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金鎖記》曹七巧 形象分析
摘 要: 《金鎖記》是現(xiàn)代著名作家張愛玲的成名作。這篇作品之所以得到人們的廣泛關(guān)注,與其中的女主角曹七巧有很大的關(guān)系。曹七巧是一個出生于麻油店的單純少女,但是她哥哥為了貪圖錢財把她嫁到了有錢的姜家。在姜家,她由一個純真少女變成了一個世故、悍潑、有著瘋子般的審慎與機智的惡毒少婦。本文試圖通過詳細梳理曹七巧變化的過程,尋找出曹七巧命運悲劇的原因,并以此揭示出小說的現(xiàn)代意義。
《金鎖記》是張愛玲小說集《傳奇》中的重要小說,而曹七巧則是《金鎖記》中刻畫最深入細致的一個的主要人物。張愛玲曾在其小說集《傳奇》的開頭寫道:“書名叫傳奇,目的是在傳奇里面尋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尋找傳奇?!倍督疰i記》中曹七巧這一人物正是對這句話的具體而生動的詮釋。曹七巧的一生是20世紀初無數(shù)出生低賤最后變?yōu)橘F族婦女的眾多婦女的綜合,她是從無數(shù)個20世紀初經(jīng)歷起起伏伏的婦女的經(jīng)歷中幻化出的一個人物。她是平凡的,平凡在于她的悲劇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社會里俯首可拾;但她又是不平凡的,因為,在她身上蘊涵著豐富的社會意義。
曹七巧的一生,是從一個封建包辦婚姻的犧牲品逐步演化成一個封建家族的痛苦而悲哀的主宰者的一生。這一變化并非偶然,而是她經(jīng)歷了希望幻滅熱情喪失以后痛苦選擇的結(jié)果。
曹七巧出生在一個麻油店里,父母早亡,是哥嫂把她撫養(yǎng)成人。她的少女時代是五彩斑斕的,少女時的她健康,活潑,任性但又與人為善,擁有普通中國下層女子特有的溫順和賢良。然而,一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婚姻使她墮入精神生活的最底層,她嫁入了富家,這是她一生悲劇的開始。
在曹家,出身低微且涉世未深的曹七巧備受欺凌,不僅曹家人看輕她,甚至連丫鬟們也對她不屑一顧。遠離了哥嫂的她如同生活在一個到處布滿陰森陷阱的荒島上,擁有的僅僅是個毫無生活能力的患了骨癆的丈夫。為了生存,曹七巧只能改變自己,就這樣,她成了一個處處維護自己生存權(quán)利用悍潑來武裝起自己的女人。
在畸形的婚姻和毫無生趣的生活環(huán)境的重壓下,往日純真善良的七巧陷入了污濁的宗法社會的陳規(guī)陋習中。然而她畢竟年輕,年輕的心使她不甘寂寞,不甘于受欺凌、輕視,她渴望有一個活生生的人在身邊安慰自己、憐惜自己、保護自己。姜季澤的出現(xiàn)給她帶來了希望也進一步把她推入了人性泯滅的深淵。
在深心里,曹七巧是愛姜季澤的,這種愛雖然有渴望季澤解救自己脫離苦難的成分,但姜季澤畢竟是七巧唯一可以傾訴、可信賴、可深愛的人。七巧對季澤采取了調(diào)情的姿態(tài),她在季澤面前大聲嗚咽傾吐婚姻生活的不幸。然而幼稚的她并沒有看清姜季澤的本質(zhì)——一個沒落的宗法家庭的寄生蟲,他根本不可能也絕對不敢?guī)е_破家庭的枷鎖尋找新的生活。姜季澤拒絕了七巧的愛。因為金錢被嫁入姜家失去了幸福的生活,追求愛情又沒有成功,生活的種種挫折與痛苦,使得曹七巧完全喪失了善良的本質(zhì),她把一切為了生存而遭受的痛苦轉(zhuǎn)化成一腔報復的怒火,對所有人采取惡毒的態(tài)度。
這首先表現(xiàn)在她對親生兒子長白的潛意識的占有欲上。“這些年來她的生命里只有這一個男人。只有他,她不怕他想她的錢——橫豎錢都是他的??墒?因為他是她的兒子,他這個人還抵不了半個……現(xiàn)在連半個人她都留不住——他娶了親?!辈芷咔傻恼煞蚴且粋€患了骨癆的病人,她曾經(jīng)形容自己丈夫的肉是軟的。顯然從這個骨癆病人那里曹七巧得不到正常的情感的滿足,丈夫和婆婆沒有去世之前,在還沒有得到金錢和權(quán)利的時候,曹七巧還能夠壓抑住這種內(nèi)心深處的沒有被滿足的欲望,待到獲得了金錢和權(quán)利以后,這種被壓抑的對情感的渴望轉(zhuǎn)化成了對男性的無意識的占有欲望,并被變態(tài)地發(fā)泄出來。對兒子長白,她教他為她燒鴉片,以長白招認的夫妻床笫之事為資本,到處張揚,致使兒媳因氣惱而得病。對生病的兒媳,曹七巧更是不聞不問,似乎硬是要置兒媳于死地而后快。第一個兒媳還沒有咽氣,她又張羅著替兒子續(xù)弦,氣死了第一個兒媳,而第二個兒媳嫁進門不久又被她折磨致死。兩次婚姻的失敗使長白不敢再娶,只好終日在妓院走動。
不只是兒子的婚姻,七巧還盯上了女兒的婚戀。她先是對自己女兒的婚姻表現(xiàn)冷淡,等到女兒和童世舫戀愛起來,她又想盡辦法破壞女兒的婚戀,先是懷疑童世舫,污蔑童世舫的清白,懷疑童世舫婚姻的目的,然后又故意帶著“瘋子的審慎與機智”,向童世舫透露女兒吸食鴉片的過去,由此斷送了女兒本已到手的婚姻幸福。
傅雷曾經(jīng)這樣評價曹七巧:“她是擔當不起情欲的人,情欲在她的心中偏偏來得囂張。已經(jīng)把一種情欲壓倒了,纏死心地來服侍病人,偏偏那情欲死灰復燃,要求它的那份權(quán)利。愛情在一個人身上得不到滿足,便需要三四個人的幸福與生命來抵償??膳碌膱髲?。”①曹七巧確實毀掉了自己兒女的幸福,當然,潛意識里的原因是曹七巧自身的痛苦婚姻使她不能忍受兒女的幸福,從而無意識地要破壞兒女的幸福。但是,這樣做的結(jié)果,卻使她失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和本該由自己享受的天倫之樂。這是一個既可恨又可憐的女人,她前半生的幸福被人扼殺了,而她自己又親手毀掉了自己的后半生的幸福。
綜觀曹七巧的一生,是被人殘害既而又轉(zhuǎn)變?yōu)闅埡λ说囊簧K囊簧梢哉f是悲劇的一生,造成她最后悲劇的原因也有多種。
首先,傳統(tǒng)社會所賦予的女性對男性的依賴性的被剝奪是原因之一。傅雷曾說,曹七巧是“封建遺老家庭中的犧牲品,沒落的宗法社會的渣滓”②。從表面看,曹七巧確實是傳統(tǒng)社會中“存天理,滅人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一類宗法制度的犧牲品,但從更深一層來看,曹七巧丈夫的極度殘疾使得曹七巧本該享受的女性應(yīng)有的對男性的依賴性的被剝奪,才是重要原因。對現(xiàn)代女性而言,這種依賴性只是自身不獨立的表現(xiàn),而對曹七巧這樣一個從小在麻油店長大的女性而言,現(xiàn)代教育的匱乏使她不可能擺脫丈夫殘疾的陰影,始終折磨她的就是丈夫的無能、無力。七巧曾經(jīng)對姜季澤講述自己丈夫的肉是“軟的,重的,就像人的腳有時發(fā)麻,摸上去的感覺……”曹七巧是一個有著生命力的女人,渴望的是一種強有力的呵護,期盼的是一種能領(lǐng)導自己的外力,但婚姻給予她的僅僅是一個無能的丈夫,一種毫無生趣的生活,一群對她百般挑剔的女人。這種畸形的環(huán)境、畸形的生活,使她的心態(tài)變得畸形,從這個角度來說,她是個沒落的宗法社會的犧牲品。
其次,對周圍人特別是親人的不信任和仇恨,也是造成曹七巧最后悲劇的重要原因。對當代的新女性來說,當面對生活困境時,在親人無能、無力時,反倒能萌發(fā)起生命的活力,勇敢面對現(xiàn)實;越是面臨困境,越能寬容待人。但是這種理智的選擇顯然不屬于市井出生的女子曹七巧。當曹七巧發(fā)現(xiàn)自己丈夫無能,周圍人對自己充滿鄙夷的時候,她采取的是報復的姿態(tài),對把自己嫁到姜家的哥嫂百般嫌棄,讓其受盡屈辱;對自己的丈夫不聞不問,到處申訴丈夫生病時的無能和無力;對姜家人更是采取悍潑和霸道的姿態(tài),在分家產(chǎn)時讓姜家長輩丟盡臉面,分毫必爭,不給姜季澤留一分錢。曹七巧使盡所有手段裝出強悍的模樣,折磨身邊所有人,最后,直至傷害自己的兒女,使自己成為一個被身邊所有人憎惡的女人??傊?曹七巧是個表面潑辣而內(nèi)心卻充滿辛酸的人物。
第三,對金錢的無可自抑的占有欲是造成曹七巧悲劇的最重要的原因。曹七巧竭盡所能進行報復、反抗,而在她的所有對畸形命運的畸形反抗中,最突出的恐怕就是她對金錢所表現(xiàn)出來的無法自抑的占有欲。七巧出生市井,深知生活艱辛聚財不易,這是她看重金錢的原因之一,但她對金錢具有強烈的占有欲的最重要的原因則是因為金錢毀了她的幸福,她仇恨金錢,然而當她奮力反抗對她的生命造成威脅的力量的時候,她又發(fā)現(xiàn),金錢是這些力量中占主導作用的因素,她無法沖破這種種力量的原因就在于此,她的一生的需要也同樣在于此。失敗的教訓使她對金錢的仇恨轉(zhuǎn)化為一種渴求,她認識到金錢就是一種主宰,一種支撐,一種權(quán)勢,于是她深信不疑地把自身處境的改善,全部寄托于金錢。但是,令曹七巧始料未及的是,她的這種消極的反抗,這分粗陋的悟性,使她為之付出了極其昂貴的代價:青春、愛情、母性、良知乃至整個人性。她墮落了,沉入深深的金錢的泥淖,為了維護這些用一生的幸福換來的“黃金的枷鎖”,她又一次使自己陷入患得患失之中。從現(xiàn)代人的角度來看,曹七巧的這種對金錢的無可自抑的占有欲應(yīng)該屬于現(xiàn)代都市文明中的“物化”問題,人的生活往往因為個人物欲的需要而變得不快樂。從這樣一個角度看,張愛玲這篇創(chuàng)作于上世紀40年代的小說帶有明顯的現(xiàn)代性的特點。
《金鎖記》可以說是張愛玲的創(chuàng)作處于高峰期時的一部杰作,它以細致入微的描寫和對人物心理的深刻挖掘,展示了一個令人同情而又異常惡毒的女人——曹七巧的一生。當然,也可以這樣說,曹七巧的一生是悲劇性的一生。這種悲劇的造成是內(nèi)因和外因交替作用的結(jié)果。對比起來,內(nèi)在的因素起的作用更大一些。傅雷曾經(jīng)說:“人類最大的悲劇往往是內(nèi)在的?!雹垌n國評論家趙炳奐也曾如此評說:“張愛玲充分挖掘了現(xiàn)代都市中的人性扭曲和心理變態(tài)給人造成的悲劇,她的筆觸不只停留在意象的表層,而是深入到人性中最隱秘的部分……從某種角度上來講,張愛玲對‘五四以來新文學所倡導的英雄式的個人主義采取了一種并不寬容的態(tài)度。她充分展示的是,個人為確保自身安危,極力把握一些實在的東西,譬如:金錢、愛情……張愛玲冷靜地描繪了現(xiàn)代都市文明中的‘物化問題——人的正常欲望被物的欲望取而代之?!庇蛇@樣的一些評論結(jié)合我們前面的分析,可以說,張愛玲筆下的曹七巧的深刻之處就在于此,在曹七巧身上體現(xiàn)了埋藏在外在因素之下的傳統(tǒng)社會里女性悲劇的內(nèi)在因素。
張愛玲曾說,(她)喜歡描寫那些普通的人生安穩(wěn)的一面,而非奇拔的人生飛揚的一面。(她)要寫的是蕓蕓眾生中最廣大的負荷者,并于這最普通的常見的俗事中現(xiàn)出人生悲涼的深刻意義。④而曹七巧這一人物的悲涼身世,確實也顯露出了中國女性心底里充滿瘡痍的一面,她對金錢的追求與渴望,乃至最后的悲劇,則代表著無數(shù)個生活在長長黑夜里的沒落宗法社會中的女奴形象。可以說,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作品中,曹七巧是沒落宗法社會中富家的女性的代表形象之一。而張愛玲也是一個非常善于描寫悲慘、悲涼女性的現(xiàn)代女性作家。張愛玲對女性悲劇內(nèi)在因素的批判和展露,以及人的物欲的充分揭露,是其他現(xiàn)代作家未曾超越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張愛玲站在了一個非常偉大的文學位置上。我覺得對曹七巧這個人物和她的創(chuàng)造者張愛玲,可以用夏志清的話進行總結(jié):“七巧是特殊文化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出來的一個女子。她的生命悲劇,正是亞里士多德所說的,引起我們的恐懼與憐憫;事實上,恐懼多于憐憫。張愛玲正視心理的事實,而且她在情感上把握了中國歷史上那個時代。她對于那個時代的人情風俗的正確的了解,不單是自然主義客觀描寫的成功;她于認識之外,更有強烈的情感——她感覺到那個時代的可愛與可怕。張愛玲喜歡描寫舊時上流階級的沒落,她的情感一方面是因害怕而驚退,一方面是多少有一點留戀——這種情感表達得最強烈的是在《金鎖記》里。一個出身不高的女子,盡管她自己不樂意投身于上流社會的禮儀與罪惡之中,最后她卻成為上流社會最腐化的典型人物。七巧是她社會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可是更重要的,她是她自己各種巴望、考慮、情感的奴隸。張愛玲兼顧到七巧的性格和社會,使她的一生,更經(jīng)得起我們道德性的玩味?!雹?/p>
總之,曹七巧這個人物,無論從其深刻的社會意義來看,還是從其精美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來看,都有許多值得人們贊賞的地方。但是,在這一人物身上似乎又表現(xiàn)出了無比的沉重,幾近令人窒息。好比一條年代久遠的古絹,上面濺滿了絳紅的血跡;又好比一條渾濁的河流,河面上漂浮著腐爛的野獸的尸體……
(責任編輯:張晴)
作者簡介:段緒懿,文學碩士,四川宜賓學院中文系講師,從事現(xiàn)當代文學史研究。
①②③ 傅雷:《論張愛玲的小說》,見《張愛玲文集》第4卷,安徽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第322頁,第311頁,第315頁。
④ 張愛玲:《自己的文章》,見《流言》,中國科學公司,1944年版。
⑤ 夏志清:《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香港友聯(lián)出版有限公司,1979年版,第348頁-第34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