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英
(甘肅蘭州西固實驗學校)
背誦
——不可忽視的語文教學法
◆周惠英
(甘肅蘭州西固實驗學校)
背誦是語文教學的重點環(huán)節(jié),這主要是學生與文本之間的直接對話。一直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是忽視背誦的,其實事實早已證明,沒有背誦,就沒有積累;沒有積累,也就無法提高語文素質(zhì)。背誦積累不僅是名家名篇要背,好的文章,精彩的片段,都應鼓勵學生背誦。
背誦 積累 語文教學
孩子在中小學階段應“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現(xiàn)行的教學大綱給中小學生提出了“重視積累”的要求,在現(xiàn)如今的各級各類考試中,這一要求也得到了體現(xiàn)。研究表明,孩子從四五歲到十四五歲,記憶力強,理解力相對較差;隨著年齡增長,理解力日益增強,而記憶力則相對減弱。明末清初的學者陸世儀說得很清楚:“凡人有記性,有悟性。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識未開,則多記性,少悟性。十五以后,知識即開,物欲漸染,則多悟性,少記性。故人凡有所當讀書,皆當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讀?!睆乃奈鍤q到十四五歲正是小學到初中階段,也正是一個人記憶能力的最佳期。洪鎮(zhèn)濤先生也曾提出過“吞下去”的原則,這是很有見地的語文教學思想。在這段時期,我們應大力提倡死記硬背,無論是囫圇吞棗,還是生吞活剝,只要先吞下去就行,吞得多了,慢慢反芻、消化,文化底蘊也就深厚了,這才是學生今后發(fā)展的前提。如果孩子在青少年時期能背誦下來較大數(shù)量的詩文精品,那么以后無論是口頭表達也好,書面表達也好,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做到辭意暢達,文從字順。在學校里,那些語文素質(zhì)好的學生,往往并不是老師教出來的,而是他們閱讀了大量的課外書籍,記憶了豐富的好詞美句,語文水平自然就高出別人一大截。偉大的文學家巴金的腦子里就儲存有兩百多篇文章。
在語文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名篇名段名句的背誦,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背誦法的運用收到了一定成效。
每位中學生在整個中學階段,要求背誦的課文大約在一百至一百二十篇左右。面對如此繁重的背誦任務,有的同學望而生畏,有的甚至失去了背誦的信心。為了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一方面,用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讓學生明確背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讓學生知道正常人的腦記憶容量大約相當于五億冊書籍的知識總量,信息的儲存期可達七八十年,從而明白背誦是每個人都擁有的天賦這個常識;再就是,教師恰當適時地做一些示范性背誦,教師流暢自如、飽含深情的背誦自然而然地使學生樹立起了自信心,他們會想:老師都能背出來,我也肯定能背出來。榜樣的力量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師還可以在范背時故意在一些簡單的地方出錯,讓學生進行指正,教師及時的表揚肯定也會極大的鼓舞學生。
在掃除文字障礙,弄清詞意,名確作者的寫作意圖、層次結(jié)構(gòu)、中心思想后,利用課堂的有效時間進行試背,既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又能夠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提高背誦的效率。至于如何進行課堂試背,不妨作如下嘗試:(1)理清文章思路,依序而背。如背誦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可按照“敘事——寫景——抒情 (陰——己悲;晴——物喜)——議論”這一思路去試背。(2)化整為零,分塊而背。如背誦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可將它分為“環(huán)境由來段”“風景風俗段”和“歸結(jié)主旨段”來背。文中描寫的風俗部分還可以分成這樣幾幅圖景: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3)找尋關(guān)聯(lián),順勢而背。如背誦劉白羽的《日出》最后一段,可先尋找文中“當飛機起飛時,飛機不斷向上飛翔,突然間,一眨眼功夫,再向下看”等短語,然后順著這些短語背出其它的內(nèi)容。
教師領(lǐng)頌或者學生領(lǐng)頌,或教師發(fā)問以造成背誦的氣氛和推進背誦的進程。如背誦《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入朝勸諫威王部分,師領(lǐng)頌:“臣誠知不如徐工美……”學生背誦:“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師領(lǐng)頌:“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學生背誦:“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庇秩绫痴b《愛蓮說》,教師可這樣發(fā)問:“‘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敲醋髡咧芏仡U喜愛什么花呢?”學生背誦:“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根據(jù)學生語文程度的高低,自覺性的強弱,將學生分別編組,高搭低,強配弱,相互朗誦,相互背誦,形成一幫一,一學一互助互學模式。這樣做,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寬松的背誦環(huán)境,逐漸培養(yǎng)他們背誦的興趣;還可以讓他們相互鞭策,相互促進,尤其是督促那些程度差,自覺性弱的課外去完成背誦任務。
教學中我常用的方法還有角色背誦法、競賽背誦法、隨時抽背法等。
語文學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學習語言需要背誦。字的識記、詞句含義的理解、詩文思想內(nèi)容的把握以及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悟,都要靠熟讀成誦才能做到入口入心,才能逐步將作者的語言化為自己的語言。學生的語言是一個“習得”的過程,從課本中,從日常生活中,從影視文學作品中,從與周圍人的交往中,逐漸接受語言信息,一點一點的積累,經(jīng)過反復多次的嘗試,然后才能正確掌握。潘菽主編的《教育心理學》中就提到說:“背誦是熟記教材,提高語文學習質(zhì)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語文教學中,背誦對于鞏固字詞,加深理解課文,提高讀寫能力,促進記憶力的發(fā)展,均有積極的獨特的作用。”教育家張載也曾說:“書須成誦…….不記則思不起。”背誦是學習語言的根本途經(jīng),這一點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