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潮
2007年1月我舉家遷到中國。我們夫婦兩人告別了青年學(xué)者和大學(xué)教師的身份,從英國劍橋搬到北京,開始傳授一種新的教育——品酒的藝術(shù)。
某一天,我們來到北京一家主打川菜的餐廳。在我們桌子對過,一對年輕北京夫婦向服務(wù)生點了一瓶阿根廷馬貝克(Malbec)。馬貝克是一種黑葡萄品種,所釀出來的紅葡萄酒色澤濃重,氣味芬芳,通常因為酒精度高且單寧強勁而有點辣口,但其濃郁的口感很適合與牛肉搭配。他們的舉動給我和妻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并沒有多少中國人聽說過馬貝克葡萄,更沒有多少人喝阿根廷出產(chǎn)的葡萄酒(在北京,智利倒是更為聞名)。
服務(wù)生拿來一瓶紅酒,自信地擰開瓶塞。他倒出些許樣酒給這對夫婦聞——許多人可能以為,酒一倒在你的面前,就必須品嘗一口,實際上,你要做的就是聞一聞。這是因為,如果紅酒用的是天然軟木塞封瓶,有時候軟木塞會與紅酒發(fā)生反應(yīng),而被軟木塞影響的葡萄酒會有一種霉味,或濕木材甚至是腐爛的氣味,通常也會失去果實的醇香。
接下來的事情讓我感到有些意外。服務(wù)生走開之后,夫婦倆人誰也沒喝那瓶酒。過了一會兒,服務(wù)生拿來一只大冰桶,直接把紅酒放入了冰水中!如果是白葡萄酒或桃紅葡萄酒,這種做法沒有問題,比如給薄若萊(Beaujolais,用佳美葡萄釀造)等清淡型品麗珠葡萄酒冰鎮(zhèn)一下也是不錯的。但馬貝克或任何單寧含量高的紅酒都不應(yīng)該冰鎮(zhèn)——這對年輕夫婦可能會覺得這支紅酒味道很苦,因為阿根廷馬貝克經(jīng)過冰鎮(zhèn)之后,就會完全失去果香,而單寧則會使口腔表層收斂,使酒的味道發(fā)澀。
侍酒溫度取決于葡萄酒的品種和品質(zhì)。例如,品質(zhì)不太好的廉價白葡萄酒都應(yīng)冰鎮(zhèn)(6攝氏度),這樣就能大大掩蓋其缺陷。而較高品質(zhì)的白葡萄酒的侍酒溫度最高可達(dá)12攝氏度。許多人以為香檳也應(yīng)該喝冰的,而實際上,好的香檳,如伯林格(Bollinger)或保祿爵(PolRoger),侍酒溫度可以在lO攝氏度以上。作為一名外籍紅酒顧問,我經(jīng)常被人問到中國人對葡萄酒的態(tài)度。這里的人們也非常熱衷于學(xué)習(xí)葡萄酒禮儀;怎樣拿葡萄酒杯,怎樣以“西方”的方式喝葡萄酒。喝葡萄酒時,一定要手持酒杯杯腿,不要托住杯身,因為這會弄臟酒杯,也會影響到酒的溫度。不接觸杯身而給酒加溫的辦法是輕輕搖動酒杯,讓杯中的酒旋轉(zhuǎn)起來,這也是一個聞香的好辦法。
老實說,外國人也不一定很了解葡萄酒。不幸的是,許多人卻熱衷于“五十步笑五十步”。例如,有些外國人喜歡譏笑中國人糟蹋好葡萄酒,說他們因為不習(xí)慣葡萄酒的“酸”或“澀”,竟然往里面兌可樂或雪碧。我在中國可從沒有見過有誰往葡萄酒里加?xùn)|西,特別是好酒。反倒在西方國家卻有混調(diào)葡萄酒飲品的習(xí)慣,Wine Spritzer(添加了某種蘇打水的葡萄酒)在上世紀(jì)80年代風(fēng)靡一時,歐洲人至今還喜歡Bellinis(意大利汽酒和桃汁混調(diào)飲料)以及香檳雞尾酒(香檳加入少量干邑白蘭地和白糖,通常還斜插一片鮮橙)。葡萄雞尾酒不僅仍然有人在喝,而且可以調(diào)出精品,不過,最好不要用上等的葡萄酒來調(diào)。
中國人經(jīng)?;ゾ锤杀?,而外國人喝葡萄酒時這種現(xiàn)象并不常見。當(dāng)然,他們也會敬酒,不過通常都是在宴席開始的時候,此后便是各喝各的。這種做法并不失禮,只不過是以更個人的方式品嘗酒菜。在更家常的場合下,人們會互相給對方倒酒,不過每人還是想怎么喝就怎么喝。也許只有在喝啤酒和烈酒時,才可能需要跟隨大家一飲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