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辰鵬 趙春曉 盧 佳
摘要《卡薩諾瓦》是一部結(jié)合《莎翁情史》和《濃情巧克力》幽默風趣的浪漫愛情片。本片導演萊斯·霍爾斯多姆(Lasse Hallstrom)套用了18世紀享譽歐洲的大情圣卡薩諾瓦的名義,編織了一個浪漫的故事,為女人們講述了一個風流男人找尋真愛的“老套故事”。
關(guān)鍵詞電影;卡薩諾瓦,愛情
在以續(xù)集影片和魔幻影片為主的2005年歐美影壇上,于圣誕節(jié)期間上映的《卡薩諾瓦》可以說是獨領(lǐng)風騷,描寫浪漫愛情故事的主題俘獲了不少觀眾的心。
本片講述的故事發(fā)生在1753年,希斯·萊杰飾演的卡薩諾瓦是18世紀70年代歐洲著名的風流才子,他為人風趣又博學多聞,是當時最風流倜儻的“萬人迷”。據(jù)說女人只要見到他,總是會被他吸引,因此他也從來不把女人放在心上。一天,在一片由卡薩諾瓦導致的混亂中,他與女扮男裝的女主角弗朗西絲卡(西耶娜·米勒飾)相識。弗朗西絲卡雖然不是卡薩諾瓦認識的最美麗的女孩,但她像男人一樣有抱負,甚至連劍術(shù)也絲毫不遜色于卡薩諾瓦,并且一直為維護女人應有的權(quán)利不停地努力。在與弗朗西絲卡的接觸中,卡薩諾瓦漸漸地改變了對女人的看法,他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墜入了情網(wǎng)。然而弗朗西斯卡可不同于卡薩諾瓦曾經(jīng)征服過的那些普通女孩,如何能使這樣的女孩愛上自己,難倒了戰(zhàn)無不勝的風流浪子卡薩諾瓦。在對弗朗西絲卡這段充滿偽裝、決斗、謊言、欲望甚至生命危險的追逐過程中,卡薩諾瓦慢慢發(fā)現(xiàn)了簡單的征服欲和真正的愛情之間的區(qū)別。
在現(xiàn)實中,賈科莫·卡薩諾瓦(Giacomo Girolamo Casanova)是真實存在的,他在18世紀的歐洲幾乎是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這個名字前面有許多形容詞,出色的間諜、聲名顯赫的外交家、多才多藝的作家、精力過人的冒險家、放蕩不羈的情人……他代表了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率性的人生??ㄋ_諾瓦的一生是精彩的,充滿了傳奇色彩。最令人感嘆的就是他沒有任何背景,卻可以在每個地方靠自己的個人魅力贏得榮譽和權(quán)勢。他花了13年時間用法文寫成的巨著《回憶錄》,長達4000頁,詳細地記述了他的歐洲冒險經(jīng)歷,其中有與眾多女人歡愛的描述,更有與王公貴族、文化名人交往的見證,為后人研究18世紀歐洲社會萬象留下了第一手資料。
電影界對卡薩諾瓦這個題材早已覬覦已久,也確實有不少作品涉及過這個題材。其中知名度最高的當數(shù)于1976年上映的意大利傳奇導演費德里克-費里尼的作品《Fellinis Casanova》,該片較為忠實于《回憶錄》的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著力挖掘其中的悲劇元素,格調(diào)較為灰暗,主要講述卡薩諾瓦在情場上是屢戰(zhàn)屢勝的斗士,不斷獵艷。但這位“萬人迷”苦于人們只關(guān)注他的獵艷能力,不重視他經(jīng)世濟民的才學,當他衰老得失去魅力之后,相當可悲可憐。
與之前的舊作相比,在2005年圣誕節(jié)上映的本片可以說是一部結(jié)合《莎翁情史》和《濃情巧克力》的幽默風趣的浪漫愛情片。導演并未把主要精力放在卡薩諾瓦的生平經(jīng)歷上,而是采取輕松簡單的方式,以中世紀歐洲的宗教改革和女權(quán)主義興起時期為歷史背景,以情圣卡薩諾瓦的名氣作為載體,講述了一個游戲花叢的浪子如何追尋并最終獲得真愛的浪漫愛情故事。
先來看本片的制作陣容。提起本片的導演瑞典人萊斯·霍爾斯多姆(Lasse Hallstrom),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但他的代表作《濃情巧克力》(Chocolate)和《不一樣的天空》(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早已被列為影迷必看的兩部愛情片?;魻査苟嗄返淖髌芬恢笔且詭в猩詈竦娜诵躁P(guān)懷與觀察入微的生命片刻著稱?;魻査苟嗄芬菜闶莻€悲情人物,提名無數(shù)卻鮮有獲獎。1988年和2000年,他憑借《狗臉的歲月》(My life as a Dog)、《蘋果酒屋法則》(The Cider House Rules)曾被兩度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卻都鎩羽而歸。他的影片還曾被提名過英國學院獎、威尼斯電影節(jié)、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獨立精神獎的最佳外語片,其中好幾項還都不只一次提名,真可謂“提名專業(yè)戶”。但到最后卻只獲得了1988年獨立精神獎的最佳外語片。終歸獲獎這件事有很大的運氣成分,從霍爾斯多姆歷年作品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來看,他仍然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導演。而且《卡薩諾瓦》這類浪漫愛情片歷來是他最擅長駕馭的影片類型,他的名聲也是影片質(zhì)量的保證。
本片的制片人萊斯利·霍爾倫(Leslie Holleran)也是霍爾斯多姆的老搭檔了,曾經(jīng)和他一起合作過包括《蘋果酒屋法則》(The Cider House Rules)、《濃情巧克力》(Chocolate)以及《真情陜遞》(The Shipping News)等在內(nèi)的多部作品。正是霍爾倫獨具慧眼,當他看到編劇金伯利·西密(Kimberly Simi)改編的內(nèi)容豐富的《卡薩諾瓦》初稿,立刻就推薦給霍爾斯多姆。編劇的盡心竭力、制片人的慧眼獨具、導演的心思縝密和駕輕就熟以及導演與制片人的以往合作經(jīng)驗,也為本片的成功增加了砝碼。
從演員陣容來看,這又是一部諸多明星爭奇斗艷的影片。片中尋求真愛的主人公卡薩諾瓦由澳大利亞演員希斯·萊杰(Heath Ledger)扮演。說起希斯·萊杰出演本片的過程還是有段插曲的。一開始劇組為了找一個合適的演員來重現(xiàn)風流倜儻的卡薩諾瓦,出于對處世經(jīng)驗的豐富程度,劇組考慮30歲或者40歲左右的中生代演員來詮釋這個角色,先后曾考慮過美國萬人迷布萊德·皮特(Brad Pitt)以及因影片《指環(huán)王》系列而走紅的英國演員奧蘭多·布魯姆(Orlando Bloom),而兩者的片酬過高不得不放棄。后來甚至考慮過在影片《阿爾菲》(Alfie)出演過風流公子的英國演員裘德·洛(Jude Law)這樣有類似經(jīng)驗的演員。但是當希斯·萊杰這個遠小于劇組人員設定的年齡范疇的演員出現(xiàn)時,一切都改變了。這個有著一頭不羈鬈發(fā)卻帶著鄰家男孩般羞澀笑容的性感男孩氣質(zhì)中帶有一種讓女性無法抵抗的人格魅力。他不像愛爾蘭小生柯林·法瑞爾(Colin Farrell)一樣狂野,也不像英格蘭紳士休·格蘭特(Hugh Grant)一樣風度翩翩,他介于兩者之間,外表是海水,內(nèi)心是火焰,也許這就是面對女人時的秘密武器,他完全具備了表演這個大情圣的基本特質(zhì)。希斯·萊杰在2005年可渭大出風頭。除了《卡薩諾瓦》之外,同年還有《格林兄弟》和《斷臂山》兩部新片上映。尤其是在影評界大獲好評的《斷臂山》,在威尼斯電影界斬獲金獅后,萊杰更成為當年奧斯卡的大熱門。遺憾的是這位被稱為湯姆克魯斯接班人的好萊塢金童已于2008年1月遠離熱愛他的影迷而去。2009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希斯·萊杰因其在《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中的出色表演而榮獲最佳男配角獎,這也算是對他本人演藝生涯的認可和對影迷的慰藉。
令卡薩諾瓦無法自拔的女子——弗朗西斯卡,由美麗
的英國女星西耶娜·米勒(Sienna Miller)扮演。她出生于紐約,在英國長大,并在知名的史特拉斯堡學院演習戲劇。她于2000年演出百老匯劇《Independence》,并曾參與BBC電視影集《Bedtime》的演出。她正式被人認識的電影在2004年才出現(xiàn),而且一出來就是兩部,分別是《阿爾菲》(Alfie)和《夾心蛋糕》(Layer Cake)?!犊ㄋ_諾瓦》是米勒的第一部古裝作品,她在片中扮演18世紀威尼斯少數(shù)的女性主義者,是位相當有現(xiàn)代感的古代美女。也正因為米勒自身的現(xiàn)代感,讓她從眾多試鏡女星中脫穎而出。這位在電影界暫無建樹,卻因為與好萊塢英俊小生裘德·洛(Jude Law)的分分合合而被觀眾所熟悉的女演員,在本片中的表現(xiàn)絲毫不遜于經(jīng)驗豐富的希斯·萊杰,也第一次讓觀眾看到她擺脫花瓶形象的潛質(zhì)。
奧斯卡和金球獎雙料影帝杰雷米·艾恩斯(Jeremy Irons)在片中出演反面角色——一名從羅馬到威尼斯抓捕卡薩諾瓦的特使。這個獲獎無數(shù)的老影星雖然此次出演配角,但仍然差點兒憑借他極具張力的表演搶走主演的風頭。同時還有導演霍爾斯多姆的夫人、獲得奧斯卡金球獎最佳女主角提名和紐約影評人協(xié)會獎最佳女主角的莉娜·奧林(Lena Olin)以及《金賽性學教授》(Kinsey)中的奧利弗·普拉特(Oliver Platt)一齊上陣。
本片的故事設計極其巧妙,在很多不經(jīng)意之間將事件和人物精密而錯綜地聯(lián)系起來,非常具有戲劇性,而其中穿插的各種幽默更加為電影增色。故事的邏輯性順理成章,沒有讓人覺得有邏輯斷層,其鏡頭銜接和剪輯流暢而嫻熟,節(jié)奏不拖沓,人物出場干脆。影片暗藏一些諷刺宗教桎梏的意味,揭示了宗教本身所具有的自私性。挑逗、調(diào)侃成為娛樂和讓人發(fā)笑的主要因素,非常具有現(xiàn)代性。它的目的在于追求至真至純的美好愛情,抨擊一些套在人性本能頭上的枷鎖和封建思想,具有一種時尚先鋒的領(lǐng)頭作用,主張充分表現(xiàn)和釋放人的本能和天性,利用智慧和努力獲得愛情。
由于故事情節(jié)和場景氛圍的需要,導演霍爾斯多姆也對一些歷史事實進行了少許的夸張,被不少精通歷史和地理知識的影迷挑出了錯誤。例如,在影片開始不久卡薩諾瓦為了逃離宗教審判所的追捕跳入了威尼斯大學的大廳,而威尼斯大學直到1868年才成立。卡薩諾瓦跳進去的那所大廳實際上是文藝復興時期第一座劇院“奧林匹克劇院”(Theatro Olympico),距離威尼斯140公里。另外,在影片中,卡薩諾瓦駕駛著熱氣球帶弗朗西斯卡飛到了威尼斯的上空。而在由孟高爾費兄弟(the Montgolfier brothers)制造的第一個由人駕駛的熱氣球于1783年升空的時候,卡薩諾瓦已經(jīng)是58歲了。
本片的拍攝場地都在意大利的著名水都威尼斯,這座城市的浪漫不免讓《卡薩諾瓦》更具浪漫的情調(diào)。導演在氣氛的營造方面還是下了相當大的功夫的,影片展現(xiàn)了漂亮的水城威尼斯古色古香的中世紀城市景色——設計繁復的意大利建筑、華麗而氣派的宮室內(nèi)景,令人陶醉的城市夜景……在這樣的氣氛中,上演一部內(nèi)容豐富同時又兼具幽默與智慧的愛情題材電影真是再合適不過了。古樸美麗的景色,華麗繁復的服飾設計,編劇精心設計的語言,加上導演選擇的極具巴洛克風格的拍攝場地,在如此努力之下,即使撇開俊男美女、搞笑與激情戲場面之類的炒作橋段,本片依舊可以給觀眾帶來一定程度的視覺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