動的意義,積極參與,并將教育活動滲透到教學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形成了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圍。2007年教務黨支部配合學?!肮芾碣|量年”活動,2008年配合學?!敖虒W質量年”活動,在全體黨員和教師中開展了師德師風建設和師德標兵評比活動,通過問卷調查和與學生座談,總結出“學生心目中的好教師形象十條”“教師忌語十條”,并將師德評價納入教師教學質量考核,優(yōu)秀黨員、優(yōu)秀教師、名師、教壇新秀、十佳教師評選中,引導全體教師以德潤師,厚德育人。通過開展師德建設活動,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進一步提升,都爭做高尚師德的實踐者,構建了師德師風建設的長效機制。
教師心理健康對其身心健康、教學工作和學校的和諧建設至關重要。教師職業(yè)屬于壓力很大的職業(yè),工作任務繁重、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家長和學校對教師的高值期望等,都加大了教師壓力。這種壓力給教師帶來的“職業(yè)倦怠癥”,使他們精神疲憊、焦躁不安,缺乏熱情和創(chuàng)新精神,對事業(yè)失去信心,這對教師的身心健康、教學質量以及教師隊伍的穩(wěn)定產生了影響,并對學生的教育造成一定負面影響。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與人力資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頻道聯(lián)合開展的“2005年中國教師職業(yè)壓力和心理健康調查”顯示:有輕微工作倦怠的教師為86.0%,有中度工作倦怠的教師為58.5%,有比較嚴重的工作倦怠的教師為29.0%[1],調查結果令人擔憂。關注教師心理健康,預防“職業(yè)倦怠癥”,需要分析教師產生心理壓力的根源,采取相應策略。如為教師提供繼續(xù)學習的機會,使他們有事業(yè)成就感;采取各種措施讓教師發(fā)現(xiàn)自己的工作價值、人生價值,感到被尊重和事業(yè)自豪感;為教師提供溫馨、寬松的工作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引導教師自得其樂,學會自我調節(jié),始終快樂地工作和生活;引導教師多與他人交流,以適當的方式宣泄苦悶、釋放壓力,注意勞逸結合、張馳有度。很大一部分教師欠缺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面對壓力,常采用逃避、消極等待等策略。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需要為他們提供諸如心理健康專題講座等指導服務。通過以上措施,引導教師適應教育思想觀念、工作方式、人際關系的轉變,學會控制情緒,有意識地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逆境中不氣餒、順境中不忘形,努力在工作中體驗幸福和快樂,以積極的心態(tài)和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工作。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更是一個學校發(fā)展的不竭動力。教師肩負著不斷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職責,其創(chuàng)新精神尤為重要。近年來,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深化改革,激勵創(chuàng)新,支持創(chuàng)業(yè),寬容失敗。教務處也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機制,實踐高校的部系管理教學、分層教學、分方向教學、行動導向教學、誠信考試和免監(jiān)考場等創(chuàng)新方式,同時教師在教學崗位上結合本職工作,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問題,使教學研究呈現(xiàn)良性循環(huán)態(tài)勢,教學管理工作充滿活力,教學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
[1]李超平,梁瑩.誰來為教師減壓[N].中國教育報,2005-11-16.
G42
A
1671-1246(2010)03-00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