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儲蔚
[摘 要] 當前,我國正處在一個深刻變革和快速發(fā)展的時代。外界的巨大變化,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產生了巨大影響。做好新形勢下高校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廣大教師只有學會善看、善聽、善言和善用心,才能提高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 大學生 思想教育 “四善”
當前,我國正處在一個深刻變革和快速發(fā)展的時代,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國內各項改革不斷推進,對外開放不斷深化,各種社會矛盾和新的思潮不斷涌現(xiàn)。這些外界的變化都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產生了巨大影響,也給高校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帶來了許多新的挑戰(zhàn)。新形勢下,如何做好高校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筆者認為應在四個“善”字上下功夫。
一、善“看”
善看,即是對學生的言行要細心觀察。也就是說,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獲取相關信息資料以對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作出判斷。學生的思想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思想意識,包括人生觀、幸福觀、美丑觀、婚姻家庭觀等;二是思想認識,主要是指對人對已對事物的觀察力、分析力、鑒別力和思想方法等。通過細心觀察學生的言談舉止,從而準確判斷其思想問題是思想意識的問題,還是思想認識的問題,才能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對癥下藥”。
思想問題屬于意識范疇??陀^地說,對學生的思想問題進行觀察是困難的,但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其思想的外在表現(xiàn)即行為,來解決這個難題。因為一個人的思想是通過行為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的復雜多樣性,決定了人們行為的復雜多變性。不管人們的行為怎樣復雜多變,但構成一個行為主要有3個要素:一是表情,主要表現(xiàn)為喜、怒、哀、樂、愛、憎等;二是語言,主要有口頭語言、文字語言和形象語言等;三是動作,如手舞足蹈、東跑西顛、前后奔忙、上下活動、左右搖擺等。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教師正是在某個學生或某些學生出現(xiàn)某種消極的行為后,才去做他們的思想教育工作的。
對學生行為的觀察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自然狀態(tài)下的觀察,即細心觀察學生在沒有受到任何外界影響的情況下,自然流露出來的表情、語言和動作。這主要是觀察學生飲食起居、體育鍛煉、讀書閱覽、同學關系、社會交往等方面是否有異常情況出現(xiàn);二是控制條件下的觀察,即觀察學生在某種特定環(huán)境中的行為表現(xiàn)。主要是觀察學生在課堂學習、集體活動、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等場合受到某些約束條件下的行為態(tài)度。通過觀察不僅能實時實地了解學生中某些現(xiàn)象和行為的發(fā)生,了解現(xiàn)場的氣氛和情況,而且還能收集到用文字不易描述清楚的信息,為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善于觀察,并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這是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前提。然而,應該注意的是,教師在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觀察時,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有明確的觀察目的和對象,做到有的放失;第二,要有觀察內容,杜絕空乏的、不著邊際的隨意觀察;第三,要有系統(tǒng)的記錄,對觀察過程、觀察對象、時間地點、學生行為表現(xiàn)等要作具體記錄,可以進行復查。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觀察效果,不置流于形式。
二、善“聽”
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睂嶋H上,親耳聽到的東西并不都是“虛”的。善聽,是指教師要從學生言談或對他人進行訪談中發(fā)現(xiàn)學生思想問題的蛛絲馬跡,要聽出“問題”來,并找到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所在,以增強對學生思想教育的針對性。
在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教師要做到“善聽”必須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要廣開言路。在與學生的接觸、交談中應創(chuàng)造寬松的談話環(huán)境,讓學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把想說的心里話都說出來。無論是制定班規(guī)、學生日常行為活動守則,還是制定學生集體活動規(guī)則,都應通過民主的、心平氣和的討論、交談,讓相關的每個同學充分地發(fā)表意見,在廣泛征求意見和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規(guī)章和制度。有的教師害怕學生提意見,聽不得不同意見,認為人多、嘴雜、事難辦。有的一聽到不符合自己胃口的意見就反感,或者進行壓制。有的給不同意見的學生另眼相看,甚至穿小鞋。有的在聽取學生意見時,圖形式,走過場,只是聽聽而已,并不認真地加以分析研究。久而久之,堵塞了各種言路,使“一言堂”盛行,壓制了廣大學生的積極性??梢?只有使學生敞開思想,才能暴露其真情實意,獲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有用信息。第二,要主動出擊。教師要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除在廣開言路中廣泛地接獲學生的思想信息外,還必須主動出擊,有選擇、有重點地掌握學生中較普遍存在的思想問題。這主要通過以下兩種方式來講行:一是主動深入到學生和其他熟悉情況的教師中進行走訪。在進行走訪時,要注意確定好走訪目的和方法,設計好走訪方案以及分析被訪者的情況和可能出現(xiàn)的意外情況或問題;二是開展一定形式的問卷調查。對于學生中存在的較大范圍的各種思想認識問題,應在學生中組織大面積的問卷調查,實際上這也是傾聽學生心聲的一種好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教師通過“親耳所聽”獲取的東西往往比“親眼所見”的東西多,信息量也更大,反映的問題也更間接、更復雜。因此,在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廣大教師不能僅憑“道聽途說”來行事,更重要的是應該將“聽”來的豐富的感性信息進行“加工制作”,通過深刻的思考、科學的判斷和合手邏輯的推理,來找出學生思想問題產生的根源以及破解這些思想問題的方法。
三、善“言”
善言,就是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要善于進行說理教育,做到以理服人。說理教育的核心是個“理”字,理直氣壯。要使說理教育取得實效,又必須做到“四要”:
第一,要懂理。“育人先育己,講理要懂理。”道理有大道理和小道理。所謂大道理,是指那些能夠駕馭、制約其它道理,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政治理論。它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黨的四項基本原則和總路線、總目標,黨的路線、方法、政策,國家憲法和其它一些基本法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等。大道理是我們說服人、教育人的總道理,是以理服人的總開關。所謂小道理,是指那些受大道理的決定、制約、指導,正確認識各種各樣人和事的具體思想理論。它是相對于大道理而言的。如在學校提倡尊師愛生、遵守校規(guī)、團結同學、勤奮學習、勤儉節(jié)約等都屬于小道理的范疇。教師只有弄通這些大小道理,才能使說理教育說到點子上。
第二,要明事。就是說,要把學生的基本思想情況和存在的實際問題查明,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性質要分明,程度要搞準,該是什么問題,就是什么問題,既不夸大,也不縮小,既不能置學生的實際困難于不顧,空談思想問題,也不能放棄思想教育責任。一定要搞清楚思想問題產生的主客觀原因,這是進行說理教育的前提和基礎。離開了這個大前提,說理教育就會無的放矢,就會產生極大的盲目性。
第三,要通情。說理教育不僅是道理灌輸,而且是心理的相容和感情的共鳴。心理學認為,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態(tài)度。人對客觀事物的好惡不同,產生的內心變化和外部表現(xiàn)也不同。符合人的“口味”,便產生滿意歡迎的情感;不符合人的“口味”,便產生嫌惡反感的情緒。這就要求我們的說理教育一定要掌握“人皆有情”這一特點。感情是進行說理教育的心理基礎,沒有這個基礎,雖說理不動情,但是不打動人心,道理再正確,也難以讓人接受。只有情感溝通了,理中含情,情中蘊理,情理交融,才能使道理扣人心弦、致人心順、得人心服。所謂“通情達理”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四,要講究說理藝術。在對學生的說理教育中,科學的說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漸進說理。就是要按照人的認識發(fā)展規(guī)律,由低到高,由淺入深,分層次地進行說理教育。二是掰開談理。就是要善于把大量道理掰開說、揉碎談,通過傳播小道理,達到灌輸大道理的目的,切忌搬出整個大道理來滿堂灌。三是敘事認理。常言道:“事實勝于雄辯?!蔽覀冊谡f理教育中要善于寓理于事,通過耐人尋味的典型事例,使人受到感染和教育。四是形象比理。生動形象的比喻,可以使模糊的道理清楚起來,深奧的道理淺顯起來。形象比理要比干巴巴的講理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
四、善用“心”
大學生是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希望。廣大教師要以高度的責任感,用“心”去做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以“心”換“心”,才能取得更大的教育實效。
第一,用愛心換知心。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無可比擬的教育力量。對學生是否充滿愛,直接決定著思想教育工作的成敗得失。關愛是當前高校學生的基本心理需要,教師奉獻愛心,吻合了成長規(guī)律和教育規(guī)律。瑞士教育家裴斯洛齊說:“我的熱情將如春天的太陽使冰凍的大地蘇醒那樣迅速地改變我的學生們的狀況?!笨梢哉f,一切辦法和條件對于教育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只有愛才有“無窮大的值”!
用愛心感化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教師應切忌兩點:一是對學生冷漠和苛嚴。調查顯示,許多中老年教師都認為現(xiàn)在的師生感情比十年、二十年前遠了、淡了,師生之間冷淡多于親密,隔膜多于溝通。這種狀況的發(fā)生在教師方面尋找原因的話,一是缺乏與學生的主動交流,關注學生學習成績多而關注學生情感少,對學生多是嚴格、嚴厲甚至苛刻,而缺乏理解、體諒和寬容;二是對學生偏愛與歧視。有的教師出于自身功利或感情關系,對學生不一視同仁,存在親親疏疏的情況,如偏愛和特殊關照某些學生,做好事多表揚,選班干、團干和學生會干部給予照顧,犯了錯誤受到偏袒等。而對后進學生則缺乏愛心和耐心,常采取歧視、厭棄的態(tài)度,言語傷害,批評處分,導致雪上加霜,積重難返。實踐證明,如果一個學生從教師那里得不到愛,得不到溫暖,則會感到孤獨和壓抑,甚至是痛苦,就會對教師產生隔膜,或冷若冰霜,視為路人;或誠惶誠恐,畏而遠之;或產生逆反心理和對抗情緒,不接受教師的教育和布置的工作。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適?!敝挥嘘P愛學生,才能有效地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消除彼此之間的隔閡與對立情緒。在關愛學生的基礎上,教師通過和學生推心置腹地談心,真心實意地交心,從而換取學生的“知心”。只要師生之間做到了知心,學生就會信任教師,認為教師是真心實意地幫助他,是從關懷和愛護他的角度出發(fā)的。有了這種信任,教師講的道理他才容易接受,真理的種子才會在他心里扎根,促使他覺悟和進步。由此可見,愛是師生情感和心靈的通道,是開啟學生心扉的鑰匙,是思想堅冰的融化劑,是塑造學生靈魂的動力。
第二,用熱心止怨心。當前,高校許多貧困學生尤其是特困生,他們面對的經濟壓力和生活壓力非常大。這些學生的思想問題也比較復雜。一方面,他們在思想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感,總覺得低人一等,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站不直身,平時沉默寡語,也常表現(xiàn)出焦躁、沮喪、抑郁的心理。另一方面,他們對自身的經濟困難不能客觀地分析原因,而是存在著抱怨社會不公,抱怨生不逢時,甚至抱怨家長無能等偏激心理。在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時,教師對這些學生的處境及表現(xiàn)出來的怨氣和偏激言行,不僅要給予理解,而且還要關懷體貼,要熱心地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在勤工助學、校內困難補助、學費減免等方面給予相應的政策傾斜,以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只有教師真情的付出,才會獲取學生真情的回報。教師通過對經濟困難學生進行無私的、熱心的幫助,就能有效地感化這些學生,讓他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學校、教師、同學的關懷,感受到集體的幫助和溫暖,從而減緩他們的思想壓力,化解他們的怨氣。
第三,用耐心換信心。著名教育家吳玉章說過:“教人畢竟和煉鋼不同,人固然也要千錘百煉,但鋼是死的,人是活的。做人的工作,不能靠一壓二堵的方法,根本的問題在于講道理,耐心教育?!彼^耐心,就是不怕麻煩,堅持不懈,不怕曲折,反復工作。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是很艱苦很細致的工作,沒有耐心和韌勁,是做不好這項工作的。在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常常會遇到這樣兩種情況:一是碰到某些所謂“刺頭”或思想落后的學生,有的教師往往在未做工作之前就沒有決心,不敢大膽去做這些人的工作。二是長時間做某個學生的思想工作都不見效,或者稍有點轉變又有反復,更多的則是這個問題解決了另外一個問題又出現(xiàn)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更需要有耐心。要用耐心細致的工作、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堅定不移的精神去感化學生,幫助他們樹立起克服缺點的勇氣和爭取進步的信心。
總之,在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教師只有以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以火熱的情感打動學生,以透徹的道理說服學生,以實在的行動關心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心發(fā)、玩心消、畏心生、怨心止”,從而切實增強思想教育工作的實效?!?/p>
參考文獻:
[1]萬福義.思想政治工作簡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師德師風教育增刊[M].南昌:江西教育期刊社,2001.
責任編輯 劉金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