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梅
摘 要:培養(yǎng)少數(shù)民族學生學習漢語的能力是漢語學科教學的主要目的。少數(shù)民族學生學習漢語的根本目的在于運用,漢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全面培養(yǎng)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漢語交際能力。因此培養(yǎng)和提高少數(shù)民族學生學習漢語能力是漢語教學中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培養(yǎng) 少數(shù)民族學生 漢語 學習能力
漢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少數(shù)民族學生學習漢語的能力,要通過漢語教學使學生掌握漢語并具有進行語言實踐的能力,逐步形成適應社會所需要的進行終身學習的能力。
一、培養(yǎng)少數(shù)民族學生運用漢語的能力是漢語教學的目的
語言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使用語言的能力,能力包括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漢語教學則是為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學習漢語的能力。漢語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幫助學生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能使學生終身受益。現(xiàn)代教育不但要求教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由“學會”變?yōu)椤皶W”。因為獲得一種學習能力比學習知識本身更重要。
二、教師如何培養(yǎng)少數(shù)民族學生學習漢語的能力
對于少數(shù)民族學生來說,他們的母語是本族語,是第一語言,漢語是第二語言。我們對少數(shù)民族進行的漢語教學屬于第二語言教學。在漢語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學生漢語基礎知識;更重要的一方面教學生如何掌握學習漢語的方法。
在漢語教學中存在著許多教師容易忽視的問題,許多漢語教師只是向學生講授漢語的基礎知識,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運用漢語的技能,忽視了在教學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健康思想和高尚品德。因此,需從以下幾方面改進:
1.愛因斯坦說過:“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敝挥挟攲W生真正懂得學習漢語的重要性,才能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興趣”?!芭d趣”越濃,求知欲望越強,學習也就越加積極主動。因此,我們必須使少數(shù)民族學生知道學好漢語與加速我國經濟建設的密切關系,幫助他們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動機,從而產生穩(wěn)固的學習積極性。
2.講究教法,認真?zhèn)湔n,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嚴密組織課堂教學,使整堂課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讓學生始終保持輕松愉快、積極主動的學習勁頭,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凡是能激發(fā)學生喜愛漢語的,都是教漢語的好方法。每位教師應該有自己的特點,使其發(fā)展成為自己的風格。
3.遵循規(guī)律,注重學習過程。先預習——后自問——再學習——再練習——后歸納,這個學習過程實際上就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思維能力、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過程。其中練習要精選,保持一定難度,讓學生不斷有所追求,注重新知識,尤其是交際技能操練,不僅影響課堂教學的成效,也為學生課堂學習與課下聯(lián)系有機結合起了橋梁作用。
4.要促進教學內容的交流,教師必須把學生的情感因素放在與教學內容同等重要的位置來考慮,創(chuàng)造出一種輕松、活潑的“對話關系”,使學習者從中獲得交流愉悅、表現(xiàn)欲和自我肯定的滿足。
5.選擇恰當?shù)?、合適的教師話語,教師的語言決定著學習者對其話語的接受或排斥程度。一是要提高教師自身的語言能力和交際技巧,同時要注重話語內容的信息效度;二是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時刻留心和關注學習對象存在的潛在制約,要注意掌握熱情、體諒、禮貌等對話原則。
6.掌握恰當?shù)奶釂柤记珊突臃绞?。問——答是一種積極的交流方式,為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熟練掌握提問技巧,充分發(fā)揮話語的作用。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抓“中間”顧“兩極”,提出相應的等于或略高于學生實際知識水平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和回答,從而使學生在參與中鞏固知識,獲取信息,共同進步。
7.了解學生,及時表揚批評,建立情感互動。對于學習上確有困難的學生應耐心指導,多給他們參加實踐的機會,使他們點滴的進步都能得到及時的肯定。表揚學生的進步,鼓勵他們的成功,會使他們更加愉快、積極地去學習。然而恰如其分的批評也同樣能起到強化的作用,使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需要老師去發(fā)現(xiàn)、調動、愛護和維護。
8.學習和掌握技能。技能包括日常應用的能力和運用技巧應試的能力。只關注所謂的應試技巧,運用能力不一定會有質的提高,而如果具備了較高的、獨立學習語言的能力,同時能運用應試技巧,肯定使學生在學習中既見“木”又見“林”。
三、對少數(shù)民族學生漢語教師的素質要求
作為一名漢語教師,在知識、能力、素質上的要求是全面的,那種認為“只要漢語水平好就能當漢語老師,就能教好漢語”的思想是錯誤的。
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職業(yè)素質。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具有肩負起建設祖國的使命。其次,要有扎實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漢語功底。漢語教師應有較高的漢語水平和理論知識,對漢語言文化有深刻的認識并具備較高的修養(yǎng)。最后,具有較強的漢語教學能力。漢語教師應掌握語言教學基礎的理論、漢語教學的技能和藝術,為學生通過學習漢語掌握更多的現(xiàn)代科學知識和技術打下可靠的基礎。
四、結語
漢語教學是一項艱苦的勞動,培養(yǎng)和提高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漢語水平和技能,漢語教師只有不懈努力并樂此不疲才能實現(xiàn)。漢語教師要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教會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自主駕馭整個學習過程?!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這樣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這也是當今社會所提倡的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
作者單位:新疆現(xiàn)代職業(yè)技術學院漢語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