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訪華,再次引來外媒對中國“領導者角色”的關注。《華爾街日報》的文章寫道,“焦急的國際社會,正指望中國承擔領導者角色。”
對此,中國輿論的反應表現(xiàn)出了一如既往的“低調(diào)、謹慎”,有專家提醒這些熱捧背后的不同用心。更多專家認為,中國仍是發(fā)展中國家,GDP在全球所占份額小,人均更少,國家發(fā)展不平衡??傊?,實力離世界領袖還遠著呢。看來,對自己當前的分量,中國人還是心中有數(shù)的。
其實,中國不當世界領導者是基本國策所決定的,國家實力弱的時候是這樣,強的時候亦如此。即使中國GDP成了全球老大,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因此也會增加,但中國也不會去謀求世界領導者的地位。
當然,部分中國民眾對國家強盛的自豪感中,有對世界領導者的向往,這也很正常。改革開放的成功,喚醒了國人內(nèi)心深處的強國夢。中國走向世界中心的速度要比我們預想得快,這一切使得國人面臨著比以前更多的誘惑。
但是,世界領袖聽起來風光,卻是中國“不能承受之重”。一些網(wǎng)絡調(diào)查顯示,有些網(wǎng)民盯著世界領袖帶來的好處,卻忽視了這個身份所要承擔的國際義務。
全世界近200個國家、60多億人口,民族傳統(tǒng)、宗教文化、經(jīng)濟水平、政治制度千差萬別,又有層出不窮的全球性問題,要想當這個世界的領導者,恐怕不是中國力所能及的。在多極化成大勢所趨的時代,恐怕已經(jīng)沒有哪個國家能獨自為世界掌舵了。
正因為如此,推動多極化的發(fā)展,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積極參與國際合作的目標。中國不會和美國搞什么G2,也不會成為G7富國俱樂部的成員。
中國不當領導者并不是說中國會在參與世界事務時縮手縮腳。相反,中國在解決全球性問題時,將會更主動地發(fā)揮建設性的作用,在辦好自己事情的基礎上,為世界做出更多貢獻。
中國近年的外交政策實際上反映了這個國家的主流民意,那就是與其他國家一起,努力推動世界秩序朝著更公平、更合理、更民主、更包容的方向發(fā)展。這個新秩序?qū)⒑汀耙怀毚蟆被颉皟沙毚蟆钡呐f秩序有根本不同,大家都是國際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員。這樣的目標也決定了中國的力量再強大,也不會想著要去當世界的領導者。
即便在東亞,中國也不會尋求主導地位,中國將會繼續(xù)支持東盟作為10+3合作的組織者和主要推動力量,推動整個區(qū)域的合作朝著一個更加開放,而不是更加封閉或排他的方向發(fā)展。
強國夢刺激著中國人奮發(fā)圖強。但這個夢想的目標并不是“世界領袖”。今后,中國仍需堅持“決不當頭”的國家戰(zhàn)略。對內(nèi),強國目標應是讓老百姓都過上平安幸福的生活;對外,則是和國際社會一起,攜手共建促進穩(wěn)定、和平的國際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