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炳
一、加強“五個基本”建設來自實踐需要
多年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但面對稅費改革的新情況、新農村建設的新要求,基層組織還存在一些不適應的問題。主要存在干部能力不適應,黨員作用不突出,基礎陣地不健全,制度建設不完善,開展活動不經常等問題。
通過系統(tǒng)分析,我們發(fā)現這些問題涉及隊伍、陣地、制度、載體、保障五大要素,都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必須解決的基本問題。五大要素,個個關系基層組織的功能要害,事事關系基層組織的執(zhí)政能力。只有五大要素共同支撐,才能保證基層組織正常運轉。為此,我們提出保持和發(fā)展基層黨組織的先進性,必須做好打基礎、管長遠的工作,切實加強基本隊伍、基本陣地、基本制度、基本載體、基本保障“五個基本”建設,著力解決基層組織存在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更好地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加強“五個基本”建設重在系統(tǒng)推進
“五個基本”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組成了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基本體系。加強“五個基本”建設,必須系統(tǒng)配套,整體推進,才能達到協調運行、增強合力的目標。
(一)加強基本隊伍建設。發(fā)展靠人,事業(yè)靠干。我們通過抓班子、帶隊伍、聚人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是加強村級領導班子建設,重點選好黨支部書記。二是加強農村黨員隊伍建設,重點培養(yǎng)發(fā)展青年黨員。堅持不懈地抓好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建設,注重在外出打工青年、年輕致富能手和村級后備干部中培養(yǎng)入黨積極分子,保證每個村有35歲以下的青年黨員,每年有1—2名青年入黨積極分子申請入黨。
(二)加強基本陣地建設。一是堅持因地制宜,科學制定規(guī)劃。根據建設新農村的實際需要,著眼長遠,統(tǒng)籌考慮,按照城郊型、水鄉(xiāng)型、田園型、古樸型、山村型規(guī)劃設計,要求各村部建筑面積不少于150平方米,最低達到“一院六室”的目標:村部有獨立的大院,設立村黨組織辦公室、村委會辦公室、黨員活動室、計生服務室、村民調解室、文化娛樂室。有條件的地方,把村級衛(wèi)生室、農民超市和農技服務隊納入進來。二是堅持廣開渠道,突破資金瓶頸。市委、市政府做到重心下移、困難上移,新建村按7萬元、改擴建村按2萬元的標準投入,需要地方配套的480萬元資金,由市級財政和市管黨費解決。三是堅持建用并舉,發(fā)揮陣地功能。在完成活動場所主陣地建設任務的基礎上,按照一套辦公桌椅,一套電教設備、一組檔案柜子、一批圖書資料、一套娛樂工具的標準,完善配套設施,增強服務功能。
(三)加強基本制度建設。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我們按照實際管用的原則,結合建立保持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重點建立五項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堅持村干部輪流坐班制度,實行發(fā)展黨員“兩票一公示”制度,推行黨員民主議事制度,建立黨員“三評”制度,推廣村民理事會制度。
(四)加強基本載體建設。沒有活動載體,就沒有生機與活力。我們以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chuàng)”活動為總抓手,突出基層組織、黨員干部和一般黨員三類主體,分別開展主題實踐活動,探索黨建服務中心的有效載體。一是深入開展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chuàng)”活動。由過去主要解決“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章理事”的問題,轉向“強班子、強實力、強管理”,更好地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是大力開展農村黨員干部“雙建雙帶”活動,建基地、建公司,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三是普遍開展農村黨員“設崗承諾”活動,設立幫帶致富崗、學用科技崗、宣傳政策崗、倡導新風崗、促進和諧崗、義務保潔崗、民主議事崗、村務監(jiān)督崗等,黨員根據自身特長選擇相應崗位,提出具體承諾的事項,能做到什么就承諾什么。
(五)加強基本保障建設。為了增強崗位吸引力。調動干部積極性,市委出臺《鄂州市村干部經濟待遇保障辦法》,切實解決村干部的后顧之憂。一是建立結構補貼制度。村干部任職期間,實行“基本補貼+績效收入+獎金”的結構補貼制度,通過財政轉移支付,保證每人每年不少于5000元?;狙a貼按月發(fā)放,每人每月不少于300元,主職干部可適當提高;完成目標考核任務的,績效收入每人每年不少于1000元;獎金部分根據村干部業(yè)績表現,由鄉(xiāng)鎮(zhèn)(街)自行確定。二是建立養(yǎng)老保險制度。對現任村干部,采取單位和個人分擔的辦法,建立基本養(yǎng)老保險制度。每人每年交納基本養(yǎng)老保險費不少于1500元,一般由單位承擔70%,個人承擔30%,退休時一般可以拿到500多元的養(yǎng)老保險金。對于沒有集體經濟收入的村,單位承擔部分由鄉(xiāng)鎮(zhèn)財政轉移支付辦理。三是建立定額補貼制度。對離退職村干部,建立定額補貼制度,按月發(fā)放生活補貼30—80元。目前,全市各鄉(xiāng)鎮(zhèn)街全面落實了這三項制度,得到了廣大村干部的歡迎和擁護。
三、加強“五個基本”建設取得可喜變化
加強農村基層組織“五個基本”建設,旨在夯實執(zhí)政基礎,激發(fā)黨員活力,建立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長效機制。一年多的實踐表明,“五個基本”建設是務實之舉,深受基層歡迎,取得明顯成效。
(一)堅持以人為本,激發(fā)了黨員干部隊伍的生機與活力?!拔鍌€基本”建設,體現了對農村黨員干部的真正重視、真情關懷、真心愛護,解決的是他們多年想解決又無力解決的問題,他們發(fā)自內心地擁護這種做法,參與創(chuàng)建活動。村干部思想不斷解放,駕馭市場經濟能力增強,對于招商引資、調整結構、開拓市場不再陌生。全市420多名村干部建有自己的基地,擁有自己的實體,他們不再是守田頭而是闖市場。通過加強黨員意識教育,開展主題實踐活動,關心幫扶困難黨員,增強了農村黨員的自豪感和責任感,使黨員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心骨。
(二)堅持固本強基,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我們按照“抓兩頭、促中間”的思路,把“五個基本”建設作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創(chuàng)“五好”的基礎工程,在引導先進基層黨組織創(chuàng)“五好”的同時,使許多條件不具備的達到了“五個基本”的要求,有效提升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整體水平。全市把30個貧困村作為重點扶持對象,以“強班子、強實力、強管理”為目標,采取牽頭單位組織,參與單位幫扶,財政資金扶持的辦法,派駐工作指導組,抓好支部班子建設,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累計投入資金1200多萬元,興修村級公路、活動場所、灌溉設施和村民衛(wèi)生室,極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有效的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
(三)堅持服務群眾,密切了黨與農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拔鍌€基本”建設,加強了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增強了基層組織服務群眾功能,解決了農民群眾的所盼、所需、所怨,不僅受到黨員干部的歡迎,而且受到農民群眾的擁護。通過“五個基本”建設,基層干部學會運用民主協商、依法辦事、提供服務等工作方法,帶領農民闖市場、奔小康、建家園,融洽了農村黨群干群關系。
(四)堅持圍繞中心,有力地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拔鍌€基本”建設,既是建設新農村的重要內容,又是建設新農村的重要保證。通過加強“五個基本”建設,抓住了新農村建設的牛鼻子,有力地促進了新農村建設。2007年,全市農民人平純收入4393元,增長22.7%,比上年提高7.19個百分點。農民人平純收入絕對額在全省居第4位,增速居第2位。有力地促進了我市新農村建設。
(摘自《紅旗文稿》200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