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東升
左半結腸癌并發(fā)急性腸梗阻臨床處理較為復雜。我院自2006年2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左半結腸癌并發(fā)急性腸梗阻患者60例,現(xiàn)將體會總結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35~78歲。60例均以急性完全性腸梗阻為主要癥狀,且伴有腹部脹痛、惡心、嘔吐,停止排氣排便。10例有腹膜炎表現(xiàn),21例左下腹可捫及包塊,腹部透視或平片均提示腸梗阻或低位腸梗阻。全組患者入院后48 h內(nèi)行急診手術。腫瘤部位:脾曲部15例,降結腸25例,乙狀結腸20例。
1.2 治療方法 術前胃腸減壓、低壓灌腸、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合理使用抗生素。25例術中行梗阻近端腸管減壓,即將切除部分移出腹外,切斷近端腸管行腸腔減壓,并不斷地從空腸起始部開始,采用“重力減壓法”自上而下將腸內(nèi)容物排出體外,以腸腔肉眼不易見到積液、積糞為宜。35例因結腸腔內(nèi)有形積糞過多,腸腔減壓不徹底或減壓困難,加行腸腔內(nèi)灌洗,即將氣囊導管經(jīng)回腸末端插入至結腸,用大量生理鹽水(3000~6000 ml)沖洗,最后再向腸腔內(nèi)注入0.5%甲硝唑200 ml與氧氟沙星100 ml的混合液。剪除斷端水腫嚴重、血供可疑的部分腸壁。對于水腫較重的斷端腸管可用30%硫酸鎂溶液濕敷,以消除水腫。腫瘤切除范圍遠端距癌腫5 cm以上,近端盡可能將水腫明顯的腸管切除,但切除結腸的長度不應超過全結腸的2/3。注意要保持吻合口兩端腸管血運良好,無張力。若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可同時清掃淋巴結。腹腔引流置于吻合口旁,術后擴肛10 min/d,直至自行排氣,行TPN營養(yǎng)支持3~5 d,同時治療并存疾病。
全組患者無一例死亡,無腹腔感染。4例發(fā)生切口感染,經(jīng)局部換藥治愈。2例發(fā)生吻合口瘺,經(jīng)雙腔負壓沖洗引流、營養(yǎng)支持等治療自行愈合?;颊咦≡簳r間12~36 d。
3.1 左半結腸癌并發(fā)急性腸梗阻,屬閉袢性腸梗阻,需急診手術解除梗阻。以往常規(guī)分期手術,由于分期手術過分強調安全性,患者需要承受多次手術的巨大痛苦,住院時間長,醫(yī)療費用昂貴;二期手術腫瘤切除率明顯低于一期切除率,拖延術后的綜合治療,一部分患者在等待二期手術的過程中,因癌腫擴散而喪失手術切除的最佳時機;多次麻醉和手術引起患者過度應激、免疫功能受抑,可促進癌腫轉移;行二期手術切除者其5年生存率遠遠低于一期切除吻合者。一期手術切除吻合術較分期手術能明顯縮短住院時間,避免了結腸造口的不便及并發(fā)癥,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及經(jīng)濟負擔,提高了術后生活質量,且最重要的是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3.2 手術適應證 患者全身情況允許,梗阻時間短,腸壁血運良好,水腫較輕;病灶局限,有切除可能者;腹腔污染不重;術中腸道灌洗滿意,已除去固體糞便,細菌清除充分;無嚴重并發(fā)癥,能耐受較長時間手術者;確保吻合口血供良好,避免有張力。當患者身體虛弱多病,有嚴重的合并癥或休克、腫瘤分期晚、術中全身情況差時,則最好選擇分期手術,這樣既安全,又可以在一次手術中達到排除梗阻及治療的目的。
3.3 手術需注意 高度重視圍手術期處理,該類患者多為老年患者,合并癥較多,請相關科室會診治療合并癥;重視術前準備;選擇合適的手術適應證;手術操作熟練,腫瘤切除及淋巴結清掃快速完成,術中灌洗徹底,做到“上要空、下要通、口要正”的原則;做術中腸腔減壓和灌洗:對于結腸腸腔內(nèi)有形積糞多、腸腔減壓不徹底或困難者,需行腸腔灌洗。對于梗阻近端腸腔以積氣及稀薄便為主者,可不進行腸腔灌洗,而僅進行腸腔減壓即可;做到吻合口要無張力,血運良好;腹腔引流管應放置于吻合口附近,最好用雙腔負壓引流,放置時間應超過危險期,即術后10~14 d拔除;術后要堅持擴肛直至自行排氣;術后加強營養(yǎng)支持,同時積極治療并存疾病,促進吻合口一期愈合。
綜上所述,左半結腸癌并發(fā)急性腸梗阻一期切除吻合,只要正確掌握手術指征,有效防治吻合口瘺等并發(fā)癥,此術式是左半結腸癌并發(fā)急性腸梗阻的理想術式,且安全可行,能及時切除腫瘤,緩解梗阻,無二次手術之苦,且費用低,遠期療效較好。
[1]夏穗生.低位結腸梗阻與急診一期切除術.中國實用外科雜志,1998,8(1):1-2.
[2]周立新.大腸癌并發(fā)梗阻穿孔的急診手術處理.醫(yī)師進修雜志,1999,22(1):44.
[3]汪建平.大腸癌并急性腸梗阻的處理.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0,20(8):459-461.
[4]李蘇為.左半結腸癌梗阻外科治療.世界華人消化雜志,1997,7(6):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