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育兵,厲小麗,許周紅
(浙江省臺州醫(yī)院手術室,浙江臺州 317000)
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的轉變,以人為本,一切以患者為中心,尊重患者的各項權利,滿足患者的身心需要,幫助他們恢復健康,早日回歸社會,是每名醫(yī)務人員的基本宗旨?,F(xiàn)代醫(yī)學模式即“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亦充分地融入我們工作的每一個角落。我院自2000年開始建立了術前訪視制度,2006年7月又增設了術前準備室,在單純訪視的基礎上又提供了一個舒適的過渡場所,讓其對手術室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既消除了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又為手術的安全增加了一道防護墻。
2008年5月隨機抽取手術病歷284份,其中,男性98例,女性186例;年齡16~87歲,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94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90例;麻醉方式:全身麻醉206例,硬膜外麻醉78例。
1.2.1 訪視時間與人員 訪視時間一般為術前1~3 d。訪視人員由經驗豐富的術前準備室護士及巡回護士擔任,這樣既可以對訪視內容進行仔細講解,又可以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及熟悉感。
1.2.2 訪視內容 自我介紹說明訪視的目的及意義。介紹手術室的環(huán)境、術前注意事項等。介紹手術體位及患者所需配合的事項。通過交談了解患者心理,針對性地進行疏導。針對性地解答患者的疑問,通俗易懂。通過病例了解既往史、生活史等評估患者全身情況[1-2]。
1.3.1 接待患者 對到手術室的患者進行核實,三查十二對。如將姓名與手腕帶、病例、手術通知單必須一致;術前用藥等等逐一核對。杜絕差錯事故的發(fā)生,為手術提供一道有力的防護墻。
1.3.2 手術準備 根據(jù)手術部位選擇合適的靜脈通路,并與患者溝通,為患者在術前半小時內輸入抗生素,為手術提供保障。
1.3.3 緩解緊張心理 在準備室不再是只露兩只眼睛的“蒙面人”,而是一張熟悉的笑臉、一聲親切的問候,給患者莫大的安慰和鼓勵。提供電視報紙或舒緩的音樂,讓患者增加對手術室的認識,由熟悉的巡回護士帶入手術間,通過交流減少對手術的恐懼,增強手術的信任度[3-4]。
經過采取術前訪視,本組284例患者均能以良好的心態(tài)接受手術,手術順利。
手術室對一般人來說是一個神秘而恐怖的地方,通常大多數(shù)患者都會產生緊張恐懼的心理,進而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痛閾降低等,直接影響了手術的開展與預后。及時溝通,加強護患之間的聯(lián)系,縮短護患距離,減輕緊張心理,從而使患者積極主動配合手術,確保手術順利進行。術前訪視體現(xiàn)了人文關懷的護理理念,真正地體現(xiàn)了“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性化護理理念和護理模式。掌握了患者的生理、心理、社會狀態(tài),制訂具體的護理措施,進行個性化護理。
開展術前訪視,對國際國內手術室護理而言,都勢在必行。國際手術室協(xié)會規(guī)定:術前訪視是手術室護士的職責和職能之一。因而為手術室護士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了機會,為手術室護士自我成長創(chuàng)造了條件。術前訪視提高了手術室護士工作質量,在手術配合中更有針對性和預見性,其重要性越來越被手術室工作者所重視[5]。
護理工作繁瑣復雜,存在不安全因素,直接影響護理質量。護理人員的每項工作、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安危,要時時刻刻為患者的安危著想。堅持“一個中心”(以患者為中心),把握“二個基本點”(讓患者滿意、讓職工滿意),抓住“三大要素”(服務、技術、人才),實施服務賓館化、技術專業(yè)化、行動軍事化。打破手術室護士給患者全副武裝的封閉形象,使患者在手術室中同樣體會到關心、關懷、關愛的人性化服務氛圍,減輕孤獨感,減少恐懼感,使患者處于最佳手術狀態(tài),為手術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保障[6]。
[1]吳金蘭,陳靜,王華元.手術室術前訪視的重要性[J].河南外科學雜志,2006,12(3):101-102.
[2]梁潔.論臨床護理中的換位思考[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5,26(3):338-339.
[3]孔令真.手術室護士對患者術前心理護理體會[J].中華實用醫(yī)藥雜志,2004,4(11):1032-1033.
[4]李晶.術前訪視在手術室護理中的體會[J].河南外科學雜志,2008,23(2):F0003-F0003.
[5]陳翠萍,高曉梅.術前訪視的現(xiàn)狀與對策[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3):55-56.
[6]于登瀛,關雪瑩.心理護理應在實施上下功夫[J].中華護理雜志,1998,33(9):531-532.
[7]許曉波.手術患者術前訪視護理體會[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9,8(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