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西文化差異對英漢習(xí)語的影響

      2010-04-10 18:51:43羅紅
      關(guān)鍵詞:中西文化習(xí)語英漢

      羅紅

      (岳陽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湖南岳陽414000)

      中西文化差異對英漢習(xí)語的影響

      羅紅

      (岳陽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湖南岳陽414000)

      本文探討中西文化差異對英漢習(xí)語的影響,以便準(zhǔn)確地傳遞英漢兩種語言所包含的文化內(nèi)涵。

      中西文化差異;英漢習(xí)語;影響

      語言和文化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本文試從地理環(huán)境、歷史背景、動(植)物和顏色、宗教信仰四個方面闡述中英兩國文化差異對各自習(xí)語形成的影響。旨在幫助學(xué)習(xí)者提高對習(xí)語翻譯的敏感性和使用英語習(xí)語的得體性,最終獲得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一、英漢習(xí)語中所反映的文化差異

      (一)中西文化在地理環(huán)境方面的差異對英漢成習(xí)語的影響。自然環(huán)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chǔ),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對民族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有著不同的影響。華夏民族生活在廣袤肥沃的東亞大陸上,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nóng)業(yè)大國,土地在人們的生活中就顯得至關(guān)重要。因此,漢語有許多關(guān)于江湖、山川、四季、農(nóng)耕等方面的習(xí)語,在英語中很難找到現(xiàn)成的對應(yīng)表達形式。例如“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One has a sudden glimpse of hope in the midst of despair),在此種譯法里根本找不到山、水、路、柳樹、花、村等詞的對應(yīng)形式。又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英語中雖有“As you sow,so you must reap”的說法,但不如漢語具體形象。實際上,英語中常見的說法是“As you make the bed,so you must live on it”,這與農(nóng)耕無關(guān)。[2](P139)再如,青黃不接的季節(jié)(When crop was eaten and the next still green)依葫蘆畫瓢等等。

      英國則是一個島國,四面環(huán)水。歷史上航海曾居于世界領(lǐng)先地位,英語國家的地理位置特征,為了生存,不得不與氣候惡劣的海洋環(huán)境抗?fàn)?。英語民族的生活多和海洋打交道,因而英語中有大量有關(guān)航海的習(xí)語;而在以大陸為主的漢語中很難找到相對應(yīng)的形式,因而對中國人來講,理解這些表達方式就較為困難。例如:“able seaman”(一級水平),“be left high and dry”(陷于困境),“give sb.or sth.a wide berth”(遠遠地躲開)等[3](P194-195)。又如:weather(ride out)the storm安然度過了風(fēng)暴;know(learn)the rope熟悉內(nèi)幕(一個有經(jīng)驗的水手熟悉船上所有用來掛帆的繩子)??梢娺@些習(xí)語多和航海有關(guān),代表島嶼文化;因此英語中也就有了許多與水、魚以及航海有關(guān)的習(xí)語。如as weak as water(弱不禁風(fēng)),drink like a fish(豪飲),to miss the boat(錯失良機)、all at sea(不知所措)。

      因為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所以區(qū)別于對方的“異質(zhì)”客觀存在,而這種“異質(zhì)”必然要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漢語的文化氛圍中,“東風(fēng)”即是“春天的風(fēng)”,夏天常與酷署炎熱聯(lián)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燒”、“驕陽似火”是常被用來描述夏天的詞語。而英國地處西半球北溫帶,屬海洋性氣候,報告春天消息的是西風(fēng),英國著名詩人雪萊的《西風(fēng)頌》(ode to the west wind)正是對春的謳歌。英國的夏季正是溫馨宜人的季節(jié),常與“可愛”、“溫和”、“美好”相連。莎士比亞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詩中把愛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e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二)中西文化在歷史背景方面的差異對英漢成習(xí)語的影響。從一定角度上說,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記憶與沉淀,大量的習(xí)語都是以本民族的歷史、經(jīng)濟、文化、傳統(tǒng)、習(xí)慣等為基礎(chǔ)而形成的,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深遠的社會歷史淵源,往往是不能單從字面意義去理解和翻譯的。

      西方人起源于游牧,與奔馬感情深厚,因此,在英語中有大量帶“馬”的習(xí)語,如“a will horse”(工作認(rèn)真的人),“a dead horse”(徒勞無益的事),“ride on the high horse”(盛氣凌人)等等。而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農(nóng)業(yè)大國,用語中很大一部分是農(nóng)諺,如“眾人拾柴火焰高”、“拔苗助長”、“順藤摸瓜”等。

      此外我們很容易找到一些源自歷史事件和歷史故事的習(xí)語。英語習(xí)語如:例1.meet One′s Waterloo(出自1815年的“滑鐵盧”之戰(zhàn))一敗涂地。例2.hosit with one′sown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出自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例3Homer sometimes nods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出自羅馬詩人兼諷刺文學(xué)家賀拉斯。漢語中常用:例1.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出自《史記》)。例2.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出自《三國志》。例3.水落石出;出自蘇東坡的《后赤壁賦》。

      二、中西文化在動(植)物和顏色方面的差異對英漢成習(xí)語的影響

      (一)中西文化在動物方面的差異對英漢成習(xí)語的影響。不同的民族心理對不同的事物做出了迥異的價值取向,在英漢習(xí)語中,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而其中動物所引起的習(xí)語的差異及其文化內(nèi)涵是十分明顯的。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龍是一種象征吉利的動物。在封建社會,龍代表帝王、權(quán)威和高貴。因此,漢語中與龍有關(guān)的成語一般都含褒義。如“望子成龍”“龍鳳呈祥”“乘龍快婿”等。但在西方神話傳說中,dragon卻是一種長著翅膀,身上有鱗,拖著一條長長的蛇尾,能夠從口中噴火的動物,令人感到恐怖。因此西方人視龍為兇殘肆虐之物,應(yīng)該消滅。另外,狗在漢語中是一種卑微的動物。漢語中與狗有關(guān)的習(xí)語大都含有貶意:“狐朋狗黨”、“狗急跳墻”、“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而在西方英語國家,狗被認(rèn)為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英語中有關(guān)狗的習(xí)語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語言的影響而含有貶義外,大部分都沒有貶義。在英語習(xí)語中,常以狗的形象來比喻人的行為。如“top dog”(重要人物),“l(fā)ucky dog”(幸運兒),“l(fā)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等。與此相反,中國人十分喜愛貓,用“饞貓”比喻人貪嘴,常有親呢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貓”被用來比喻“包藏禍心的女人”。在英語中l(wèi)ion是百獸之王,是“勇敢、兇猛、威嚴(yán)”的象征,英國國王king Richard I由于勇敢過人,被稱為the lion-heart。英國人以lion作為自己國家的象征。the British lion就是指英國。英語中有許多與lion有關(guān)的習(xí)語,如play oneself in the lion’s mouth(置身虎穴),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b(虎頭蛇尾),like a key in a lion’hide(狐假虎威),譯成漢語時,lion習(xí)慣上用“虎”代替,因為中國人認(rèn)為“老虎”是百獸之王,用“虎”來表示勇敢、兇猛、威嚴(yán)。

      (二)中西文化在植物方面的差異對英漢成習(xí)語的影響。漢文化中對松、竹、梅的評價特別高,所以才有許多關(guān)于它們的成語。例:青梅竹馬、雨后春筍、松鶴延年、胸有成竹、梅妻鶴子、罄竹難書、踏雪尋梅等。而西方大多數(shù)人喜歡玫瑰花,在歷史上有著名的“紅白玫瑰之戰(zhàn)”the Wars of the Roses;凡事順利是roses all the way;如果說一切并非盡如人意也用rose,如be not all roses。相愛的戀人表達愛情,通常獻上一束紅玫瑰。玫瑰花在中國是外來品,中國人眼前美的代名詞是桃花,在漢語中指一個女子容貌姣好的還有“美如天仙”,“如花似玉”,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等。

      (三)中西文化在顏色方面的差異對英漢成習(xí)語的影響。不同的民族對色彩的喜好是不同的,這些喜好對成語、諺語、習(xí)語有許多影響。在漢語中黃色是大自然的顏色,而土地對中華民族來說是至關(guān)重要的,這種土地之色被看作帝王的之色,倍受敬仰,其在古代象征著至高無上的權(quán)利和尊嚴(yán),如“黃袍”,“黃榜”,而穿黃色的衣服也是帝王的特權(quán)。中國人也自豪的稱自己為“炎黃子孫”。而對于西方國家來說,這是一種令人不快的、討厭的顏色,含有膽小、卑劣等意,如“yellow belly”(膽小鬼)、“yellow streak”(生性軟弱)、“yellow dog”(卑鄙的人)、“yellow looks”(指陰沉多疑的性格)[1]。在西方文化中紫色是尊嚴(yán)、權(quán)力的象征。皇帝登上寶座是raised to the purple。生于王室born in the purple。紅色也是漢民族喜歡的顏色,新娘結(jié)婚時都喜歡穿紅色,節(jié)慶日掛紅燈,黨旗、國旗也是紅色,成語有紅裝素裹、紅顏知己等。而西方文化中視紅色為不祥之兆,如果看到紅色,那就意味著有危險。如red for danger。交通紅色代表禁行,如果路上插著紅旗表示前方路面有危險或此路不通。waving a red flag惹人生氣的事;see the red light知道危險或災(zāi)難降臨;the red赤字,虧空。red tape繁文縟節(jié),官僚習(xí)氣;turn red in the gills現(xiàn)出怒容。每個民族都有其特殊的文化,只有在了解原語國家的文化傳統(tǒng),風(fēng)土人情的基礎(chǔ)上,才能探索和把握顏色詞語的真實含義。

      三、中西文化在宗教信仰方面的差異對英漢成習(xí)語的影響

      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它對人們的價值觀念和生活習(xí)慣的形成以及語言表達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主要信仰佛教與道教。因此,漢語里有許多與佛教、道教有關(guān)的成語,例1.“現(xiàn)身說法”原系佛教用語?,F(xiàn)表示以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說明一種道理。例2.“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原是佛教改惡從善的話。例3.“五體投地”,指得是兩手,兩膝和頭一起著地。這是佛教最恭敬的行禮儀式,比喻佩服到了極點。又如“借花獻佛”“臨時抱佛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等。另外,中國人還敬奉天神,如“天經(jīng)地義”“謝天謝地”“天無絕人之路”等。中國歷代皇帝也都稱自己是“真龍?zhí)熳印薄?/p>

      在英國等西方國家,影響最大的宗教是基督教。在西方人心中,God具有無上的法力。英語成語中也有許多與God相關(guān)的成語。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Mills of God grind slow but sure(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詛咒一個人時人們常說God damn you,危險過后常說Thank God或God bless you?;浇痰慕塘x《圣經(jīng)》一直被奉為西方文化的經(jīng)典?!妒ソ?jīng)》是他們的必讀之書?!妒ソ?jīng)》中的典故、比喻和寓言廣泛的為世人所接受。由《圣經(jīng)》而產(chǎn)生習(xí)語也成為婦孺皆知的日常用語。例1.olive branch(出自《圣經(jīng)》中的“創(chuàng)世紀(jì)”第8章11節(jié))橄欖枝(和平的象征)。例2.scapegoat(出自《圣經(jīng)》中的“利末記”第16章8節(jié))替罪羊(代人受過的人)。另外,英語典故習(xí)語多來自《圣經(jīng)》和希臘羅馬神話,也有其特定內(nèi)涵,如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點)、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the Trojanhorse(特洛伊木馬,出自希臘神話),arrow of Cupid(丘比特之箭,出自羅馬神話)。

      中西方文化中由于長期不同的宗教信仰,決定了兩種語言中許多表達方式的差異。英美人有著根深蒂固的基督教傳統(tǒng),而中國人長期信仰佛教、儒家學(xué)說。因而在翻譯時要顧及各自不同的宗教信仰,特別是有關(guān)宗教意義的詞語。

      四、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漢英兩種語言產(chǎn)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承載不同的文化,這就必然導(dǎo)致兩種語言在表達方式上存在諸多相異之處。文化對習(xí)語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也是深遠而廣泛的。語言學(xué)習(xí)者要想正確理解英漢習(xí)語并成功地進行英漢習(xí)語的互譯,就必須首先對英漢兩種文化有深刻的了解,還要不斷提高自身文化修養(yǎng),努力使自己具備原作者所具有的理想、感情和意境。要根據(jù)不同的情況,采取靈活的翻譯策略,克服中西方文化差異造成的障礙,做到既尊重別國文化,也尊重本國文化,從而達到跨文化交際的目的。

      [1]陳蕾,陳培蕾.英漢顏“顏色詞”的文化內(nèi)涵比較[J].中州大學(xué)報,2003(3).

      [2]呂瑞昌等.漢英翻譯教程[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5.

      [3]潘紹中.談?wù)劃h英對譯中的文化因素[J].中國翻譯,2004(3).

      [4]施亞波.英漢比喻中的文化因素[J].寧波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科學(xué)版),2000(2).

      [5]孫麗元.從喻體看英漢比喻的文化差異[J].合肥工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3(3).

      [6]王振亞.語言與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Luo Hong
      (Yue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Yueyang,Hunan,414000)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through four ways,thus to help language learners be aware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in translation.

      Influence;Cultural differences;Idioms

      H319

      A

      1008—6772(2010)04—0111—03

      2010-7-25

      羅紅(1965-),女,湖南岳陽人,岳陽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人文系講師,研究高職英語教學(xué)。

      猜你喜歡
      中西文化習(xí)語英漢
      書介:《中西文化關(guān)系通史》
      如何克服語言教學(xué)中中西文化差異
      商務(wù)英語翻譯中英漢褒貶義詞的應(yīng)用探討
      從電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沖突與融合
      人間(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淺談英漢習(xí)語的文化差異及翻譯方法
      英漢文化中的委婉語應(yīng)用對比分析
      中西文化語境下月亮的“意”與“象”
      實用習(xí)語 話“鳥”
      海外英語(2013年9期)2013-12-11 09:03:36
      話“鳥”
      海外英語(2013年10期)2013-12-10 03:46:22
      習(xí)語自有WAR
      海外英語(2013年2期)2013-08-27 09:36:27
      丹棱县| 四会市| 山阳县| 兴业县| 苍南县| 浏阳市| 商水县| 文昌市| 达孜县| 周宁县| 黔南| 阜康市| 阜新| 阿克陶县| 湛江市| 花垣县| 阜城县| 岑巩县| 施秉县| 融水| 堆龙德庆县| 舟山市| 临朐县| 成武县| 油尖旺区| 阿拉善盟| 安仁县| 曲麻莱县| 新竹市| 房产| 盈江县| 百色市| 芮城县| 绿春县| 黔东| 兴和县| 孝感市| 大新县| 宝鸡市| 乐陵市| 黑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