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宇
隨著當今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及當今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時代要求,科技的發(fā)展與進步,社會亟需學德兼優(yōu)的科技人才。教育教學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教學方法,學德兼顧,培養(yǎng)世紀新人。初中物理教學中應該主要抓好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抓好入門教育
教師要開啟學生智慧的閥門,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物理課是初二年級的一門新學科,這對剛接觸這門課的學生來說。往往有一種新鮮感。許多學生對此學科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但這種興趣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種好奇,若不及時深化,“熱”的時間是短暫的。這就要求教師在上序言課時,認真設計教案,務求上好第一堂課。教師要生動形象地講解物理常識及物理知識的奧妙。比如,講解手機為什么能遠距離通話,電視為什么能收看多姿多彩的電視節(jié)目,空中飛起的羽毛為什么要落地,水為什么要往低處流,飛機為什么能在天上飛行,地球為什么圍著太陽轉等。還可以通過演示“用蘸有酒精的棉花把溫度計的玻璃泡包起來,溫度計的示數(shù)會減小”、“碘的升華和凝華”、“光的色散”等操作簡單、現(xiàn)象明顯的實驗,引起學生的疑問,激起他們求知的欲望,使學生感覺到學物理有趣,為今后的學習確立良好的開端。興趣總是與人們對事物的情感態(tài)度緊密相聯(lián),當人們接觸到事物,產(chǎn)生愉悅的情緒體驗時,就會對它產(chǎn)生向往的心理,進而對它產(chǎn)生興趣,沒有這種情感,就不可能形成興趣。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生活中要積極樹立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及培養(yǎng)偉大的人格魅力。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與他們同歡樂、共憂患,熱愛自己的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學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的熱愛之情。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熱愛教師,聽從教師的教誨,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二、展示物理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水平大致處在直接興趣階段,他們對現(xiàn)象的解釋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處理等都具有濃厚的興趣。如:學生學習“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后問,在火車站臺上為什么當火車駛過時,人要站在安全線以外?學習“慣性”后問,為什么公安部門要求小型客車的駕駛員和前排乘客必須使用安全帶?學習“測量”后問,你怎樣測量一個大頭針的質量?學習了“力”后問,游泳時,用手和腳向后劃水,人就能前進,為什么?學習了“光的折射”后問,插入水中的筷子為什么會彎折?學習了“杠桿”后問:小小彈簧秤為什么能稱出大象體重?學習“磁學”后,提出為什么指南針可以指示南北等。
由于這些都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或發(fā)生的物理現(xiàn)象。所以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又穩(wěn)定了學生對物理學的濃厚興趣。
三、加強物理實驗教學,培育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及學習興趣
由于中學生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好動,喜歡實際操作。因此,課堂教學中應加強實驗教學,多給學生動手的機會,讓學生的實際操作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增強對物理學的興趣。如“壓強”教學中,讓學生分組討論實驗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通過實驗得出了結論:壓力的作用效果不僅跟壓力的大小有關,而且還跟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這既增強了學生的興趣,又對壓強教學的展開有良好的幫助。此外,教師的演示實驗也可由學生到講臺上給同學們演示,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四、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培育德才兼?zhèn)涞氖兰o新人
1.在物理學史的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
在物理教學內容中,適當?shù)亍⒂羞x擇地引入我國古代物理學發(fā)展史和我國現(xiàn)代物理學家(包括外籍華人)的成就是非常必要的。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在物理學史上有過光輝燦爛的篇章,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居于世界領先地位。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的需要,選擇我國物理學史上一些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插入教學內容。如在講磁場時,地理兩極與地磁兩極并不重合,磁針所指的南北方向與地理的南北方向稍有偏離。世界上最早記述這一現(xiàn)象的是我國宋代學者沈括,這個發(fā)現(xiàn)比西方早了400多年。這樣,有助于學生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熱情,激勵他們?yōu)榻ㄔO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作出貢獻。
2.對學生進行“八榮八恥”的榮辱觀教育
在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的同時,使他們明確作為新一代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的責任和使命。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年,是跨世紀的一代,面對風云多變的世界多元化的格局,不接受榮辱觀教育,不明是非是非常危險的。如方勵之,天體物理學家,科大原副校長,中科院院士。由于缺乏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的修養(yǎng)和錘煉,雖學識淵博但終叛國而移民海外,愧對祖國對他多年的培養(yǎng)和教育。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初,許多海外華人科學家、藝術家和專家學者紛紛回國,投身到新中國的建設事業(yè)中。像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李四光等都是這方面的杰出代表。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他們舍棄國外的優(yōu)厚待遇,冒著極大風險,毅然回到百廢待興的祖國母親的懷抱,為祖國建設做出了無私的奉獻,他們的愛國情懷一直激勵著每一位炎黃學子。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作為新時期的物理教師,我們不僅要努力研究好、研究深、研究透本學科的知識,還要不斷鉆研一套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更要多學習、研究古今中外的榮辱故事。因為我們不僅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只有這樣,經(jīng)過我們的努力,才能無愧于祖國和人民的重托,才能無愧于我們的職業(yè),才能無愧于心,才能為祖國輸送出合格的現(xiàn)代化建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