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慶娟 張 富 熊愛蓮 張麗芹
冠心病是一種身心疾病,在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患者常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恐懼、孤獨等負性情緒[1],其中抑郁的發(fā)生率最高,對患者的影響也最突出。陳建平等[2]用SDS對 98例冠心病患者的調查發(fā)現(xiàn),8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抑郁。最近的一項使用標準化診斷工具和目前診斷分類標準的研究發(fā)現(xiàn),冠心病患者中抑郁癥的時點患病率幾乎是ICU患者中的 2倍,是普通人群的 3~ 4倍[3]。以往,對藥物治療冠心病后抑郁的研究較多,而心理護理對于冠心病后抑郁療效影響的研究較少。本研究擬采用心理護理配合藥物治療冠心病后抑郁并進行對照分析,以探討心理護理配合藥物治療冠心病后抑郁的療效。
1.1 對象 均為我院門診或住院冠心病患者,在患冠心病后出現(xiàn)明顯的情緒抑郁,符合 CCMD-3抑郁發(fā)作診斷標準,HAMD17項評分≥18分,既往無精神病史及陽性家族史,排除酒精及藥物濫用史,同意接受抗抑郁治療。共入組 65例,4例因失訪脫落。故完成治療 61例。心理護理配合藥物治療組(以下稱甲組 )31例 ,男 18例 ,女 13例 ;年齡 48.63± 5.98歲 ;冠心病類型:心絞痛 22例(占 71.0%),心肌梗死 9例 (占 29.0%)。單用藥物治療組 (以下稱乙組 )30例,男 17例,女 13例;年齡 49.52±6.33歲;冠心病類型:心絞痛 21例(占 70.0%),心肌梗死 9例 (占 30.0%)。以上各項兩組間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P> 0.05)。
1.2 方法
1.2.1 甲乙兩組隨機采用西酞普蘭或帕羅西汀治療,最小起始劑量 10mg/d,2周內加至 20~40mg/d,有失眠時可酌情加用苯二氮卓類藥物。兩組間用藥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療程 6周。采用 HAM D量表 17項版本、臨床療效總評量表病情嚴的程度 (CGI-SI)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后第 1、2、4、6周末各評分 1次。臨床療效評定按 HAMD減分率 <25%為無效,25%~ 50%為進步,51%~ 75%為顯著進步,>75%為痊愈。在治療前及治療后檢查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和心電圖。記錄不良反應。
1.2.2 甲組在采用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心理護理,方法如下:
1.2.2.1 減輕抑郁和焦慮 冠心病患者入院的 3~ 5天抑郁逐漸明顯,且持續(xù)的時間比較長。護士對患者應熱情,仔細解釋各種檢查和治療方法的價值與意義,讓患者傾訴內心的體驗和感受,以減輕其焦慮和抑郁。
1.2.2.2 減輕心理壓力 冠心病患者受個人認知評價、應對方式、社會支持、個性等多種因素影響,從而誘發(fā)冠心病或加重病情。護士應與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消除不良情緒的影響。
1.2.2.3 減輕心理應激反應 護士應幫助患者認識必須改變自身的應對方式,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應盡量避免消極而不成熟的應付方式,減輕患者的心理應激水平,重建心理適應能力,調整人際關系,減少內心沖突,保持心理平衡。
1.2.2.4 行為矯正訓練 長期的精神緊張是冠心病患者的激發(fā)因素。因此,要幫助患者分析事業(yè)成功的諸多因素,協(xié)助患者調整心情,使患者認識到事業(yè)的成功是由個人的能力、對事物發(fā)展的預測、準確的決策、審慎行動等因素所決定的,不是取決于“分秒必爭”,自覺調整以往工作、學習習慣,制定勞逸結合等科學而有序的工作生活秩序。
1.2.2.5 情緒調節(jié)訓練 護理中,首先幫助患者加強個性修養(yǎng),情感修養(yǎng),學會克制,遇事冷靜地去換位思考,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如制怒四法:回避法,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看不慣的事,盡量避開;轉移法,遇到不順心的事,設法轉移情緒,參加娛樂活動等;釋放法,把內心的不快向人傾吐;升華法,遇到刺激,化憤慨為動力,激勵自己進取,或幽默、或微笑著講,有話好說。其次,通過談話、咨詢、通信等形式使患者家庭成員、同事、領導等了解患者的病情,爭取家屬及單位密切配合。
1.2.3 數(shù)據(jù)輸入 SPSS11.5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t檢驗或i2檢驗 )。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甲組痊愈 19例,顯著進步 10例,進步 1例 ,無效 1例,有效率 96.8%;乙組痊愈 11例,顯著進步 10例,進步 1例,無效 8例。有效率 73.3%。兩組間有效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i2=4.927,P<0.05)。
2.2 兩組間 HAM D及 CGI-SI評分比較 見表 1、表 2。
表 1 兩組治療前后 HAM D評分比較(±s)
表 1 兩組治療前后 HAM D評分比較(±s)
注:*P < 0.01,下同
?
表 2 兩組 CGI-SI評分比較(±s)
表 2 兩組 CGI-SI評分比較(±s)
時 間 甲組(n=31) 乙組(n=30) t P治療前 3.58±0.89 3.83±0.91 -1.097 >0.05治療后 1.29±0.46* 1.70±0.84* -2.378 <0.05
表 1顯示,甲、乙兩組治療后各周末 HAMD評分較治療前均極顯著降低(P<0.01);兩組間治療前及治療后 1周HAMD評分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治療后 2周開始甲組 HAM D評分明顯低于乙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
表 2顯示,甲組與乙組治療后病情嚴重程度(CGI-SI)均較治療前有極顯著改善 ,t=-14.14及-15.06,均為P<0.01;兩組間比較:兩組治療前 CGI-SI評分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治療后甲組 CGI-SI評分低于乙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
研究顯示[4],冠心病后抑郁的發(fā)生率為 56%。抑郁是冠心病患者總體健康狀況的重要影響因素,其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甚至強于冠心病嚴重程度和心臟功能[5]。對于冠心病后抑郁,除積極的原發(fā)病治療、抗抑郁藥物治療、常規(guī)護理外,及早、全程的心理護理顯得尤為重要,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還可促進冠心病的治療,大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心理護理配合藥物治療冠心病后抑郁療效明顯優(yōu)于單獨使用藥物治療,差異有顯著性。心理護理可明顯改善冠心病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所以在臨床治療中應重視心理護理。
[1]張作記,崔立謙,孫樹印.冠心病患者的負性情緒及其干預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1999,2(4):301-305
[2]陳建平,顧衛(wèi)平,盧爾濱,等.冠心病患者情緒障礙調查 [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7,11(3):142-144
[3]黃頤,孫學禮,付華.心血管疾病中的心理問題 [J].國外醫(yī)學:精神病學分冊,2004,31(1):10-12
[4]張懷惠,陸睜,蔡軍,等.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C].第五次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分會學術年會,2003:303
[5]侯云英,范秀珍.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緒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2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