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愛敏
義務教材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雖然幾乎每課課后都出現(xiàn)了詞語訓練這一項目,但是對于詞語教學卻一直存在著三個方面的不足,一是在教材編排上,每個詞語的出現(xiàn)在整個小學學習階段都是一次性的,前面出現(xiàn)了,后面一般不再出現(xiàn);二是在教學要求上,這些詞語每出現(xiàn)一次,就要求每個學生整齊劃一地掌握這些詞語,達到會讀、會寫、會講、會用“四會”的各項要求;三是在詞語數(shù)量上,每次出現(xiàn)的詞語數(shù)量小,整個小學階段掌握的詞匯量遠遠不能滿足小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能力訓練的需要。
學習都應當遵循其認知規(guī)律,詞語的訓練也是如此。小學生學詞并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樣,學習了一篇課文,就必然掌握了教材指定的詞語,達到會讀、會寫、會講、會用的各項要求。實際上,人們只有在大量閱讀和口語交流中,經(jīng)過反復認識,比較和運用,才能對詞語有比較透徹的理解,因此學生掌握詞匯,理解詞語和運用詞語的能力,就不可能人為地整齊劃一。所以我們認為小學生的詞語學習,應當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應當在反復學習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并逐步做到恰當運用,不能要求一步到位;為了讓學生積累更多的詞匯,我們還應教給他們一些掌握詞語的基本知識,幫助小學生提高自學詞語的能力。
新世紀小學語文教材在一、二年級語文教學中主要以識字為主,讓學生在識字的過程中大量地接觸詞語,每篇課文后面“讀一讀,記一記”的詞語平均不少于二十個。到了三年級則完全以學詞作為主要教學任務,特別是把學習和積累大量實用的書面詞語作為最主要的教學任務。每篇課文后面“讀讀寫寫”一題,詞語數(shù)量一般是二十多個,有的多達四十多個。實踐證明,如此大量的密集的詞語學習訓練,幫助學生形成一個寬廣的可以自由遨游語言的環(huán)境,再去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則會輕松自如,事半功倍。我們不能不說新世紀教材這一改革是超前的、跨世紀的。
基于以上的觀點,有以下幾種詞語訓練的基本方法:
一、指導學生通過理解字義學習詞語
每個詞語都是由單個的字組成的,它必然含有這些字的某一方面的含義。因此對某些詞語,可以指導學生通過理解這個詞語中每個字的字義后,再把這些相關聯(lián)的字義串聯(lián)起來組成這個詞語的意思,如“前呼后應、愛慕、裝配、笨拙”等。另外漢字是表意文字,象形、會意、指事、形聲字占了漢字的絕大部分,視覺性很強,因此,由漢字組成的詞也必然具有這個特點。很多詞語從組成它的漢字字形上就可以傳達出它的詞義,例如:“乒乓、刀刃、忐忑不安”等等。漢語這個特點使閱讀變?yōu)橐患腥さ氖虑?有些字雖不會讀出字音,但卻能明白它說的是什么意思。我們教會學生運用漢字表意的這個特點進行閱讀訓練,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理解詞語。
二、指導學生查詞典學習詞語
在教學過程中,查詞典是學習詞語的一種方法,但不是主要的,只作為輔助手段。這是因為有時詞典中的注釋比詞語本身還難理解,例如“提煉”一詞,詞典解釋為“用化學方法或物理方法從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提取出(所要的東西)”如果采用查詞典的方法來理解,就會發(fā)現(xiàn)里面的“化合物或混合物”“化學方法或物理方法”等詞語更難理解。其次因為詞典中有的注釋還值得商榷,另外更因為學生讀懂了注釋并不意味著理解了詞語在文章中的意思。但是查詞典又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學習方法,小學生在一二年級已經(jīng)掌握了字典的使用方法,在三年級則應該完全掌握詞典的使用方法,它既可以幫助學生預習所要掌握的詞語,又可以幫助學生獨立地進行課外閱讀,并伴隨終生。
三、指導學生采取替換的方法來學習詞語
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一些不大理解的詞語,可教給學生找近義詞,采取替換的方法來理解。如“這是油田逐步形成的奧秘?!边@一句中“奧秘”這個新詞難以理解,如果指導學生找出它的近義詞“秘密”,就會豁然開朗。
四、指導學生通過詞語的搭配學習詞語
通過詞語的搭配,可以幫助學生精細入微地理解詞語的意義。如上所舉的“奧秘”與“秘密”這對詞,它們意思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可以讓學生給詞語找朋友進行理解,如“大自然的()、我心中的()”讓他們準確搭配詞語,達到理解詞義的目的。詞語的搭配訓練形式多樣,有主謂搭配、動賓搭配、偏正搭配等等,通過詞語搭配的訓練,還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詞語的使用方法。
五、指導學生通過打比方來學習詞語
學生對有些詞語的理解常常是含糊的,不能像詞典那樣給它一個精確的解釋,這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打比方的方法來表達它,從而對它有一個明朗、準確的理解。例如“持之以恒”這個詞,學生在閱讀中接觸到時,對它的理解是模糊不清的,當教師激勵他們去理解時,他們會表達成“比如同學們每天早上鍛煉身體,如果他們不論是春夏秋冬,還是刮風下雨,都能堅持,那么就是持之以恒。”雖然這一表達不能說是對詞語的精確解釋,但它已表明學生對這個詞語有了形象生動的理解、把握。
六、指導學生通過動作神態(tài)的表演來學習詞語
學生對一個詞語的理解除了含糊性外,還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特點。對那些能通過動作神態(tài)表演來理解的詞語,可指導學生通過表演來達到理解的目的。如對“抓耳撓腮、暴跳如雷、眉開眼笑”等詞語的理解就是一例。
七、指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習詞語
小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已經(jīng)接受了大量的信息。有一部分信息已與書面詞語建立了對應聯(lián)系,在生活實際中已理解掌握了這些詞語。但更多的信息與書面詞語并未建立聯(lián)系。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這類詞語時,教師如果指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去理解,則可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乳白、棗紅、米黃”這些詞語,可通過引導學生回憶平日所喝過的牛奶、所吃過的紅棗、所見過的大米的顏色而不講自明;而“山梁、樹冠”等詞,我們則可通過引導學生看相關的幻燈、圖片、實物進行理解。
八、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學習詞語。這是學生學習詞語最基本的方法
兒童學習語言是一種無意識的印象記憶,他們把各種語言現(xiàn)象常常是以完整的語言模式接受下來。對于新接觸到的詞語,教師應指導學生在反復的來回的閱讀過程中,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皶x百遍,其義自見?!贝蟮揭槐緯?小到一個詞語,道理都是一樣的。而且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大量的課文與課外讀物的閱讀過程中獲得大量的詞語。
作者單位:秦皇島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第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