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提問是教師常用的教學手段,運用得當可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準確性、靈活性、發(fā)散性、深刻性,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課堂提問;準確性;靈活性;發(fā)散性;深刻性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6148(2009)11(S)-0020-2
課堂提問是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也是教師的基本功,它是一門教學技術,更是一門教學藝術。恰當?shù)恼n堂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本文擬就課堂提問對學生思維質量的影響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1 通過針對性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準確性
課堂提問要針對教學的需要,切忌空問、泛問。經常聽到有些教師抱怨學生答非所問,甚至責怪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回答問題老是不在點子上。其實有些情況是因為教師提問不明確、不具體,學生找不到與教師思維的鏈接點造成的。例如:一位教師在講“速度”這節(jié)課時,這樣提問:同學們有沒有看過北京奧運會?生答:看過。師問:奧運會上什么東西留給你的印象最深刻?甲生答:開幕式。乙生答:點火儀式。丙生答:姚明。丁答:煙火?!處熤?再問:什么比賽給你的印象最深刻?生答:籃球、乒乓球、跳水、足球、田徑、體操、羽毛球……因為不同的學生愛好不一樣,所以各種答案都有。聽到有學生答田徑,師接著問:哪個田徑項目留給你的印象最深刻?生答:跳高、撐桿跳高、100m、鉛球、標槍、110m欄、競走……。到這時才終于有學生答到與“速度”有關的體育運動,教師也總算引入了新課。其實教師可以這樣問:在北京奧運會上誰跑得最快?我們是如何確定他跑得最快的呢?學生自然會回憶比賽的場面,想到怎樣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梢娞釂枦]有針對性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擾亂課堂教學的氛圍,阻礙課堂教學順利進行。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必須科學嚴密,指向明確,學生的思考才會“有的放矢”。
2 通過啟發(fā)性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啟發(fā)性的問題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促進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學習。如:在“焦耳定律”實驗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設計“顯示通電導體產生熱量的多少的裝置”時,很多人無從下手。我就啟發(fā)他們思考:物體吸熱之后會有哪些現(xiàn)象發(fā)生?學生想到:“物體溫度升高,熱脹冷縮?!边€有人想到:“石蠟會熔化,火柴會燃燒?!蔽姨嵝阉麄?每個現(xiàn)象都可以設計一個裝置,結果他們設計出以下幾種裝置:(1)把電阻絲浸在水中,看水溫升高的多少;(2)把電阻絲浸在水中,直接看水面升高的多少;(3)用石蠟把火柴固定在不同電阻絲下, 看哪個電阻絲下的火柴先掉;(4)用金屬絲把火柴捆在不同電阻絲上,看哪個電阻絲上的火柴先燃燒。盡管這些設計還有不夠完善的地方,但通過學生參與設計,培養(yǎng)了他們探求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思維更具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
3 通過開放性問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
開放性問題是一種探索目標的結論、解決目標的方法等不確定的問題。從內容上看它具有新穎性,從形式上看它具有生動性,從解決的路徑看它具有發(fā)散性,從問題的功能看它具有創(chuàng)造性。開放性問題的解決,往往需要學生積極的探索才能完成,這對于吸引學生的主動參與,開發(fā)學生的潛能,提高科學素質是十分有益的。在物理教學中,適當運用開放性的問題,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例如:“在測定小燈泡額定功率”的實驗中,除按課本上的方法測定小燈泡額定功率外,教師還可提出如下問題:
(1)若題目中沒有電壓表,還能測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嗎?
(2)若題目中沒有電流表,還能測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嗎?
(3)如果器材任意選,你有多少種方法測出小燈泡額定功率?
(4)該實驗中的電路除了測定小燈泡額定功率外,還可用來完成哪些實驗?
這一類的問題具有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對學生心理刺激作用強烈,而學生為了求得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會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探究問題,這就增加了他們思維的發(fā)散性,形成了創(chuàng)新能力。
4 通過層層追問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追問是指在已有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層次的提問。恰到好處的運用追問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主動探求知識,實現(xiàn)對知識的自主建構。例如:在研究“電磁感應”現(xiàn)象時,首先讓學生圍繞“在什么條件下會產生感應電流?”這一問題進行探究,完成后再探究“感應電流的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接著再探究“如何根據(jù)需要改變感應電流的方向?”學生在逐個完成教師追加的問題時,自然而然地在大腦中建構了“電磁感應”的相關物理知識。
追問的技巧:
(1)縱向追問即問題由淺入深。教師圍繞教學目標,聯(lián)系教學內容,按照由表及里的原則,層層遞進追問,使學生的思維逐步深入,不斷發(fā)展,達到高潮。此方式宜在學習新知識時采用。如以上探究“電磁感應現(xiàn)象”就是用這種方式。
(2)橫向追問即問題由點及面。教師在學生完成某一問題后,對于其中涉及的知識和運用的方法,通過追問的方式進行拓展,促進知識的遷移,幫助學生編織知識網絡,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此方式宜在復習時采用。如在用“控制變量法”研究了電熱與哪些因素有關后,可提出:我們初中階段研究哪些問題用到“控制變量法”?除了“控制變量法”我們還用過哪些方法研究物理問題?等等。
總之,課堂提問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只要掌握技巧,靈活運用,就能“問”出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問”出課堂教學的精彩。
參考文獻:
[1]楊小軍.教學后記——物理教師成長的腳手架.物理教學,2008.(4)
[2]楊小軍.實施科學探究應該滲透美化.物理教學探討,2009.(3)
(欄目編輯黃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