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華,姚 振 (長江大學園藝園林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5)
馬鈴薯莖段快繁及試管薯誘導
劉 華,姚 振 (長江大學園藝園林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5)
在馬鈴薯(Solanumtuberosum)的莖段快繁中,采用生根時間、生根率、節(jié)間長度和粗度作為評估馬鈴薯莖段快繁壯苗的標準。結果表明,以MS為基本培養(yǎng)基,添加40 mg/L 的B9處理馬鈴薯莖段快繁效果最好;黑暗處理20 d,并在培養(yǎng)基中添加B9能夠提高試管薯誘導的效果。
馬鈴薯(Solanumtuberosum);莖段快繁;試管薯
馬鈴薯(SolanumtuberosumL.)屬茄科茄屬植物,在生長期間容易受病毒侵染,病毒一旦侵入,表現(xiàn)出各種各樣的退化類型。在生產(chǎn)中,主要是利用莖尖分生組織的脫毒培養(yǎng),提高馬鈴薯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1,2]。
馬鈴薯莖段快繁、培育壯苗和誘導試管薯是馬鈴薯脫毒生產(chǎn)的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這些環(huán)節(jié)的研究對于優(yōu)化整個莖尖脫毒體系有重要的意義。有研究表明,B9和CCC對培育壯苗有作用[3~5],此外,光照對誘導試管薯具有影響[6]。本研究采用脫毒苗的生根時間、生根率、節(jié)間長度和粗度作為評估壯苗的標準,探討B(tài)9和CCC對莖段快繁和培育壯苗的影響,并研究采用2種不同的光照處理結合高濃度的B9來誘導試管薯的效果。
1.1 外植體的獲得和接種
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馬鈴薯塊莖于沙盤中催芽,保持其濕潤狀態(tài),15 d后取芽作為外植體。將莖段置于75%的酒精中消毒30 s,再用0.1%的升汞消毒15 min,最后用無菌水清洗3 ~ 4次,解剖鏡下切取莖尖放入培養(yǎng)基MS + 1.0 mg/L 6-BA + 0.1 mg/L NAA中培養(yǎng)。
1.2 愈傷組織的繼代培養(yǎng)和分化
將莖尖在28 ℃下進行培養(yǎng),約40 ~ 60 d可形成愈傷組織。此時所形成的愈傷組織較小,在培養(yǎng)基MS + 4.0 mg/L 6-BA + 0.1 mg/L NAA中進行繼代培養(yǎng)并分化。
1.3 莖段快繁及壯苗培養(yǎng)
將分化的脫毒小苗切成小段,每段帶一個葉片,插入莖段快繁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基分別添加B9和CCC,B9濃度為20、40、60 mg/L,CCC濃度為0.1、0.5、1.0 mg/L,以 MS培養(yǎng)基作為對照。每個處理至少60個莖段,記錄莖段在不同的培養(yǎng)基中的生長狀況,包括生根時間、莖段恢復生長時間、20 d后的生根率、莖節(jié)間的長度和粗度,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4 試管薯的誘導
將培養(yǎng)的壯苗剪切成段,每段帶2 ~ 3個葉片,葉片向上插入添加含有不同B9濃度的MS培養(yǎng)基中,將所有的苗放在14 h光照10 h黑暗的光周期環(huán)境中處理一周,一周后進行光照處理。B9為3個水平(200、350、500 mg/L),光照處理為2個水平(光照14 h/黑暗10 h光周期培養(yǎng),黑暗處理20 d后轉入光照14 h/黑暗10 h培養(yǎng)),每個處理至少120個莖段。觀察記錄試管薯誘導期間各個處理的試管薯誘導率,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培養(yǎng)基瓊脂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0.8%,pH5.8,高壓滅菌。
2.1 莖段快繁和壯苗培養(yǎng)
(1) 生根時間和恢復生長時間 從圖1可以看出,馬鈴薯莖段在添加CCC時開始生根時間較短,而添加B9的生根時間都較長。在B9濃度為40 mg/L時其開始生根時間最長,平均為7.6 d。CCC的生根時間都較短,在CCC為0.5 mg/L的生根時間最長,平均6.2 d,0.1 mg/L CCC和1.0 mg/L CCC時的開始生根時間較短,分別為5.4和4.4 d。1.0 mg/L CCC在整個處理中其開始生根時間最短。從莖段恢復生長時間來看,各個處理的恢復生長時間相差不大。
圖1 莖段在不同培養(yǎng)基下的生根時間和恢復生長時間Figure 1 Time of rooting and recovery growth of shoot cuttings on different media
(2) 生根率 從表1可以看出,MS培養(yǎng)基添加40 mg/L B9以及1.0 mg/L CCC時的生根率最高,達到95%以上。B9濃度上升到60 mg/L時,生根率顯著下降,生根率為34.88%。生根率隨著CCC濃度的升高而升高。在不添加任何激素的MS培養(yǎng)基中的生根率為56.73%,不添加任何激素可以使莖段苗生根,只是所需要用的時間較長。
在整個培育壯苗和莖段快繁中,生根時間較短的處理其生根率也最高,1.0 mg/L CCC的開始生根時間平均為4.4 d,20 d的生根率為95.95%。
表1 不同的培養(yǎng)基對莖段的生根率和節(jié)間長度與粗度的影響Table 1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media on rooting frequency and coarseness and Length of internode for shoot cuttings
注:鄧肯氏顯著性檢驗,不同大、小寫字母分別表示在0.01、0.05水平上存在顯著性差異
(3) 試管苗節(jié)間長度和粗度 對于脫毒苗的大規(guī)模生產(chǎn)需要選擇較粗壯的試管苗,節(jié)間越粗,苗越壯,越容易成活。當培育的試管苗可以移栽的時候,測定試管苗第二節(jié)間的粗度和長度。從表1可以看出,添加20 mg/L B9的節(jié)間粗度為0.095 9 cm,在所有處理中節(jié)間粗度最粗。隨著B9濃度的升高,節(jié)間粗度變小。添加0.1 mg/L CCC的節(jié)間粗度為0.073 6 cm,節(jié)間粗度隨著CCC濃度的升高而變小。從表1還可以看出,20 mg/L B9的節(jié)間長度并不是最短的。此外,隨著CCC濃度的升高,節(jié)間長度越長,苗生長狀況也不好。
添加1.0 mg/L CCC的開始生根時間最短,生根率也較高,但是苗生長情況不是最好,苗的節(jié)間長,且苗較細弱,效果最好為添加0.5 mg/L 的CCC。從B9處理來看,B9為40 mg/L的生根率最高,但以20 mg/L B9的開始生根的時間最短,苗也較粗壯。綜合來看,添加40 mg/L B9的效果最好。
2.2 試管薯的誘導
圖2 光照處理和B9濃度對結薯率的影響Figure 2 The effect of light treatment with concentration of B9 on frequency of tuberization
從圖2中可以看出,在相同的光照條件下隨著B9濃度的升高,結薯率下降,在光周期條件培養(yǎng)的200 mg/L B9的結薯率為48%,當B9濃度達到500 mg/L時的結薯率為12%。在黑暗狀態(tài)下200 mg/L B9的結薯率為70%,比光照狀態(tài)下的結薯率高22%。黑暗狀態(tài)下的結薯率明顯高于光照狀態(tài)下的結薯率。因此黑暗狀態(tài)處理200 mg/L B9的誘導試管薯的效果最好。在不含任何激素的培養(yǎng)基MS培養(yǎng)基中,也可以誘導試管薯只是所需要的時間較長。在整個處理中,還沒有出現(xiàn)試管薯之前,所有處理的苗都出現(xiàn)矮化狀態(tài),而且苗非常粗壯,這可能因為B9濃度過高的原因造成。
目前馬鈴薯脫毒產(chǎn)業(yè)中脫毒苗試管快繁是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馬鈴薯脫毒試管苗生長較其他組培植物容易,是組織培養(yǎng)中的模式植物[7]。影響試管苗生長的因素很多,在22 ℃、光強為2 000 ~ 3 000 lx、每日16 h光照條件下生長使試管苗處最佳溫、光條件,在馬鈴薯脫毒產(chǎn)業(yè)中已達到共識。培養(yǎng)基成分直接影響試管苗的生長,無機鹽、有機物、鐵鹽使植株生長旺盛,葉片肥厚、根系健壯;激素和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可控制植株根、莖、葉生長的方向。
謝光新等[4]發(fā)現(xiàn)在MS液體培養(yǎng)基中加入不同濃度的矮壯素時,發(fā)現(xiàn)MS + 1.0 mg/L CCC的效果最好,培養(yǎng)出的脫毒苗長勢好、節(jié)間短,是進行切段繁殖的良好培養(yǎng)基。而陳芝蘭等[5]在莖段快繁中采用了不同濃度的B9,發(fā)現(xiàn)20 mg/L B9其節(jié)間較短,且苗較粗壯;劉尚前[8]也發(fā)現(xiàn)20 mg/L B9對培養(yǎng)壯苗有很好的影響。此外有報道表明,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抗生素具有抑菌、殺菌和改善脫毒苗根系生長的作用[9]。在本研究中主要是采用用B9和CCC進行培養(yǎng)壯苗,試驗中以40 mg/L B9處理最好,平均生根率為96.25%,脫毒苗在培養(yǎng)基中生長較好。相對于其他幾個處理,40 mg/L B9的苗比較粗壯。從這個結果來看,雖然有的處理生根率很高,例如MS + 1.0 mg/L CCC的生根率很高,但是試管苗比較細弱。如果單獨采用1 ~ 2個標準如生根率,來評價添加激素培育壯苗的效果,是不準確的。綜合4個評價因子來看,應當選擇以MS + 40 mg/L B9培育壯苗,這樣效果最好。
馬鈴薯試管薯的形成和發(fā)育受多種因素影響,當外部環(huán)境適宜時,沒有任何激素也能形成小薯,但是含有誘導結薯激素的培養(yǎng)基結薯晚、結薯率高,因此添加一定種類和改變外源激素對試管薯誘導非常必要。張昌偉等[10]認為6-BA對試管薯的誘導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韋瑩[11]認為添加香豆素濃度為25 mg/L誘導試管薯形成作用最顯著,效果最好,結薯率達81.25%。羅麗萍等[12]認為提高總薯重和平均薯重最優(yōu)組合是MS + 5 mg/L B9+ 黑暗;提高薯數(shù)的最優(yōu)組合是B5 +5 mg/L B9+ 黑暗培養(yǎng)。陳芝蘭[5]在誘導試管薯中發(fā)現(xiàn)以MS + 5 mg/L 6-BA + 200 mg/L B9的試管薯結試管薯結的最好,且降低成本。
Dobranszki[6]提出了光照對誘導試管薯的影響,并提出在短日照處理時期內(nèi)高的光照強度處理要比其他光照處理試管薯產(chǎn)生的早,高的光照強度能夠縮短試管薯開始生長的時間,但是這種影響還與光周期處理和基因型有關。在誘導完成以后,塊莖開始生長時期,高的光照強度影響不大。劉玲玲[13]也提出了全黑暗處理可以提高試管薯的結薯率。
本研究中,主要是采用B9結合光照處理,誘導試管薯。結果發(fā)現(xiàn)所有的黑暗處理都比光周期處理的結薯率高,結薯率最高的組合為MS添加200 mg/L B9,黑暗處理20 d,結薯率為70%。但是在研究中,用B9處理的脫毒苗在前期都停止生長,苗非常矮小粗壯,這可能是因為B9的濃度過高所致。同時給研究帶來了一個好處,就是在誘導試管薯的過程中可以使用用100 mL的三角瓶進行誘導,而不必采用500 mL大號三角瓶,這樣可以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1]Luis F Salazar(閻文昭,張勇飛譯).馬鈴薯病毒及其防治[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科技出版社,2001.183~184.
[2]胡 琳.植物脫毒技術[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出版社,2000.111~112.
[3]祁彥豐,王萃蓮.用三種不同水質(zhì)配制培養(yǎng)基對馬鈴落脫毒試管苗的影響[J].中國馬鈴薯,2000,14(l):173.
[4]謝光新,周 恒.馬鈴薯莖尖脫毒及微型薯生產(chǎn)技術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5,33(6):965~966.
[5]陳芝蘭,奕運芳,次 柏,等.馬鈴薯莖尖脫毒快繁及試管薯生產(chǎn)技術[J].西藏農(nóng)業(yè)科技,1999,21(1):34~39.
[6]Dobranszki J. Effects of light on in vitro tuberization of potato of pureSolanumtuberosumorigin [J]. Acta Biologica Hungarica, 2001, 52:137~147.
[7]司懷軍,王 蒂.我國馬鈴薯組織和細胞培蕎研究進展[J].中國馬鈴薯,2000,14(4):220~223.
[8]劉尚前,袁 丁,張鳳英,等.馬鈴薯試管薯誘導影響因子的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7,35(21):6383~6384.
[9]方志明.加入抗生素培養(yǎng)基對馬鈴薯試管苗的影響[J].中國馬鈴薯,2001,15 (2):92.
[10]張昌偉,侯喜林,袁建玉,等.不同外源激素對馬鈴薯試管薯形成的影響[J].中國馬鈴薯,2001,15(5):271~273.
[11]韋 瑩.馬鈴薯組織培養(yǎng)及試管薯形成的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07.
[12]羅麗萍,楊柏云,蔡奇英.馬鈴薯試管微型薯誘導的研究[J].南昌大學學報(理科版),2002,26(4):372~374.
[13]劉玲玲.光照和培養(yǎng)基類型對馬鈴薯微型薯誘導結薯的影響[J].黑龍江農(nóng)業(yè)科學,2004,(6):21~23.
Q813.1
A
1673-1409(2009)02-S061-04
10.3969/j.issn.1673-1409(S).2009.02.017
2009-03-30
劉 華(1986-),女,重慶永川人,研究方向為植物組織培養(yǎng).
姚 振,E-mail:yaozhen@xinhu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