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寫作是語文教師的一項基本能力。根據教育教學的需要,自己動手寫一些東西,并恰當地運用到教育教學中,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效率,而且可以促進自己寫作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起到“教”“寫”相長的效果。
【關鍵詞】語文教師 寫作 教育教學
在我國古代,評價老師時常將“道德”與“文章”兩個詞相提并論。“道德”指一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精神境界?!拔恼隆敝敢粋€人的文學修養(yǎng)、學識水平、寫作能力等。古代的教育家除了以自己的高風亮節(jié)垂范后世外,還常以自己的奇文華章滋養(yǎng)后人、感化后人、熏陶后人。許多大教育家都特別重視寫作,并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篇章。遠至孟子、荀子、中如二程、朱熹,近有蒲松齡。就是到了現代,教師以文章而聞名的也有很多,像葉圣陶、朱自清、魯迅等??梢?在我國,教師是有愛寫、能寫的好傳統的。西方教師同樣重視寫作。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當文學教師期間,曾寫過一千多篇小作文。他是這樣解釋的:“不是為了發(fā)表,而是為了教會我的學生使用語言……當我的作文或短詩觸動了兒童的心弦時,他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拿起筆來,努力表達自己的感情?!钡珪r至今日,由于網絡興起、書籍資料泛濫等原因,好些語文老師變成了“君子動口不動手”,東西是很少寫了,能將自己的“寫”與“教”結合,利用“寫”來為“教”服務人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我們經常寫一點東西,是很有好處的。人們常說:“教學相長”。對語文教師來說,“寫”、“教”亦可相長。著名語文特級教師王棟生曾說:“寫作的實踐,使我對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有了更大的把握。作為語文教師,有一些寫作的經歷,肯定有助于他的教學。”可見,語文教師的寫作與其教學實踐關系密切。語文教師完全可以而且應該發(fā)揮自己寫作方面的專長來為自己的教育教學服務。
確實,根據教學需要,語文教師自己寫一些東西,適當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可以讓語文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更加活潑、更加精彩,使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那么,語文教師究竟如何將“寫”與“教”結合起來,使寫作真正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服務呢?筆者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
一、“寫”與課堂導入結合
為課堂教學開個好頭,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設計的導入,能牽動學生的思緒,立疑激趣,促使學生情緒高漲,步入求知欲的振奮狀態(tài)。利用自己的作品來導入新課,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導入巴金先生的《愿化泥土》一文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課堂教學開個好頭。我先飽含感情地朗誦了自己寫于巴金先生逝世時的一首詩——《悼巴金》:
風雨如磐憶當年,挑燈夜讀《家》三篇。
文星竟隨秋搖落,無情白云悠以閑。
然后由聽到巴金逝世的心情,談到巴金的人生,談到他的作品,談到他的作品中體現出來的偉大的人格精神,自然地切入了課文。
二、“寫”與課堂情境設置結合
可以調動學生的知識和經驗,喚醒學生情感,激發(fā)學生興趣,可以讓學生迅速進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把握并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新課程呼喚科學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歸,強調情境創(chuàng)設的生活性。陶行知先生說:“我們要以自己的經驗做根,以這經驗所發(fā)生的知識做枝,然后別人的知識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別人的知識方才成為我們知識的一個有機部分?!睘榇?我注重聯系現實生活,在鮮活的日常生活環(huán)境中發(fā)現、挖掘學習情境的資源,挖掘和利用學生的經驗。如李清照的名篇《永遇樂》(落日熔金),抒發(fā)的是她寓居異地時傷感孤苦、寂寞凄涼的心情。為了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的情境中,在講前,我先朗誦自己寫的一首《詠懷》詩:
天涯何處是吾家?春江流水泛落花。
忍見中天月如許?且聽東鄰笑喧嘩。
我先談到自己獨處異鄉(xiāng)工作時的孤獨寂寞,然后引導學生回憶自己離開親友孤身一人在外時的感受,再叫學生讀
作品,感受作品,這樣學生很快進入到作品情境當中。
三、“寫”與課堂教學內容結合
把枯燥的知識傳授過程變得生動有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一般對照本宣科和干巴巴的知識“填灌”較為厭煩。為了讓知識學習變得有趣,我經常寫些東西。在學習柳永詞時,為介紹柳永的生平,我填了《風流子·詠柳永》一詞:
三變其善變,耆卿本非卿,人呼柳七郎。生官宦世家,沐琴棋書香,寒來暑往,刺股懸梁。嘆平生,寫盡人間詞,難登黃金榜。嘯傲紅塵,淺酌低唱,未歌先咽,黯黯心傷。
為婉約正宗,長鋪敘,慢詞長調獨倡;文人俚詞,雅士俗人共賞。檀板歌一曲,身價倍漲,街頭巷尾,眾口傳唱,風流才子,為人作嫁衣裳。
通過這首詞,學生很快就了解了柳永的生平、經歷、文學成就。實踐證明,這比干巴巴地介紹“柳永、名××,××人”之類有趣多了。
有時,概括文段大意也是較乏味的事,為了使教學從“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中擺脫出來,我有時也“寫”一些東西。在概括《段太尉逸事狀》一文的內容時,我預先仿古代小說章回擬了四聯:
一:白孝德因王縱士;段秀實為民請纓。
二:斬暴卒,白將軍震恐無計;說王子,段太尉慷慨有辭。
三:動貪念,令諶杖打窮百姓;感仁心,少榮義斥莽將軍。
四:司農卿棲綾梁上;鳳翔尹致貨途中。
在概括文意時,老師或寫出前句,或寫后句,或讓學生自擬,讓學生在游戲的氛圍中概括文章內容,將對聯補充完整,效果較好。學生很快便擬出了自己的上聯或下聯,有的學生還自己獨立將全文另概括成了幾聯,有的學生課后還主動找老師請教對聯的有關知識。通過這種形式,既培養(yǎng)了學生概括能力,又豐富了學生的對聯知識,提
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取得了“一石三鳥”的效果。
四、“寫”與課堂教學重點的理解與鞏固結合
為了深化學生對某一知識的認識與理解,我也寫上幾句。如講《蝶戀花》中“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一句時,談到王國維把它作為“古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的第二層境界,描述“一個人找到奮斗目標,執(zhí)著追求,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價而努力”時,我填了《蝶戀花·登北中天臺望芙蓉山書懷》一詞:
佇倚高樓望西北,落日橫照,芙蓉染金輝。山花依依撩蝶舞,春風細細扶人醉。
風光此處獨秀美,滋蘭樹蕙,追慕先賢意。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在這首詞中,我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兩句抒發(fā)自己對教育事業(yè)的執(zhí)著與忠誠。這樣,加深了學生對“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兩句詩的思想內涵的認識。
有時,教師仿所講篇目的寫作技巧寫些東西給學生看,不但可激發(fā)學生興趣,還能取得舉一反三的效果。白居易的詩歌名篇《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有一杯無?”藝術上較有特點,詩人巧妙通過室外之冷襯托室內之暖,再以室內之暖烘托對友人的殷殷深情。為了加深學生理解,讓學生感受體味這首詩的藝術魅力,我仿其手法填了首曲子《天凈沙·冬思》:
冷風寒冰雪花,谷酒花生糍粑,黃豆紅糖綠茶。味道太差,四顧彷徨無她。
五、“寫”與課堂教學結合
還可控制課堂節(jié)奏,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促使課堂教學高潮出現。在講完《望海潮》(東南形勝)時,我便以《望海潮》為詞牌填了《望海潮·皇岡登覽》一詞:
三春勝日,皇岡登覽,韶關風物如畫。丹霞日出,云門落花,南嶺飛瀑云峽。馬壩訪遺址,梅關蹈古風,鐘聽南
華。三江六岸,紅燈碧樹,映云沙。
化鶴北度關山,有千古名樓,百里荷花。范公奇文,杜翁佳句,諸斑淚灑舜華。晴釣洞庭水,雨賞圣安剎,細品茗茶。惆悵春夢易醒,月斜人天涯。
在詞中,我仿柳永運用點染手法描繪學生們熟悉的韶關,同時介紹了我的家鄉(xiāng)岳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讓他們知道語文原來可以同生活如此接近,從而極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六、“寫”與作文教學相合
不僅可以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畏懼心理,開闊學生寫作思路,提高學生寫作興趣;而且有利于老師的作文指導和作文講評。
以前,很多老師愛寫“下水作文”,但現在似乎少了。很多人愛從網上下載或是書上找一篇,然后印給學生了事。但我覺得這樣遠不如老師自己動手寫好。首先,網上、書上的東西常讓學生有種距離感,他們不太感興趣。其次,語文老師講起作文頭頭是道,而提筆則半天寫不出幾行,難讓學生信服。最后,老師自己寫一寫,既可感受一下寫作的快樂,也有利于作文講評。
有人對魏書生、丁有寬等著名中小學語文特級教師的寫作教學進行研究后發(fā)現:他們與我們大多數語文教師不同之處就是“教師與學生同寫作”。在我們的大多數學校,存在著許多語文教師自從工作后,沒有寫過文章的現象,也就是說這些教師的寫作教學方式是完全以說教的方式來指導學生寫作的,雖然花了很大的精力,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學生看到語文教師“假勤奮”之狀,也隨之跟著應付。而這幾位特級教師因為自己寫了很多文章,也讓學生欣賞他們的文章,這種潛移默化的魅力就使得大部分學生感到老師們已經工作了,甚至成為全國著名教師后還在不斷的寫,學生們自然而然也就感悟到寫作的價值。當每個學生都能意識到這種價值時,我們的寫作教學就開始走向成功了。
以上是筆者對利用寫作來為教育教學服務所作的一點嘗試,當然,“寫”與“教”結合的方式不只限于以上幾種,“寫”在教育教學中應該還有更廣泛的使用空間與更靈活的使用方式,這有賴各位同仁進一步探索與總結。
★作者簡介:毛忠林,廣東省韶關市北江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