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芬
(河北省望都縣醫(yī)院,河北 保定 072450)
糖尿病足是嚴重威脅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致殘率和截肢率很高,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筆者通過隨機對照試驗觀察了抗凝治療糖尿病足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及望都縣紅十字醫(yī)院2007年2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39例,經(jīng)診斷均符合1997年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ADA)診斷標準和第一屆全國糖尿病足學術會議制訂的檢查方法和診斷標準。其中男22例,女17例;年齡43~89歲,平均58.4歲;患病時間7 d~4個月,平均36 d;糖尿病病史為5~20年,平均5.3年;病情程度為Ⅰ度13例,Ⅱ度13例,Ⅲ度8例,Ⅳ度5例;誘因為砸傷7例,剪傷6例,擠傷9例,抓傷7例,甲溝炎5例,燙傷3例,自發(fā)性變黑2例;并發(fā)癥腦血栓9例,蛋白尿29例,尿素氮輕度增高(≤189 mmol/L)7例,心電圖異常27例,血白細胞計數(shù)升高18例,血沉增快12例,血液流變學異常39例。按入院順序將39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齡59.8歲;對照組19例,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齡56.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控制血糖在一定水平(空腹血糖6~7 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控制血壓在合理范圍,靜脈滴注抗生素,外科換藥及治療其他并發(fā)癥。治療組加用低分子肝素7~14 d,病程長者加用華法令,兩者重疊治療3~5 d后停用低分子肝素,并調(diào)整凝血酶原時間(PT),使其國際正?;戎担↖NR)在1.5~2之間,應用至傷口愈合后停止(病程最長46 d)。
痊愈為傷口皮膚愈合,好轉為傷口較前縮小30% ~70%,無效為傷口面積無愈合傾向或傷口感染繼續(xù)惡化。以前兩者合計為總有效。
計數(shù)資料采用 χ2檢驗。
治療后兩組患者臨床療效見表1??梢妰山M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χ2=4.35,P<0.05)。治療組未見發(fā)生出血并發(fā)癥者。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效果比較[例(%)]
糖尿病足是與下肢神經(jīng)異常和下肢遠端外周血管病變相關的足部感染潰瘍和(或)深層組織破壞[1],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殘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足在許多國家已是截肢的首位原因[1]。這種壞死與大血管閉塞所致的遠端微循環(huán)障礙有關,由此造成組織缺血、缺氧,周圍神經(jīng)病變引起肢體感覺運動異常,易導致燙傷、凍傷等外傷作為誘因,而高血糖使皮膚的保護能力減弱及導致神經(jīng)病變,再加上感染,從而共同促進了糖尿病患者的典型足部壞疽。如果動脈狹窄明顯,或微動脈血栓形成、微循環(huán)障礙,可形成間歇跛行、夜間痛、靜息痛。糖尿病足存在血液流變學改變,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均有增高,其發(fā)病機制之一為微血栓或血栓形成[2]。低分子肝素通過較強的抗因子Xa活性來達到抗凝效果,其抗Xa活性半衰期長,是普通肝素的2~3倍[3]。華法令屬維生素K拮抗劑,能干擾維生素依賴性凝血蛋白(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產(chǎn)物增加,從而產(chǎn)生抗凝作用[4]??鼓委熆煞乐顾ㄈl(fā)展和再發(fā),使自身纖溶機制溶解已存在的血栓。經(jīng)過抗凝治療可改善糖尿病足的微循環(huán),有利于感染的控制,可縮短病程,促進糖尿病足的愈合。
[1]許樟榮.糖尿病足病的病因及流行病學[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7,27(7):458.
[2]李仕明.微循環(huán)障礙導致糖尿病足壞疽病因病理研究[J].中國微循環(huán)雜志,1999,3(4):250.
[3]李洪順,柏學敏.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治療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療效觀察[J]. 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1,21(10):595.
[4]張志剛,王錫國 . 華法令的臨床應用[J]. 河北醫(yī)學,1996,2(6):648-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