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秋琴
《江西教育》(B版)2009年第4期刊登徐玲老師的一篇課程故事——《看梧桐落葉 看雪花飛舞》,文中講到一次語文課上,教室外面飄飛起雪花,老師并沒有因為要完成課時目標而繼續(xù)《黃鶴樓送別》的教學,而是大聲對學生們說:“感謝大自然在我們語文課上降臨一場美妙的大雪,下面我們花15分鐘時間欣賞這場雪?!笨吹綄W生興奮的神情,老師還鼓勵說:“如果你覺得在教室里面看不過癮,可以跑到走廊上看。當然,要是你不怕冷的話,也可以到外面感受一下雪花落在身上的情景?!?/p>
是啊,大自然不僅給了我們生存的環(huán)境,還給我們以美的享受。學語文,也包括要讓我們的孩子學會觀察、學會欣賞,但是僅限于書本肯定是不夠的,既然大自然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這么好的機會,我們何不像徐老師那樣,與孩子一起享用這不期而遇的大雪和大雪給我們帶來的歡樂和驚喜呢?其實,孩子們得到的不僅僅是一時的快樂,更多的是他們對自然界的向往,對生活、對幸福的感知啊!
如果我們扼殺了孩子的這種感知欲望,那么在他們眼里,哪里還有美,哪里還有樂呢?記得這學期在學了《二八月,看巧云》后,我讓學生寫一個自己平時觀察所得的景象。學生習作交上來,全班51人,有22人寫了云,格式和范文基本雷同。這讓我傻了眼,在孩子的眼中,到底關(guān)注的是什么?自然界那么多神奇美妙的東西,為什么都不能進入他們的眼界?即便有幾個學生寫了別的事物,但一看便知是作文書上的內(nèi)容,他們難道沒有一點自己的所得嗎?他們真的沒有看到身邊飄飛過“雪花”“落葉”嗎?現(xiàn)在我終于明白,你在課堂上再怎么強調(diào)“要善于觀察,觀察,再觀察”,那也是徒勞,孩子們更需要的是切身體驗,而不是乏味的說教。“當你沐浴著習習的涼風,躺在柔軟的沙灘上,面對碧海藍天,你就會覺得心曠神怡。”“當你走進幽靜的山谷,置身于鳥語花香之間,你就會忘卻人間的煩惱”……我想,我們也應該如此,保護孩子那顆好奇的心,和孩子們一起觀察,一起享受大自然那“真實靈動的一面”,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身邊事物的真善美啊!
文如其人,徐玲老師是“飛舞童心的天使”,她用一顆真摯的童心,讓孩子們在愛的世界里感悟生活的美好,在老師的呵護下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恩惠。有了老師的支持,孩子們一定還會發(fā)現(xiàn),原來淅淅瀝瀝的小雨是那么溫柔,校園角落里的那一棵黃馨是那么嬌艷,街上來往的行人具有那么多的表情……
讓我們用一顆永恒的童心,去和孩子們交流,其實,這樣首先溫潤的是教師自己的心,然后再去給孩子以快樂或感動。(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金港鎮(zhèn)占文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