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孔子弟子遍布全國各地,僅秦州大地就有好幾位。本文主要考證了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中的秦州籍弟子,他們是秦祖、石作蜀和壤駟赤。從文獻、傳聞以及歷史古跡等各個方面來考證,得出他們分別是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城區(qū)、甘谷縣和清水縣人氏。
[關(guān)鍵詞]孔子;秦州弟子;秦祖;石作蜀;壤駟赤
[中圖分類號]K82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09)08-0025-02
毋庸置疑,孔子對中國文化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孔子培養(yǎng)了大批博學多才的弟子。在儒家文化發(fā)揚光大的過程中,孔子弟子在其中的作用堪稱首屈一指??鬃拥茏颖椴即蠼媳保M而使儒家文化傳遍全國各地。據(jù)考證,僅秦州大地就有三位精通六藝的孔子嫡傳弟子,他們分別是秦祖、石作蜀和壤駟赤。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這是無可爭議的。但關(guān)于孔子的生卒年就頗有爭議。楊殿珣的《中國年譜目錄》著錄孔子年譜127種,55種是對其生卒年的考證。黃秀文的《中國年譜詞典》收錄了45種孔子年譜。王德毅《中國年譜目錄考錄》著錄孔子年譜61種。謝巍《中國歷代人物年譜考錄》共收了169種孔子年譜。目前學界比較認同《史記·孔子世家》中關(guān)于孔子生卒年的說法?!妒酚洝た鬃邮兰摇吩疲骸棒斚骞甓鬃由??!奔瓷诠?51年9月28日(農(nóng)歷8月27日);又云:“孔子年七十三,以魯寧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奔醋溆诠?79年4月11日(農(nóng)歷2月11日),享年72歲。但是,對于《史記·孔子世家》中關(guān)于孔子生卒年的這種說法,學界還另有異議。有學者說:“據(jù)《春秋公羊傳》和《春秋谷梁傳》載‘(襄公)二十有一年……九月庚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故孔子應該是生于公元前552年?!?支持這一說法的人還有上海交通大學天文學家汪曉原教授,她用現(xiàn)代天體力學的方法回推驗證,這一天在如今的曲阜市區(qū)域,確實可見到一次食分達到0.77的日偏食,故孔子應該生于公元前552年10月9日。而這個日期與國家郵電部在1989年發(fā)行“孔子誕辰2540周年”紀念郵票的說法是一致的。盡管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與公元前552年10月9日有些微的差異,我們還是可以斷定孔子的一生大概活動在春秋晚期。既然孔子大概生活在春秋晚期,那么可以推斷出其弟子也主要生活在春秋和戰(zhàn)國時期。
孔子首開私人授學的風氣,其弟子遍布全天下。關(guān)于孔子弟子的人數(shù),有各種不同的說法:
(一)77人說。《漢書·地理志下》云:“弟子學業(yè)而通者七十有七人。”另外,《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中記載,弟子名為72人,實是77人。
(二)70人說?!妒酚洝げ牧袀鳌?、《孟子·公孫丑上》、《韓非子·五蠢》、《呂氏春秋·遇合》、《淮南子》、《要略》、《漢書·藝文志》、《楚元王傳》等都記載的是70人。當然,這里的70當系舉成數(shù)而言。
(三)72人說。《史記·孔子世家》、文翁的《禮殿圖》、《后漢書·蔡邕傳》、《水經(jīng)注》、漢魯峻《冢璧像》、《魏書·李平傳》等都記載的是“精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目前學界比較公認的也是孔子弟子3000多,學業(yè)精通者72人。
李啟謙在《孔子弟子研究》一書中考辨出孔子在秦國的弟子有4人。秦國,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疆域及政區(qū)是流動性的。據(jù)復旦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錢林書先生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國家、都城、疆域及政區(qū)》一文中的論述,秦國,“原是嬴姓部族的一支,居犬丘(后稱西丘,在今甘肅省天水市西南),周平王時封秦襄公為諸侯。春秋初,秦文公居西垂(即西犬丘),擊敗西戎,遂收周余民有之,地至岐(山名,在今陜西岐山縣東北)。從此,秦國才發(fā)展成一個像樣的諸侯國。秦寧公二年(前714),徙都平陽(今陜西寶雞東南陽平)。其后,秦滅了蕩社(又稱亳,在今陜西西安市東南)、邽(今甘肅省天水市)、冀(今甘肅省甘谷縣東)等西戎的一些國家或部落,使秦國的疆土有今甘肅天水市以東的渭水平原地區(qū)。秦德公(前677)遷都雍(今陜西鳳翔西南)。秦穆公二十年(前640)滅梁(陜西韓城市南)、萵(今陜西文荔東南),疆土擴展到了黃河。后町余謀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于西戎?!彼^秦州,就是現(xiàn)在的天水市,包括兩區(qū)五縣,即秦州區(qū)、麥積區(qū)、秦安縣、甘谷縣、武山縣、張川縣和清水縣。今天所說的秦州大地基本上全部都包括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疆域之內(nèi)。目前,通過史料記載、民間傳聞和實物映證幾方面的考據(jù),孔子弟子中,是如今甘肅省天水市人氏的有秦祖、石作蜀和壤駟赤。
一、秦祖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秦祖,字子南。集解:鄭玄曰秦人。索隱:《孔子家語》云字子南?!敝煲妥鹱摹犊鬃娱T人考》曰:“秦秦祖,字子南。唐贈少梁伯,宋贈郵城侯?!边@些史料雖然告訴了我們秦祖是秦國人,但是具體是什么地方還不大清楚。歷史文物讓我們確證了秦祖就是天水市秦州區(qū)人。在今天水市秦城區(qū)秦州文廟設(shè)有秦祖祠,祠聯(lián)曰:“圣績怙行,眺百二河山,不礙春風時雨至。儒學傳北,數(shù)三千弟子,誰攜關(guān)月隴云來?!?/p>
據(jù)史料:“秦祖,春秋末期上邽人(今天水市秦州區(qū)人),與顏、留、閔諸賢同為孔子入室弟子,是孔子的七十二賢人之一。他身通六藝,以詩禮化被西垂。隴上三賢之一。隴上者,天水也。”由此可見,秦祖是天水秦城區(qū)人氏。
二、石作蜀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石作蜀,字子明,唐贈石邑伯,宋贈成紀侯。”《孔子家語》亦同。這里,對石作蜀的國別沒有做任何說明。另據(jù)《伏羌志》記載:“石作蜀,春秋冀縣(今天水市甘谷縣)人。唐封石邑伯,宋封成紀侯,明去封號,稱先賢,從祀孔廟。石的牌位立在西廡內(nèi),諸葛亮、文天祥、范仲淹、歐陽修等人的牌位都擺在其下位?!彼未咦谮w構(gòu)作《石子贊》曰:“昔在石邑,能知所夢,懋依有德,克述而言,鼓篋槐市,揚名里門,披美常存。”陳允奉皇帝之命撰贊:“宣德日月,無得而逾;奧有哲士,尚為學徒;登封偶圣,至德崇儒;以地進爵,斯文乃殊?!?/p>
在石子家鄉(xiāng)甘谷縣西四十里鋪有石子祠和石子墓(今僅存遺址)。吳可讀在道光年間任伏羌教諭時,撰《石子墓記》:“墓在伏羌,又有秦祖、壤駟赤,孔子七十二徒,隴得三人,墓今荒蕪不堪,僅存墓址。”并撰有石子祠聯(lián)及墓聯(lián)(收入了《藝文志》),祠聯(lián)曰:“共仰孔門高 ,問顏曾七十之徙,何處更多佳士?休言秦俗悍,除鄒魯三千而外,此地大有傳人?!薄拌骼镌L遺蹤,看空庭草碧,荒?;ㄒ螅翁幨翘品馑钨??杏壇親教澤,聽渭水鶯啼,隴山鳥語,此中有話語春風?!?/p>
在甘肅蘭州,也建有石子祠,祠內(nèi)有一聯(lián),曰:“是成紀數(shù)千年靈秀所鐘,能傍尼山拜日月;倘孔門二三子淵源不絕,庶幾中國有乾坤?!?/p>
由此聯(lián)推斷,石作蜀為天水甘谷縣人。
三、壤駟赤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云:“壤駟赤,字子徒(或從),集解:鄭玄曰秦人。索隱:《孔子家語》云字子徒者?!泵鞔_了他是秦國人。再據(jù)朱彝尊撰《孔子門人考》曰:“秦壤駟子赤,字子徒。唐贈北衛(wèi)伯,宋贈上邽侯?!睆摹吧线灐钡让謥砜矗瑧撌翘焖耸?。另外在2005年9月28日的《蘭州晨報》中,記者李國林在“透視甘肅民辦高等教育之探訪篇”中,對天水地區(qū)的古代先賢的追述中,有關(guān)于壤駟赤的論述,認為他是天水市清水縣東北人氏。秦州設(shè)有壤駟赤祠,祠聯(lián)曰: “任人間倒海翻江,逐宇宙新潮,正學莫忘宣正統(tǒng);愿我輩模山范水,趁春秋佳日,大家來拜上邽侯?!?/p>
由此可見,壤駟赤應為天水清水縣人。
總之,雖然史料記載不太詳盡,但是通過實物映證,我們可以推知孔子弟子秦祖、石作蜀、壤駟赤都是秦州大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