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明清時期孔氏南宗宗族文化述評

      2009-12-15 09:09:44吳錫標劉小成
      探索與爭鳴 2009年11期
      關鍵詞:南宗孔氏衢州

      吳錫標 劉小成

      內(nèi)容摘要明清時期,孔氏南宗族人繼承南渡以來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謹守祖訓,承傳禮儀,不斷完善宗族規(guī)制,形成了底蘊深厚、特色鮮明的宗族文化。南宗族學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當時衢州儒學的發(fā)展方向,在與社會現(xiàn)實結合中推動了儒家在衢州地區(qū)的發(fā)展。南宗士人的詩文佳作蘊含深厚的人文內(nèi)涵和具有崇高的人格風范??资夏献趹{借其獨特的宗族文化,與當?shù)赝逡坏?身體力行,對促進當?shù)睾椭C穩(wěn)定、推動好學尚理之風、靜化民風民俗、豐富精神世界,都起到了示范輻射作用。

      關 鍵 詞 明清時期 孔氏南宗 宗族文化 述評

      作者 1吳錫標,浙江省社科院孔氏南宗文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衢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教授;2劉小成,衢州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浙江衢州:324000)

      自南宋初年南渡以來,孔氏南宗族人謹守祖訓,承傳禮儀,宗族規(guī)制不斷嚴密、完善,進而形成了深厚的宗族文化。明清時期,在“崇儒重道”、重視宗族教化功能的社會背景下,孔氏南宗深受朝廷重視與優(yōu)待。正德元年(1506),明朝廷詔授孔子59世宗子孔彥繩為世襲翰林院五經(jīng)博士,這是孔氏南宗自至元十九年(1282)“孔洙讓爵”以來再次受襲封的開始。清朝廷給予孔氏南宗“除正供外,一切雜泛差徭概行優(yōu)免”等特權。這無疑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孔氏南宗對孔氏宗族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孔氏南宗宗族文化,特色鮮明,在當?shù)乜胺Q典范。孔氏南宗與當?shù)馗魍逡坏?在政治、文化、風俗等方面發(fā)揮示范輻射作用。本文著重從族學與詩文兩方面探討孔氏南宗的宗族文化特色,并以浙西南為重點分析南孔宗族文化的歷史影響。

      推陳出新、代有英杰的孔氏南宗族學

      孔氏南宗繼承和發(fā)揚了孔氏家族詩禮傳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南宗家塾教育,“萌芽于南宋初年孔傳等家居時辦的‘私學,發(fā)端于南宋后期的‘思魯堂,興盛于明清時期的家塾、書院,發(fā)展于清末民初的近代學校”[1 ]。明弘治初,南孔修葺城南家廟,在殿前西廂重建族學。正德年間,劉啟宗在東岳廟廢址改建孔氏家塾。家塾規(guī)??捎^,“為東序者三,以迪成材,為西序者三,以訓幼稚”[2 ]。嘉靖二十年(1541),鄒守益在其為孔氏家塾所作的記中寫道:“益歸自南雍,劉子偕郡守王子聚諸師諸生,切磋于衢麓講舍,攜孔氏童子四十余人,歌《鹿鳴》《伐木》之章,恍然若游洙泗聆絲竹也?!盵3 ]鄒守益為王陽明嫡傳弟子,“陽明之后,不失其傳者,不得不以先生為宗子也”[4 ]。王學之所以能在衢州得到較好傳播,是與李遂鎮(zhèn)守衢州不可分的,“嘉靖戊戌,李公遂來守,政尚德化,民俗還淳,尤以造士為首務,督率六庠諸生發(fā)明心學,嚴以科條,聯(lián)以講會,而士皆知所向往?!盵5 ]由于其影響重大,衢州士人就捐資在李遂講學的地方建立衢麓講舍,鄒守益、錢德洪、王畿、王璣等王學門人經(jīng)?!皶v”于此,因而推動了儒學在衢州地區(qū)的發(fā)展。請鄒守益作記,不僅體現(xiàn)了孔氏南宗族人對王學門人的敬重及其對王學的態(tài)度,而且從中折射出當時衢州儒學的發(fā)展方向以及孔氏南宗教育活動對王學傳播的推動作用,“南宗的教育思想,隨著從朱學逐漸發(fā)展為王學,進而使衢州當時的官、私學校成為傳播心學的重要陣地,為王學的輻射作出不可低估的貢獻?!盵6 ]明末清初,南宗家塾逐漸衰敗。咸豐年間,劉成萬捐資在家廟東廳建承啟家塾。同治初年,浙江巡撫左宗棠倡議捐修家廟,并贖回博士濠田,續(xù)置承啟家塾。后來,孔氏南宗不斷得到官方的撥款和士紳官吏的捐資等。經(jīng)濟上的資助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和推動了孔氏南宗族學的發(fā)展。明清時期的孔氏南宗族學,不僅推動了王學的傳播,而且隨著時代變遷與儒學發(fā)展而不斷演進,在推動衢州教育走向近代化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①

      在良好的族學背景下,孔氏南宗族人一方面學習和繼承儒家思想,一方面與社會現(xiàn)實緊密結合,推動儒學發(fā)展。明洪武六年(1373),孔克表“以學行舉,入見上,與語經(jīng)史,皆稱旨,拜修撰,兼國史編修官”[7 ]。孔克表“博學篤行,尤精于史學”[8 ],“皆稱旨”說明其對經(jīng)史研讀、理解的透徹??状蟮聦W養(yǎng)深厚,不但著述豐富,而且安貧樂道,“南宮罷歸,杜門著述,耕無儲粟,意興豁如。著《史評》十五卷,《易解》八卷,《秀野堂集聚園詩草》十余卷”[9 ]??棕戇\為孔子63代孫,官至宰輔?!睹魇贰た棕戇\傳》將其學問和人品與唐初大儒孔穎達相提并論,崇禎二年(1629)正月,“帝臨雍,貞運進講《書經(jīng)》。唐貞觀時,祭酒孔穎達講《孝經(jīng)》,有《釋奠頌》??资献訉O以國師進講,至貞運乃再見。帝以圣裔故,從優(yōu)賜一品服”。

      與空談性理者不同,孔氏南宗士人歷來注重閱讀經(jīng)典與關注現(xiàn)實的結合,主張儒學應有資于世用,或對時局有所裨助,或力挽其頹勢,或推動其振興,從而造就了許多棟梁之才。明清時期也是如此??卓巳蕦W識過人,又注重實學,曾與宋濂侍明太祖,“太祖數(shù)與論天下形勢及前代興亡事”。對于太祖退守兩淮、待時以圖中原的計劃,孔克仁主張“積糧訓兵,觀釁待時”;對于太祖關于漢朝“治道不純者何”、“誰執(zhí)其咎”等問題,孔克仁認為“王霸雜故”、“責在高祖”,而漢高祖得以一統(tǒng)中原的原因則在于“知人善任使”[10 ]。這些回答不僅反映出孔克仁對歷史和時勢的深入思考,更體現(xiàn)了其充滿智慧的謀略,孔克仁也因此深得明太祖賞識。洪武二年(1369),明太祖命孔克仁等“授諸子經(jīng),功臣子弟亦令入學”[11 ],并強調(diào)“宜輔以實學,毋使效文士記誦詞章而已”[12 ]??梢?孔克仁的實學思想和實踐與朱元璋的實學主張是不謀而合的。

      生于清末的孔慶儀,憂國憂時,力圖挽救時艱。他推陳出新,率先推行新學,因而成為晚清至民國初期孔氏南宗士人中由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轉型的關鍵人物。在宗族管理方面,“聿新家祠,更建公署,經(jīng)營祀產(chǎn),百廢俱舉”;在教育方面,“慨舊學之不足以圖存,力與維新,倡立孔氏中學校”;在經(jīng)濟和社會方面,創(chuàng)商會,督堰功,厲行煙禁,“莫不得風氣之先”[13 ]。此外,位至宰輔的孔貞運、被時人譽為有宰相之才的孔貞時、通曉世務的孔尚豫、官至吏部員外郎的孔謨等孔氏南宗族人,都注重實學,才干卓絕。這種風氣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長期以來儒家推崇“篤行”思想的結晶,也是孔氏南宗注重學行統(tǒng)一的家學傳統(tǒng)的結晶。

      “孔子辦教育,以品德修行為第一位,在家教上也很重視這方面的教育”,其家教思想“呈現(xiàn)出強調(diào)恪守禮法、教子宜嚴、父權以及治家是治國基礎的特色”[14 ]。孔氏南宗族人在繼承這些思想的基礎之上,認真研讀儒家經(jīng)典,更在言行上恪守孔子訓導,從而推動了家學的興盛??卓藴蕿槿诵⒕?任太常博士期間,“旦則出營職,及暇而歸,即率婦子侍左右,備物敬養(yǎng)焉,夫人樂之”。他“謙慎和厚,秉禮而蹈義,其奉職尤盡誠。與人交久而敬,人亦無不愛敬君者”[15 ]??卓诉M曾任奉議大夫、宗人府,楊士奇的《孔經(jīng)歷挽詩》稱他“謙和自天性,文雅出時髦”??子斜蟆盀槿丝藘€克勤,其厚于持家也,安分守己,其厚于處世也。而且弗損于人,無利于己,善親朋,睦鄉(xiāng)里,訓其子孫循乎規(guī)矩,此皆公之所厚者也”[16 ]。孔昭(日夋)博通經(jīng)史,“瞿宗師案臨衢郡時,嘗謁訪之,有‘品學兩優(yōu),不愧為圣人之后裔之譽”[17 ]。由此可見,孔氏南宗族人不辱圣人后裔之殊遇,時刻遵循孝悌之道,謙和愛人,深得世人尊敬,其宗族文化的教化作用也因此歷久彌新,成為當?shù)孛癖姶颂幨赖牡浞?誠如徐映璞所說:“南渡而后,蔚為大宗,歷二十余世,均足為鄉(xiāng)邦弁冕。”[18 ]

      學養(yǎng)深厚、精彩紛呈的孔氏南宗詩文佳作

      以詩抒懷、以文詠志是歷代中國文人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孔氏南宗族人認真研讀儒家經(jīng)典,反復體悟,修身養(yǎng)性?;谶@種深厚學養(yǎng)的詩文,其境界自然不俗??资夏献谑咳顺3R栽娢募耐兄倚⑶閼选?讖V升“平生具忠義之概”,寓拳拳之心于詩歌之中。《秋暮登城有感》盡情地抒發(fā)了憂國情懷與報國之志:“斗大山城氣肅秋,征衫有淚落登樓。西風唳鶴驚寒木,落日饑鴻散古洲。時難雖籌團字策,天高空抱杞人憂。書生無路長纓請,志在樓蘭未肯收。”他通過西風、落日、唳鶴、饑鴻等意象,既深刻地揭示了時局艱難、民不聊生的悲涼景象,也充分表達自身“空抱杞人憂”的孤憤和“志在樓蘭”的情懷。與此對應的《書憤》則流露出不得用世的幽憂孤憤:“囊有濟時策,中懷報國心。可憐不成用,空自發(fā)豪吟?!笨讖V升以詩歌抒發(fā)懷抱,是儒家詩教“以詩言志”主張的具體實踐。

      孔氏南宗族人也寫下了不少山水詩,以表達他們寄情山水的心境??茁勔簟毒湃盏歉摺分小鞍丫坪ǜ柰涿?盤桓賦就撫孤松”,生動地描寫了作者登高飲酒、忘情自然的情形??渍?日夋)在《恭和賓臣公祖游柯山作原韻集字》中的“相期文化事,樂此寄群賢”,由對柯山傳說的聯(lián)想,抒發(fā)了發(fā)揚文化的志向;他的《西湖竹枝詞》用清新自然的語言痛快地描繪西湖美景:“疑云疑霧山頭樹,時去時來堤外船。羨殺六橋風景好,滿湖明月蕩秋煙?!?/p>

      在孔氏南宗士人中,建德支孔氏族人孔貞時因作品之多、成就之高尤為引人注目。孔貞時博覽群書,以博大胸懷與天地相接,目之所接,景象萬般,心之所感,不同流俗。他強調(diào)文章的經(jīng)世功能,“文以經(jīng)天緯地,不在于字畫彩繪之間也”[19 ]。以“文以經(jīng)天緯地”為創(chuàng)作觀念,孔貞時多有詩文佳作,“先生生有智骨,有道心,有不可一世意,不喜讀世間無用書,作世間無用文字”(曹可明《小敘》)[20 ]。晚明時期,中原動蕩,戰(zhàn)事不斷,民不聊生,孔貞時的《送吳師每年兄餉節(jié)云中》、《鹿乹岳年兄留借金花左摘出都》(其二)都描摹出動蕩的時局、憂慮的內(nèi)心,同時流露出對世道亂離的感懷,宛如“史詩”:“狼煙未靖羽書馳,處處軍糈苦度支。鴻雁澤中聲嚦嚦,車牛道上靷遲遲”;“誰忘漢恥任天驕,偏急瓊林不急遼”?!堕嗊|左邊圖》的最后,不禁發(fā)出“漠漠風塵歸指顧,誰投班筆佐宸謨”的感嘆,多么期望有人能效班超投筆從戎,建功疆場,為國效力?!冻鹾钸吺芳让鑼懥诉叺氐暮?、征人的情感——“日落千營沙磧寒,風高九月陰山雪??蓱z砧杼授衣時,斷續(xù)聲中有所思”;又寄托了美好的愿望——“安得銷兵作農(nóng)器,盡歸胡地詠堯天”,盼望戰(zhàn)爭早日結束,人民早日過上安定生活。

      孔貞時也時常將自己的憂慮,以及不可排遣的煩愁傾注詩中?!坝膽巡豢汕?鳷鵲枝頭囀。日色去迎秋,閑人閉庭院。病來無些力,顧影問消息。心病幾時瘳,樹云都邑邑?!?《閑坐》)開頭一句就讓人感到作者的無限憂愁,奠定了全詩的情感基調(diào)。在此心境下,鳥的叫聲徒增煩惱,日色迎秋則勾勒了蕭條的景象?!邦櫽皢栂ⅰ?所問何事,“心病幾時瘳”,所病何事,很難確指。在作者眼中,樹云也都是憂郁不樂。全詩語言質樸凝重,雖未明言憂愁的具體內(nèi)容,但其欲言又止、婉曲隱微的風格更讓讀者感受到他的憂心忡忡。

      孔貞時的詩作題材豐富,形式各異,卻都能曲盡其情,動人肺腑。其古體詩內(nèi)容豐富,往往在一篇之中表達多種情感,情遷筆轉,渾融一體。他善于在詩中表情達意,或含蓄或暢達,或委曲或直率。其詩作情感激蕩,撼人心魄?!蹲x陸宣公奏議有感》對陸贄“平生所學不負君,成敗利鈍豈心計?百疏若丹社稷臣,寧砭六失堿九弊”的忠貞與功業(yè)十分推崇,對其“白日不照黃金蔽”、“孤影零丁峽江澨”的結局又深感惋惜和悲憤,并由此抒發(fā)“從古忠貞何代無,遇巷每難逢圣世”、“吁嗟何代無忠貞,安得明良千載契”的感慨。該詩抒情慷慨淋漓,多處運用反問形式,“激發(fā)披陳,淋漓盈楮”、“惟氣撼山岳,所以字挾風霜”[21 ]。其《金臺行》則以如椽大筆再現(xiàn)了燕昭王筑臺招賢時的風云際會,同時由對歷史的追懷轉到對天子的期冀,借古諷今,希望國君禮賢下士,振興朝綱。

      孔氏南宗族人擅長詩文者不在少數(shù)。宋濂稱孔克仁:“孔氏孫子以學行知名者,代有其人,而克仁亦以文章家自顯?!盵22 ]孔克良涵養(yǎng)深厚,“俊爽以外揚,貞介以內(nèi)確”,且“其詩若文皆清雅有古法”[23 ]??棕憰r有治世之才,其文章言之有物,議論精當,“酌古準今,不屑務鉛華,有足兵足餉議,娓娓千言,悉中窽要”[24 ]。清初,臨川支派的孔尚典、孔毓瓊、孔毓功三人在文學上均有較深造詣和影響,都有集子被收入《四庫全書》。令人遺憾的是,南宗族人的很多作品已散佚不見,難以考索。

      孔氏南宗族人的詩文創(chuàng)作以及他們和蒞衢文人的唱和之作不僅豐富了文壇,也豐富了衢州文化,更豐富了宗族文化。他們以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為人生信條,借詩文抒發(fā)抱負、寄托理想,并從詩文中折射出人格風范。這樣的作品,一方面讓人們仰慕其人格,一方面有裨于教化,啟迪人們更好地理解和踐行儒家思想,推動文化創(chuàng)新。

      身體力行、敦品勵學的示范教化功能

      長期以來,孔氏南宗族人一方面嚴守“孝悌”“謙和”等道德規(guī)范,一方面通過參與政治活動、教育活動及擔任鄉(xiāng)飲正賓等方式,規(guī)勸民眾,倡揚優(yōu)秀道德,發(fā)揮了積極的示范作用,這在浙西南地區(qū)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

      第一,在當?shù)刈谧逯新氏却狗?為地方穩(wěn)定發(fā)揮積極作用。古代社會秩序的維持,除了官吏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民間的各種社會管理組織,宗族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谘壍淖谧寰哂幸环N內(nèi)在凝聚力,宗族和睦對于協(xié)調(diào)人們之間的關系、維護地方治安、促進地方和諧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明清時期,人們往往聚族而居,浙西南地區(qū)也是如此,葉氏、毛氏、徐氏等宗族在鄉(xiāng)村社會中發(fā)揮了重要的組織功能。如龍游,“族不問大小各自為村,有事則集于一堂,宗法雖亡猶有古敦睦遣(引者疑為“遺”字)風”[25 ]。具有鮮明文化特色的孔氏南宗,其作用自然不容忽視,“南渡以還,搢紳顯宦往往遁跡于衢,由是徐、王、孔、葉為著姓。數(shù)傳之后,族大支繁,不能盡記,炳蔚史冊,代有科名”[26 ],“衢州著姓,初以徐、王、鄭、葉并稱,及孔氏南渡,乃推徐、王、孔、葉,閥閱相承,世為婚媾”[27 ]。孔氏南宗在衢州的影響力由此可窺一斑。雍正帝的《圣諭廣訓》認為宗族活動集中表現(xiàn)這“立家廟以薦烝嘗,設家塾以課子弟,置義田以贍貧乏,修族譜以聯(lián)疏遠”四個方面,孔氏南宗都堪稱典范,對當?shù)刈谧迤鸬搅耸痉蹲饔?推動了其他宗族的發(fā)展,促進了地方穩(wěn)定。

      第二,推動了浙西南地區(qū)的好學尚理之風。衢州素有尚學之風,“名山大川,既麗且清,俗尚文學,有古遺風”[28 ]。南宋以降,孔氏南宗更積極地推動了這種風氣??资夏献诘拇嬖谑贯橹莩蔀闅v代文人名士競相瞻仰之地。劉基、胡翰、李遂、徐渭、李漁、朱彝尊、陳鵬年、劉國光等一批著名學者和文人,都曾先后到南孔家廟拜祭,寫下了不少詩文,這不僅豐富了衢州文化,更激勵了衢州士人,“西安之俗,其君子敏于事,士之志于學者不少……得侯所購之書貯于學,有不相觀而善,相悅而解,辨其同異而博喻之者乎!吾知教之所由興,必自西安始,爰摭其本末而書之于右?!盵29 ]同時,以好學為重要特征的孔氏南宗宗族文化也對衢州士人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衢州士人于學理、修身方面更加孜孜以求,“士力學操觚……經(jīng)師人師后先輩出,故后進人品學問皆有原本”[30 ],于是,“宋南渡后,士風益競,名巨迭出。至今敦行古道,雅尚禮文。君子重廉恥,惜名節(jié);小民畏刑憲,寡詞訟”[31 ]。出現(xiàn)此現(xiàn)象的原因雖不止一端,但包括孔氏家族在內(nèi)的世家大族的南遷,以及由此帶來的中原文化影響則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第三,促進了浙西南地區(qū)“悍而果”民風的改變。浙西南地區(qū)民風強悍,“衢屬各縣,文吏或包攬詞訟,武夫則睚眥殺人。江、常兩縣尤甚,素稱難治”[32 ],“龍邑愚民,偶因雀角之忿輒思自盡以圖詐害,親屬又不行救援聽其殞命,即為奇貨可居,糾合黨羽席卷仇家”[33 ]。如此民風自然不利于百姓的生活與地方的穩(wěn)定。歷代統(tǒng)治者通過各種方式推行教化,“鄉(xiāng)飲酒禮”作為流傳久遠的習俗,成為推行教化的重要途徑之一,“《記》曰:‘鄉(xiāng)飲酒之禮廢,則爭斗之獄繁矣。故《儀禮》所記,惟鄉(xiāng)飲之禮達于庶民。自周迄明,損益代殊,而其禮不廢”[34 ]。明太祖希望借此達到“敘長幼,論賢良,別奸頑,異罪人”[35 ]的功效。德高望重者被奉為鄉(xiāng)飲正賓而居于尊位。孔氏南宗族人中先后擔任鄉(xiāng)飲正賓的人不少,如孔克惠、孔希敏、孔希政等,孔公誠擔任鄉(xiāng)飲大賓,孔弘章居三賓位。他們嚴于律己、寬厚待人的道德操守成為當?shù)孛癖姷目?促進了地方風氣的改善??资夏献谧迦诉€通過日常規(guī)勸以改善他人品行。孔子66代孫孔興道文詞出眾,“欲令肆業(yè)敷文書院,以親老辭”昭示了其孝心。他在父親去世后“不復志科第,閉戶著書,常戒子弟曰:‘吾家世業(yè)經(jīng)畬。勿墮先緒”。他品性端方,注重身教,其規(guī)勸成果明顯,“見人過每動容相規(guī),人亦無怨之者”[36 ]。南宗族人的身體力行使其聲望不斷提高,當?shù)匕傩諡槠渲械囊恍┦咳肆㈧艚◤R。孔宥稱以其人格風范在當?shù)赜绊懮钸h,“德巨服人,慈祥固美,方肆情懷,出于儒家……”士人與百姓在祭祀與追念中自然受到道德感化。他葬于峽源,坑村人為他立祠建廟,奉祀香火,“自元迄今終年不絕,每歲忌日,專請戲班演戲表示祀念,家家戶戶非常隆重。文革期間,廟毀像璀(疑為“摧”)。1993年峽源村人重建廟宇,重塑金身紀念”[37 ]。

      第四,祭孔活動豐富了衢州士紳和民眾的精神世界。對國家而言,祭孔的重要意義在于行尊圣之禮??资夏献跉v來重視祭孔活動,明清時期儀式更加隆重,其中以春秋兩大祭為最盛。祭孔活動對士紳和民眾精神世界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一是通過超自然的、富有宗教意味的氛圍,讓民眾產(chǎn)生敬畏心和對國家政權的認同感,“種類繁多、反復操演的政治儀式常常成為演示和灌輸國家神話和民族意識的中心節(jié)目”[38 ]。二是通過對圣人崇拜之禮的體認,讓民眾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儒家思想,“孔子以道設教,天下祀之,非祀其人,祀其教也,祀其道也。今使天下之人,讀其書,由其教,行其道,而不得舉其祀,非所以維人心扶世教也”[39 ]。

      衢州古代多“魯阜山神廟”(又稱三圣廟)。這與馮世科筆記中記述的傳說密切相關:“衍圣公孔端友負楷木像扈蹕來南,夜泊鎮(zhèn)江。奉像舟覆浪中,有三神人逆流而上,得之江濱。公焚香禱謝,煙篆‘魯阜山神四字?!泵髑逯敝撩駠鴷r期,“三圣之祀,遍于衢地,三家之村,三叉之路,及于園圃之間,幾乎無處無之”[40 ],“所以寄崇敬圣人之意”[40 ]。由此可見,無論是祭孔還是祭祀山神,都表達了民眾對圣人的崇敬,有助于凈化人們的精神世界。

      [本文系2007年度“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浙江省社科規(guī)劃重點課題,編號:07WHZT030Z)、2007年度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大研究項目(編號:ZD2007015)之階段成果。]

      注釋:

      ①關于南孔族學在推動衢州教育走向近代化方面的作用,參見吳錫標、劉小成《明清時期孔氏南宗的教育活動及其影響》,《探索與爭鳴》,2008年第5期。

      參考文獻:

      [1]衢州孔氏南宗家廟志·概述.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119.

      [2]鄭永禧. 民國衢縣志(卷三). 建置志上.

      [3]康熙衢州府志(卷之七). 家塾·鄒守益記.

      [4]黃宗羲. 明儒學案·江右學案一.

      [5]鄭永禧. 民國衢縣志(卷十六). 碑碣志一·書院.

      [6]徐建平,章浙中. 南孔文化.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47.

      [7]黃佐. 翰林記(卷三). 錄用圣賢后裔.

      [8]李賢. 明一統(tǒng)志(卷四十八). 溫州府·人物.

      [9]陶成等. 江西通志(卷八十二). 人物十七·撫州府三.

      [10][11][39]張廷玉等. 明史. 北京:中華書局,1974:3922-3923、3924、3982.

      [12]林堯俞. 禮部志稿(卷一). 圣訓·興學之訓.

      [13][17]鄭永禧. 民國衢縣志(卷二十三). 人物志三·孔慶儀;孔昭(日夋).

      [14]孔德懋、高建軍. 孔子家族全書·家規(guī)禮儀. 沈陽:遼海出版社,1999:161-162.

      [15]王直. 抑庵文集(卷二十九). 孔君墓志銘.

      [16](永康山西孔村)孔氏族志(40). 施其略撰. 傳(一百十九). 有斌翁傳贊.

      [18][27][32]徐映璞.兩浙史事叢稿.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26、48、58.

      [19][20][21]四庫禁毀書叢刊(集16).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428、286、286.

      [22]宋濂. 文憲集(卷十二). 孔氏譜系后題.

      [23]林弼. 林登州集(卷八). 送孔善夫序.

      [24]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第三百七十八卷). 孔姓部列傳二·孔貞時.

      [25][33]余紹宋. 龍游縣志(第一冊). 香港:語絲出版社,1999:88、129.

      [26]鄭永禧. 民國衢縣志(卷十一). 族望志.

      [28](唐)李華. 衢州刺史廳壁記.(引自)李昉等. 文苑英華(卷800). 北京:中華書局,1966:4233.

      [29]朱彝尊. 修建西安縣儒學記.(引自)王志邦. 雍正浙江通志(標點本). 北京:中華書局,2001:871.

      [30][31](轉引)鄭永禧. 民國衢縣志(卷八). 風俗志·習尚.

      [34]張廷玉等. 明史(卷五十六). 禮十·鄉(xiāng)飲酒禮.

      [35]錢伯城等. 全明文(第一冊).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612.

      [36]嘉慶西安縣志(卷三十四).

      [37](永康山西孔村)孔氏族志:39.

      [38]馬敏. 政治象征/符號的文化功能淺析.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07(4).

      [40]鄭永禧. 民國衢縣志(卷四). 建置志下.

      [41]劉禺生. 世載堂雜憶. 北京:中華書局,1960:267.

      編輯葉祝弟

      猜你喜歡
      南宗孔氏衢州
      孔氏南宗儒風不墜,文獻淵藪集為一編
      藏書報(2022年32期)2022-11-29 06:08:52
      《孔氏南宗文獻叢書》出版
      藏書報(2021年20期)2021-05-30 10:48:04
      孔氏家學
      衢州爛柯山
      文化交流(2019年10期)2019-11-22 10:41:21
      20世紀以來討論中的“南宗”
      青年生活(2019年13期)2019-10-21 02:54:34
      試論董其昌早期繪畫的“不和諧”感
      書畫世界(2019年7期)2019-09-09 07:17:25
      鐵拳剿劣 亮劍斬污 衢州環(huán)保堅決打好護水保衛(wèi)戰(zhàn)
      南宗余脈——蘇州博物館藏清初正統(tǒng)畫派四王吳惲及其傳人山水畫展
      藝術品鑒(2017年8期)2017-09-08 02:20:38
      衢州治超亮劍
      中國公路(2017年6期)2017-07-25 09:13:56
      衢州某大橋V型剛構掛孔研究
      中國公路(2017年8期)2017-07-21 14:26:20
      怀宁县| 南雄市| 山阳县| 乌鲁木齐市| 泊头市| 新郑市| 漳浦县| 丰镇市| 莱州市| 调兵山市| 漯河市| 萝北县| 青岛市| 临安市| 朝阳县| 鄂托克前旗| 朝阳市| 南开区| 大同县| 儋州市| 郸城县| 平度市| 浦县| 永修县| 色达县| 宽甸| 彭水| 伊吾县| 礼泉县| 仁布县| 宝鸡市| 泸西县| 白河县| 唐海县| 高陵县| 三穗县| 宁乡县| 吴江市| 五峰| 石渠县| 东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