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木全
摘 要: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是當今國際上共同關心的教育理論問題之一。本文結合教學實際,探討了新課程教學改革背景下,如何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關鍵詞:化學 課堂教學 學生能力
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強調:基礎教育的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改變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能力,促使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fā)展。因此,新形勢下的化學教學活動應該不同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注重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是在教學活動中體現最新教學理念的關鍵。下面,結合筆者課堂教學實踐,對化學課堂教學與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談幾點認識。
一、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
觀察是評價學生在化學學習活動中表現的最常用和最主要的一種方法。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實驗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不斷啟發(fā)學生,使學生積極感知事物的變化,自覺地進行觀察實驗中表現出來的現象,在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借助攝影演示實驗,既能放大實驗現象,增強實驗的可見度,更益于學生認真、細膩有序的觀察。例如,教學《分子運動》時,把一培養(yǎng)皿放在投影器承物玻璃面上,在培養(yǎng)皿中加入約2/3體積水,然后用藥匙取一小粒品紅,放入到培養(yǎng)皿中。品紅是一種紅色染料,最初在水中緩緩溶解,漸漸地明顯分成兩支,待片刻后,擴散完成。此時,分子運動的全過程通過光學投影到銀幕上,學生都真實清楚地觀察到,并透過觀察到的現象,認識分子是處在不停地運動狀態(tài)中。這就避免了以往教師枯燥無味的說教,又把微觀物質運動狀態(tài),通過投影產生清晰的表象,展現在學生眼前,直接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加深對分子概念、性質、結構的理解。實踐證明,借助投影演示實驗,能強化實驗演示效果和實驗的直觀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提高學生記憶能力
在化學教學中,常有學生反映:化學課本中需要記憶的內容太多、太難記,記住后也容易忘記。怎樣幫助學生提高記憶能力呢?為此,要根據學生認識規(guī)律,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記憶方法,提高記憶能力。
1.趣味記憶法
將所需要記憶的內容賦予一定的有趣的意義教給學生記憶,能顯著提高學生記憶效果。如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實驗步驟可簡記為“茶、莊、定、點、收、利、息”,不僅學生有興趣記,而且很快就能掌握。
2.理解記憶法
理解了記憶的內容,有助于記憶。在離子方程式的書寫中,學生的最大問題就是哪些鹽可溶,哪些鹽不可溶。此時我將鹽類溶解性總結為“鉀鈉銨鹽溶水快,硫酸鹽除去鋇鉛鈣。氯化物不溶氯化銀,硝酸鹽溶液都透明,口訣中未有皆下沉?!?學生對鹽類溶解口訣表有了更深地理解,記憶效果更好。
3.聯想記憶法
聯想就是通過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例如:學習一氧化碳的性質時,與前面學過的氫氣產生聯系,把氫氣與一氧化碳的性質、用途等進行系統(tǒng)的對比、聯系,加深所學知識的記憶。還可把意義記憶和機械記憶結合起來,提高記憶效率。如:有關溶解度計算的教學,先復習“溶解度”的概念,而后給出溶解度的計算公式。進一步強調指出:這一個公式必須具備:一定溫度下,百克溶劑中,溶解達飽和,溶質克數一定,此時溶質克數即溶解度。這樣,加深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增強了記憶效果,又掌握了計算的方法。
4.直觀記憶法
教學中,通過實物、模型、自制教具等手段,或使用多媒體課件等電教媒體,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這會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如講“電解質的電離”時,利用多媒體展示圖像,學生對電解質的離解及運動,一目了然,印跡深刻。
三、開發(fā)學生想象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主動去想,激發(fā)學生內在的想象能力。想象能力是知識傳授和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原動力,離開學生的想象力不可能解決任何一項課堂教學任務,自主地認識、把握和內化化學知識也將成為空話。學生獲取知識,不僅是一種結果,也是讓學生重溫知識的過程和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的有效途徑。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的驗證中,我讓學生做如下活動:一是學生看教材,總結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二是利用性質自己設計驗證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試驗方法。三是學生總結。四是學生之間相互討論,比較誰的方法最好,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再如,筆者處理習題時是這樣做的:一是學生先說出答案。二是說出為什么是這個答案的原因,利用哪一個知識點去解決。三是找其他學生進行評判,并說出原因。在調動學生想象力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抽取活動的主要因素,剝離活動中的次要、附加及多余成分,達到概括性認識,形成結論。在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時,學生只有通過對問題的體驗,通過自己的猜想、探究才能達到問題的解決,同時也起到了占有、內化與問題有關的知識內容的作用。
四、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
教師講課必須掌握少而精的原則,采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傳授知識,要做到導以思維、導以方法、導以規(guī)律,經常用比較、分析、歸納的方式,使知識系統(tǒng)化、網絡化、規(guī)律化。按這種思路去教,便會事半功倍。在教學中,部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常常呈孤立、間斷的狀態(tài),停留在機械識記的水平上。表現在對化學概念、原理、規(guī)律只滿足于形式上的理解與記憶,忽視其來龍去脈,或只注重內涵而忽視其外延。因而,應當在教學中狠抓學生思維能力的啟發(fā)、誘導和訓練。比如計算題中:將98%的硫酸(密度1.84克/立方厘米)5毫升,加到100毫升水中,求稀釋后硫酸的質量分數。有的學生解答,稀釋后硫酸的質量分數為:5×1.84×98%/(5×1.84×98%+100)×100%=8.27%,與正確答案(8.26%)相差無幾。當然,這個答案是錯誤的,這里忽略了98%的硫酸并不是無水硫酸,在98%的濃硫酸中還含有2%的水,這一點學生沒有考慮上,才導致了問題的錯誤。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應加強分析綜合的能力,橫向和縱向比較的能力,幫助學生建立整體知識結構體系,這對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總之,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使學生增強對化學學科學習和探索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學會了學習方法,對他們以后的工作、學習也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劉召云.化學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5(1)
2.周紅娟.淺談化學教學中能力和素質的培養(yǎng)[J].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3)
3.張正英.化學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3(12)
作者單位:重慶市長壽衛(wèi)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