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存
歷代文人雅士,多愛月下吟詩作對,留下了無數(shù)名聯(lián)佳句。中秋佳節(jié),讀讀名人的賞月佳聯(lián),既增加知識,又陶冶情操,可謂一樂。
唐代詩人李賀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曾一度被視為“奇絕無對”。宋代奇才石曼卿卻對出了下聯(lián):“月如無恨月常圓?!毕侣?lián)與上聯(lián),不僅對仗工整,內(nèi)容更是一脈相承,可謂珠聯(lián)璧合、天衣無縫,令人驚嘆不已。
明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李自成16歲那年的一個晚上,雨過天晴,月色清亮。他的老師觸景生情,出了一個上聯(lián)“雨過月明,頃刻呈來新境界”,讓他對下聯(lián)。他望著皓月,想到朝廷之腐敗,立即對道“天昏地暗,須臾不見舊江山”,少年壯志,盡顯其中。
傳說清代對聯(lián)大師紀曉嵐曾自夸:“天下未有不可對之對。”沒想到他的妻子竟把他難住了。月光下,他的妻子指著紗窗說“月照紗窗,個個孔明諸葛亮”,要他作對。這個上聯(lián),一語雙關(guān),前因后果,一脈相承,要想找個珠聯(lián)璧合的下聯(lián),真的太難了。紀曉嵐絞盡腦汁,終沒對出來。直到近代,有個藝人從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梅蘭芳的名和字“畹華”上引出巧思,才對出下聯(lián)“風送幽香,郁郁畹華梅蘭芳”,讓人感嘆藝術(shù)無止境。
明清時期,文人李漁游覽揚州桃花庵,庵中方丈好客,陪他登繹經(jīng)臺賞月。二人志趣相投,對起對子來。方丈出上聯(lián):“有月即登臺,無論春夏秋冬。”李漁才思敏捷,隨即對道:“是風皆入座,不分南北東西?!狈秸删o接著又出上聯(lián):“天盡山頭,到了山頭天又遠?!崩顫O略思片刻,又對道:“月浮水面,撬開水面月還深?!倍藢Φ妙^頭是道,普普通通的自然現(xiàn)象,一經(jīng)詩化,讓人倍感優(yōu)美。
蘇州滄浪亭是有名的賞月勝地,亭中的石柱上刻有一聯(lián):“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甭?lián)意高雅淡泊,令人陶醉。其亭左側(cè),還有一小亭,叫“閑吟亭”,亦有一聯(lián):“千朵荷花三尺水,一彎明月半亭風。”讓人讀來,如畫如詩,美不勝收。
揚州瘦西湖中有個小金山島,早在清代初年,島上就設有“月臺”,是個賞月的好地方。一年中秋夜,鄭板橋登上小金山島,臨臺賞月,詩興大發(fā),揮毫潑墨,寫下“月來滿地水,云起一天山”一聯(lián),如詩如畫,情景交融,令人叫絕。
中秋佳節(jié),觀月賞趣聯(lián),可謂一餐文化盛宴,細嚼慢咽,多么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