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昕
摘要:民俗、民風是社會生活傳承文化事項的總領,它往往伴隨著相應的民歌。而一定的民歌也往往反映一定民俗、民風的事項,有些民歌本身就是民俗、民風事項的組成部分和重要資料,常常會彌補歷史的斷層。因此,探索、研究達斡爾民歌就必須研究與此相關的達斡爾族民俗、民風事項,對兩者關系有了深入的認識,才能掌握民歌的本質和規(guī)律。
關鍵詞:民俗;民風;民歌
達斡爾族的民歌非常豐富、并且很有特色。其內(nèi)容有情歌、酒歌、漁歌、牧歌、奶歌、獵歌、神歌等。其形式有”扎恩達勒”、“呼蘇姑”、“烏欽”(烏春)、“哈庫麥”“雅德根”等。那么這些民歌生成于哪里?繁衍于哪里?無需質疑,任何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產(chǎn)生都離不開本民族獨有的生產(chǎn)方式和生活方式。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水土唱一方歌”。法國文藝批評家丹納曾經(jīng)論述:“作品的生命取決于時代精神和周圍風俗?!边_斡爾民歌濃郁的民族性、豐富的藝術性也必然生成于他們的生產(chǎn)方式、生活方式,也必然繁衍于他們獨特的民俗、民風之中。民歌總是忠實而深刻地表達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與思維模式、歷史與當代、光榮與夢想乃至于苦難與哀愁。
一、達斡爾民族具有獨特的民俗、民風
說到達斡爾族獨特的民俗、民風,我們先從生產(chǎn)方式上看。達斡爾人無論是在外興安嶺以南精奇里江(今俄羅斯境內(nèi)吉雅河)時代還是遷居到嫩江流域,他們都是從事狩獵、捕魚,牧業(yè)這樣的傳統(tǒng)生產(chǎn)活動。他們在這種生產(chǎn)活動中,在長期的生產(chǎn)實踐中積累了許多這方面的知識和經(jīng)驗。如下套子、設陷阱、放地箭、“打圍”、鷹獵、放笣、杈魚、養(yǎng)牛、擠奶等等。也為此,最初外族對他們的譯音為“打虎兒”、“打窩兒”(窩,即魚窩子)。
一定的生產(chǎn)方式必定產(chǎn)生一定的生活方式,我們再從生活方式上看看他們獨特的民俗、民風。達斡爾民族從原始起就信仰薩滿教,他們的薩滿教絕不是漢族的“跳大神”。原始部落的達斡爾人,把薩滿視為神靈、奉為主要信仰,無論是狩獵前還是其它婚喪嫁娶,都要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由薩滿擊打著單鼓,全族的男女圍繞著火堆歌舞狂歡,乞求薩滿神賜予豐厚的獵物,賜予平安、幸福、吉祥。
另外,達斡爾人喜歡飲酒,喜歡喝酸奶。喜慶的節(jié)日,寒冷的東北,酒有催生歡樂、抵御嚴寒的作用。再由于他們逐水、逐草而居,常常是水草美、牛羊肥。
試想,有了上述還不完全的獨特民俗、民風,那些情歌、酒歌、漁歌、牧歌、奶歌、獵歌、神歌的生成與繁衍也就理所當然了!
二、達斡爾民歌蘊含獨有的特征、特點
獨特的民俗、民風也會孕育獨有的民族文化,達斡爾民歌從生成到繁衍至今,雖然由于地域的關系有所差異,但是,無論是哪種形式,哪種內(nèi)容的民歌都在以獨有的特點、特征存在著,傳揚著。
特點一,它具有生態(tài)美
說到達斡爾民歌的生態(tài)美,我們先從他們的姓氏談起。達斡爾族原始姓氏以“敖蕾”、“鄂嫩”居多,也就是大山和大江的意思。但隨著達斡爾人的移居遷徙,特別是清末民初兩次戶籍調(diào)查時,已被漢文代替了。我們今天我們接觸到的何、鄂、孟、敖、沃等依然留有痕跡。從他們的姓氏我們可以看出,他們一直崇尚自然、熱愛自然。而這種品質注入到歌曲中,他們多是在放牧或趕車的旅途中抒唱。這些民歌歌詞并不固定,多半是觸景生情、即興吟詠。歌里有:藍藍的天空、白白的云朵、青青的草場、紅紅的花團、聳立的山峰、蜿蜒的河流……就連他們崇拜的圖騰也具有生態(tài)特點。達斡爾人是極其崇拜山鷹的,在他們的民歌里都有贊美鷹的內(nèi)容。
特點二,它具有情感美
達斡爾民歌中以表達敘述愛情的居多。也可能由于生產(chǎn)方式的原因,他們總是聚少離多。于是便把思念、掛念、惦念融入到歌聲中。歌曲無不蘊藏和流淌著或熾熱或含蓄、或直率或委婉、或幸?;蚬录诺那楦小.斎?也有對長輩和家庭其他成員表述的內(nèi)容。說到他們民歌的情感美有一點必須提及,那就是質樸。這一點和他們質樸的民族性格有關,因此,歌聲不拐彎抹角,不故作深沉,那種肺腑、心靈中的情感便裸露地表現(xiàn)出來。
特點三,兼容美
前面談到,嫩江流域或者其他的審美地方越來越多的匯聚而來其他民族。漢族、蒙古族、回族、朝鮮族等生活的融合帶來文化的影響和融合。達斡爾族民歌不能游離在外。我們在研究時發(fā)現(xiàn),它們的民歌在守望固有的個性及風格的同時,也在吸收其他民族的有益因素豐富自己、發(fā)展自己。這就使他們的民歌產(chǎn)生了兼容美,在一些歌詞及歌曲內(nèi)容就能滲透出來。這個民族自古以來就有開放性和兼容性。
以上談的是達斡爾民歌的獨有特點,那么,它的獨有特征又有哪些呢?
特征一,民歌體式中的地域特征。由于達斡爾人生活的地方既不是內(nèi)蒙遼闊草原,又不是興安嶺高聳的森林,而是平原的農(nóng)業(yè)區(qū),當然影響到了他們民歌的體式。他們的民歌體式中也就有了明顯的地域特征。通常他們的民歌都是以一句體、二句體、三句體、四句體出現(xiàn)。
特征二,民歌節(jié)奏中的舞蹈特征。由于達斡爾人喜歡舞蹈,并且把舞蹈當作主要的生活內(nèi)容之一,當然就影響到了他們民歌的節(jié)奏、節(jié)拍。他們的民歌中就有了較強的舞蹈特征。通常他們的民歌多為3/8、6/8、2/4、4/4等節(jié)拍。
特征三,民歌多變中的性格特征。由于達斡爾人的耿直、率真的性格也就時常會有義氣用事的情景,當然會影響到了他們民歌的多變。他們的民歌中性格特征就逐漸形成了。他們的民歌常常出現(xiàn)“高起低落”的現(xiàn)象。有人稱為“一驚一乍”、“突轉突變”。
科研項目: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嫩江流域達斡爾民歌旋律形態(tài)研究,編號:黑龍江省藝科立字【2008】5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