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華 畢方明
成功是每個人根深蒂固的心理需要,成功教育在今天仍是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作為素質(zhì)教育核心精神的“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健康全面發(fā)展”已成為每一位教師共同面對的問題。要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就必須實施讓學生感受到自身成功的教育。
成功教育主張教師和學生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別人,以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可愛之處。這對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積極進取的欲望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具有無可爭議的作用。然而,時至今日,許多人對成功教育的理解出現(xiàn)偏差,執(zhí)行起來更是走樣,把成功教育理解成無原則的單一式的“嬌縱教育”。
如今,教育界大力提倡每位教師要用心賞識每一位學生,甚至有地區(qū)倡導“無批評教育”:要賞識學生錯中的“美麗”,要教學生學會賞識別人。于是不難發(fā)現(xiàn)教師忌諱對學生使用任何批評的字眼,更不敢稍有責罰,生怕被人扣以“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不尊重學生的人格”的帽子,當學生犯了嚴重錯誤甚至觸及法律底線時仍然要和顏悅色、不能訓斥。沒有挫折的教育怎么能算得上完整的教育呢?如果學生從小就不懂得尊重事實、不懂得尊重別人的真實感受,沒有是非的基本尺度,哪里會有真正的自尊可言呢?
現(xiàn)在的學生可以說是千差萬別的,有些學生可以說是相當頑劣的,對于他的錯誤和劣習就不應該而且也不值得“賞識”。一味地賞識與縱容可能會使學生走向另一個極端,即:教師只說學生的好話,回避學生的缺點和錯誤,蒙蔽學生辨別正誤的眼睛,失去是非辨別機會,會使學生變得怯懦、退卻、逃避、暴力、僥幸,形成人格缺陷,經(jīng)受不起任何批評與指責,經(jīng)受不起小小的失敗;有的會發(fā)展到自我膨脹的地步,甚至在社會沒有滿足自身需求的情況下報復社會、傷害他人。這就不難理解諸如許多的學生受了丁點兒委屈便對家人或者委屈的“制造者”大發(fā)雷霆,乃至瘋狂發(fā)泄,導致殺死他人或者自己親屬甚至父母、老師;學生一旦身處逆境便悲觀絕望,常常沖動地以自殺方式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完全不顧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人們不僅要問:如今的學生怎么了?何以變得如此脆弱?為什么有些學生會突然出走或是動了輕生的念頭?不可否認,廉價的賞識、無原則放縱是造成這些悲劇的重要因素。可見,這樣的“賞識”已經(jīng)扭曲了賞識的本意!
所以今天有必要認真地審視一下“成功”的真正內(nèi)涵,有必要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認識世界。單純的賞識肯定不是成功教育,過分的表揚是對學生的嬌慣、放縱。賞識要分清學生的年齡階段。因此,成功教育除了激勵學生,讓學生自信、進取外,還必須針對不同的年齡階段融入一定的挫折教育,讓學生以正確的心態(tài)去體驗和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成功。
社會形態(tài)的發(fā)展使獨生子女越來越多,而獨生子女這一代人難以避免地承受能力顯著降低,即家庭對獨生子女的過度愛護,使之成了溫室里的花朵,見不得一絲風雨。一旦遭受挫折,他們的心態(tài)就很容易失衡,導致諸多變型情態(tài)。矛盾的焦點或許在于,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與青少年心理的日益脆弱的矛盾已經(jīng)日趨明顯并且加重,教師究竟應當怎么辦?
在韓國,一些父親從小便對自己的孩子進行挫折教育,諸如孩子跌跤了,哪怕鼻青臉腫也讓他自己爬起來決不去攙扶,這被稱為“獅子育兒法”;孩子要出去玩,便講好自己走,否則便立即回去,對哭鬧乃至賴地打滾堅決不予理睬;孩子想要的東西,他首先分清有無必要再決定是否滿足,這樣可從總體上控制,總會有一些要求遭到堅決拒絕……
上面提到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可以形成這樣的啟示:對孩子進行鼓勵為主的教育的同時,加入少量的懲罰教育是切實可行的方法。試想,一個從小到大從沒經(jīng)歷過哪怕最小挫折和些微風浪的人,如果在他以后的生活中突遇稍大些的風浪,他能不驚慌失措、胡亂作為嗎?孩子只接受表揚,不接受批評,孩子的人格會健全完整嗎?所以說挫折教育就像是給學生打的“免疫預防針”,用小的感染來激發(fā)其自身免疫功能的建立。
在對學生進行成功教育的同時融入挫折教育,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挫折教育具有的許多教育功能,富有深廣的教育價值。
1)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提高耐挫能力。這是說良好的挫折教育能矯正學生的不健康心理,調(diào)節(jié)心理平衡,產(chǎn)生新的情緒體驗,以增強耐挫能力。比如,有時候針對一些具有驕傲自滿、自以為是心態(tài)的學生,有意創(chuàng)設一些其難以獨立完成的任務而導致失敗的情境,然后因勢利導,促其自我反省,讓他們認識到集體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矯正自己不良的心理傾向,經(jīng)受鍛煉、增長才干,探索新的途徑和方法,加強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教師也應該通過談話、疏導等方式激勵他們奮發(fā)向上、提高信心、增強勇氣、直面困難,幫助他們提高發(fā)展自我的才華。
2)有助于學生扔掉“拐棍”,獨立發(fā)展。學生要逐步長大并進入社會,到時他們面對的環(huán)境和學生時代已經(jīng)有了天壤之別。用人單位和社會不可能再對他們的行為時時稱好,強大的心理落差會讓學生無所適從。他們并沒有完全與學生時代“斷奶”,可能造成今后生活的艱辛和人際關系的冷漠,還可能因常受挫折而自暴自棄,甚至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jié)果時去報復社會。而適當?shù)拇煺劢逃梢藻憻拰W生獨立、冷靜思考問題的能力,并且使學生經(jīng)驗豐富、老練成熟,容易珍惜奮斗的過程、勝利的成果,容易體察事理、善解人難,容易變壓力為動力,化挫折為契機,迎接新的挫折,步入新的航程。
3)有利于調(diào)整強勢認知,找到自己的合適位置。長期的成功使學生形成“我永遠是強者”的思維定式,不肯承認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因此也就不難理解某些大學畢業(yè)生眼高手低就業(yè)難,甚至畢業(yè)后成為“啃老族”。學生在求學的過程中經(jīng)受一定挫折,可以起到“預防針”的作用,增強學生“免疫力”。挫折教育自始至終是實實在在的情境教育,最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豐富的情緒體驗,比如灰心的、悲憤的、羞愧的、酸澀的、自信的、自豪的等形式的內(nèi)心體驗。這樣就十分有利于教育者在不同的教育階段、不同的教育側(cè)重點上,有的放矢地進行可控性的情感教育,以便收到挫折教育的良好效果。
總之,創(chuàng)新的精神、實踐的能力、良好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團結(jié)合作、謙卑大度、堅韌執(zhí)著、永不放棄,這些都是學生所不可或缺的精神氣質(zhì),而成就這些精神氣質(zhì)的絕不僅僅是靠一味的賞識。教師在正確用好賞識這一教育藝術的同時,必須通過適時適度的挫折教育磨練學生的意志,堅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某一方面的天才,使學生進入社會后能處波折而不驚,成為生活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