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軒龍
一看題目,就知道我寫的彌渡,那個民歌像小河里的浪花一樣多,那個因一首名叫《小河淌水》的民歌名揚四方的地方。
《小河淌水》是一首民歌,一首已經(jīng)走進音樂圣殿的民歌。但在彌渡的民歌記事簿中,它只是嘩嘩流淌的民歌小河中一朵小小的浪花,因一個名叫尹宜公的人把它帶進了世界歌壇,它就身價百倍,已經(jīng)不屬于彌渡,不屬于云南,不屬于中國,更不屬于尹宜公。
《小河淌水》不是一首通俗歌曲,更不是一首流行歌曲,不是誰都可以張口就能唱的,但它卻是一個普通的女子唱出來的。
《小河淌水》是一首關(guān)于男歡女愛的情歌。
相傳在兩百年前,密祉的小卷山下住著一個喜歡唱民歌的女子,遇上了一個同樣喜歡唱民歌的隨馬幫走四方的阿哥,她和他在一條小河邊對了一夜的歌,由此產(chǎn)生了戀情,并立下誓言,大概意思就是: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他和她還來老地方相會,并向她的家人提親,并且像這個晚上一樣是月圓的時候。結(jié)果,那個信誓旦旦走四方的男人一去就沒有回來。偏偏那個女子是一根筋,就在那兒等啊等,一個個月圓的夜晚在她的等待中悄然過去了,那個阿哥仍然沒來,女子在非常絕望的情況下,突然對著月亮從心底里唱出了這首名叫《小河淌水》的歌。我說她是一根筋,證據(jù)就是這首已經(jīng)唱紅了全球的民歌;也正因為她的一根筋,才有了這首被稱為東方小夜曲的民歌。這首歌還證明了一點,那個和她對了一夜歌并相互產(chǎn)生戀情的趕馬阿哥,顯然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后生,不然,他不會讓那個女子等了又等,還為他唱出了一首歌,至少說明,在他之前,她還沒有遇到一個超過他的男人,沒有一個男人打動過她的芳心,讓她心甘情愿長期等待下去。因為在遇到他之前,她就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民歌手,算一個知名人士,肯定不乏愛慕者和追求者。那個女子之所以等了又等,還說明了一個問題,她猜測他沒有如期而至,可能是出了什么事才耽誤了,她肯定反復推敲過他和她唱了一夜歌的所有細節(jié),絕對不會是因為變了心才沒有來,否則,就是再癡情的女子也不會為一個負心漢無盡期地等下去,除非她腦子有問題。但我們從她能夠唱出這么一首好聽的民歌來推斷,這種因素完全可以排除。那么,結(jié)論就只有一個:堅貞、多情!那個多情的女子唱出民歌的地方,的確有一條具體的小河,因此才叫《小河淌水》。天下所有小河都淌水,惟獨彌渡這條小河把一首民歌演繹成經(jīng)典,我對這片土地的概括還是那兩個詞:多情、堅貞!
面對這樣一條河,任何一個男人,不管他是否是文人,都會幻想出一個癡情的女子坐在一棵楊柳樹下,癡癡地凝望著小河,一遍一遍為自己唱情歌,而且一年又一年等下去。明知道這樣的想法很自私、很殘酷,但還是要這樣奢望。正因為要這樣奢望,是因為這樣的女子,這樣的故事在世間已經(jīng)非常稀少,甚至不可能再有。這就是這個無名的彌渡女子的難能可貴之處,也是《小河淌水》這首民歌的彌久愈新之處,少一樣都不成立。
小河淌水的源頭在一個山箐里,名為桂花箐,因一棵千年古桂花而得名。我們?nèi)サ臅r候,桂花不到開花季節(jié),遺憾。但站在桂花樹下,我仿佛已經(jīng)聞到了桂花的馨香,心首先就醉了。桂花樹旁立一石碑,上刻“小河淌水之處”幾個紅字,果然有一水桶粗的泉水從地下噴涌而出,我彎腰掬起一捧,湊到眼前細看,清亮,無半點雜質(zhì),我迫不及待喝了一口,清涼、甘甜,勝過礦泉水。山箐清幽,寂靜無聲,從這樣的地方淌出的泉水,必定多情,因此,有《小河淌水》這支民歌,實屬必然。但我們的行程是從上而下,到桂花箐的時候,是在返程的途中,我的思緒還沒有從山頂上一個名叫轉(zhuǎn)石閣的地方回過神來,所以,我不大理解在這條小河邊發(fā)生過的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更不理解在相同的地方何以產(chǎn)生這樣一首回腸蕩氣的民歌。
從桂花箐往上,層巒疊嶂,最高處名叫太極頂,其中有一個孤立的亭閣,那就是轉(zhuǎn)石閣。如果把太極頂比喻成一個人的頭,那么轉(zhuǎn)石閣就好像一頂戴在人頭上的帽子,站在這里,頓覺心胸開闊,似我這般渺小的人也有一種偉大的感覺。向?qū)γ婵慈?皆是綿延起伏的大山,大山的皺紋里點綴著一個又一個村莊,就好像是被上帝遺忘在那里的,你想象不出那些人在用什么方式生活。這里是巍山、南澗、彌渡三縣交界處,其中的一棵歪脖子樹就腳踏兩只船,腳在彌渡這邊,身軀卻討好地靠向了巍山。但我的興奮點不在這里,我感興趣的是這個名叫轉(zhuǎn)石閣的亭閣。關(guān)于這個亭閣的來歷,陪同的當?shù)馗刹亢蛷浝账碌墓芾砣藛T各執(zhí)一說,有說侵略者的,有說土匪的。關(guān)于侵略者之說:據(jù)說(年代無法考證),本地的人民為了抵抗外來侵略者,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都從這里紛紛跳下懸崖,壯烈犧牲。本地的人民是些什么人,侵略者又是什么樣的侵略者,都沒有說清楚。關(guān)于土匪之說:據(jù)說(同樣無法考證),以前這個地方多出土匪,這些土匪被官軍趕得走投無路,以自殺的方式從這里跳下去以身殉難。但有一點是統(tǒng)一的,這兩個故事都說到了女人,說這些女人為了不被活捉后受辱,都隨自己的丈夫或相好的一同跳下懸崖殉難,有的還懷著孩子。后人崇敬這些不怕死的壯士,在這死了無數(shù)人的懸崖上修起了一個石亭,取名轉(zhuǎn)石閣,以示紀念。據(jù)說,不管任何人前來朝山,只要圍著這個亭子轉(zhuǎn)上三圈,就可以求得長生,延年益壽。當我剛一聽到這個亭閣的來歷,腦子里首先就跳出來“舍身崖”三個字,而不是什么“轉(zhuǎn)石閣”。這個故事既悲壯又殘酷,從中可以看出彌渡人英勇、強悍的一面。我想,不管是抵抗者還是土匪,能夠舍身從這么高的地方跳下去,都應(yīng)該稱之為好漢,不能說敬仰,至少佩服。
明明是舍身崖,后人卻取名轉(zhuǎn)石閣,且把它和延年益壽聯(lián)系在一起,可見后人是多么幽默,又是多么智慧。既然來了,轉(zhuǎn)上一轉(zhuǎn)又有何妨,不求長生,但不要短命,于是,我依言轉(zhuǎn)了三圈。轉(zhuǎn)到亭子的后面,放眼望去,腳下筆陡筆陡,如果是膽小的人,站在這里就會心跳如鼓,眼睛不敢俯視,能從這里舍身跳下去,這是一些什么樣的人,何以有如此的勇氣?支撐他們英勇獻身的信念是什么?我不得而知。再聯(lián)想到那首誕生于山腳的纏綿悱惻的愛情民歌,覺得這樣的故事不應(yīng)該在同一個地方發(fā)生??蛇@樣的故事就發(fā)生了,而且源于同一座山,只不過一個在山上,一個在山下。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來到密祉的文盛街,流連在那條已經(jīng)綠化成風景點的小河邊,再回望云遮霧罩的太極頂,耳邊不自覺地響起那首熟悉的旋律:
哎——月亮出來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
哥像月亮天上走
哥啊!哥啊
你可聽見阿妹叫阿哥
哎——月亮出來照半山
望見月亮想起我阿哥
一陣清風吹上山
哥啊!哥啊
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我在心里反復哼唱了幾遍,突然一下就明白了,這個女子思念的阿哥原來在深山,并且像月亮一樣在天上行走。這就可以肯定,那個趕馬的阿哥離開她的時候,是隨著馬幫從山上走的,越走背影越朦朧,就像天上的月亮。女子思念阿哥的時候,就在我們腳下這條小河邊,所以才有“一陣清風吹上山……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這樣令人回腸蕩氣的詞句。
無疑,這首歌唱起來是美的,否則,它不會成為世界名曲。但唱這首歌的人心情并不美,她站在這里日思夜想,牽腸掛肚,心里的苦水恐怕不比小河里的水少。由此可以下定論,愛一個人是痛苦的,尤其愛上一個可能不再出現(xiàn)在身邊的人。愛個一天兩天,一月兩月都是有可能的,但長久的愛一個人,在現(xiàn)在卻不容易找到,這樣一想,覺得這個女子非常不簡單。想起她對愛情的忠貞,我實在猜不透她那堅強的意志從何而來。當我又一次仰望高入云端的太極頂,心思轉(zhuǎn)到被我改名為“舍身崖”的轉(zhuǎn)石閣,我突然找到了答案,發(fā)現(xiàn)這兩個故事有必然的聯(lián)系:舍身跳下懸崖需要勇氣,愛一個人同樣需要勇氣。舍身跳下懸崖也許只要閉上眼睛,一狠心就能完成(請恕我淺薄,我未必就有這樣的勇氣)。但長時間的在無望中等待和思念一個人,沒有對愛情的忠貞、愛情的奉獻精神,不大容易做到。比起前者,后一種勇氣更具有耐性和持久性,這樣的勇氣更了不起,更偉大!
轉(zhuǎn)石閣前發(fā)生的故事已經(jīng)成為歷史,這樣的故事注定不會再發(fā)生。
《小河淌水》已經(jīng)成為一首民歌經(jīng)典永遠的留了下來,而且將被世世代代的人傳唱下去。那個唱出了這首民歌的女子的愛情故事,將被后人銘刻在心,永遠懷念,就像眼前這條流淌的小河,清亮、纏綿,且長而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