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威 岳 耀
摘要:該文論述了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狀況是大學生生活質(zhì)量的反映,對其身心健康及其成長與發(fā)展都有積極影響,研究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具有重要意義。該文介紹了主觀幸福感的涵義、內(nèi)容及特點,從主客觀兩方面分析了當代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主觀因素包括大學生的人格特征、自尊與個體的價值取向;客觀因素包括社會支持、經(jīng)濟狀況,并在此基礎(chǔ)上提出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培養(yǎng)的六項策略,培養(yǎng)人文素質(zhì)、重視人格塑造、增進社會支持、累計積極情緒、調(diào)整期望水平、參加體育鍛煉。
關(guān)鍵詞: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培養(yǎng)
幸福感指標是社會心理的綜合指標,是反映社會心理狀況的“晴雨表”。目前為數(shù)不少的大學生缺少幸福感。本文通過分析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并在此基礎(chǔ)上對培養(yǎng)大學生主觀幸福感提出幾點建議。
1.主觀幸福感的概述
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簡稱SWB)是“個體依據(jù)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zhì)量所做的整體性評價”[1]是反映社會中個體生活質(zhì)量的重要心理學指標。主觀幸福感一般包括三個方面:(1)生活滿意度:是個體對生活總體質(zhì)量的認知評價。(2)積極情感:包括諸如愉快、高興、覺得生活有意義等情感體驗。(3)消極情緒:包括憂慮、抑郁、悲傷、孤獨、厭煩、難受等情感體驗,但不包括重型情感障礙和神經(jīng)癥。主觀幸福感具有三個基本特點:(1)主觀性:主觀幸福感的評定主要依賴行動者本人的標準,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標準。(2)整體性:主觀幸福感包括生活滿意感、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三個方面,共同反映了個體綜合的整體生活質(zhì)量。(3)相對穩(wěn)定性:雖然在評定主觀幸福感時會受到當時情緒狀態(tài)與情境的影響,但研究卻證實主觀幸福感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
2.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
2.1主觀因素
2.1.1人格特征
國外許多研究結(jié)果都表明:外向性人格(好交際、愛娛樂、感情豐富)與積極情感和生活滿意度有關(guān),與負性情感無關(guān);神經(jīng)質(zhì)性人格(煩惱、不安全感、自憐)與消極情感有穩(wěn)定的相關(guān)。國內(nèi)唐潔、孟憲璋的研究也正是,外向?qū)W生與內(nèi)向?qū)W生的主觀幸福感得分差異顯著,外傾性與主觀幸福感有較高的相關(guān),人格內(nèi)外傾向是主觀幸福感的重要影響因素。
2.1.2自尊
自尊會導致幸福感。Diener(1984)的研究認為,自尊與主觀幸福感之間呈正相關(guān)。在眾多主觀幸福感的預測指標中,自尊是預測生活滿意度的最佳指標之一。Diener在對31個國家13118名大學生進行跨文化研究中發(fā)現(xiàn),自尊與生活滿意度之間的相關(guān)達到0.47。
2.1.3個體的價值取向
眾多研究表明,對于大學生來說,內(nèi)部價值表現(xiàn)為自我目標的實現(xiàn),學習能力的提高和道德水平的提高等。他們都與主觀幸福感顯著相關(guān),這些內(nèi)部價值的實現(xiàn)或提高可以提高人的自尊、增強自信心,另外,大學生的外部價值(表現(xiàn)為相貌、身材、健康水平、學業(yè)成績、經(jīng)濟狀況等)也是影響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一個方面。
2.2客觀因素
2.2.1社會支持
對個體而言,良好的社會關(guān)系可以提高他們的幸福感。大學生的社會關(guān)系主要包括家庭、朋友、老師、同學等方面,這些社會關(guān)系有重要的社會支持的作用。社會支持可以提供給個體物質(zhì)、信息和精神上的幫助,增加其歸屬感、愉悅感,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
2.2.2經(jīng)濟狀況
家庭經(jīng)濟狀況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一直是研究者關(guān)注的因素之一。一些研究者認為經(jīng)濟狀況與主觀幸福感呈正相關(guān)。貧困大學生生活在最低生活水平線上,基本的需要尚不能得到滿足,因此其主觀幸福感水平明顯偏低。
3.主觀幸福感的培養(yǎng)策略
3.1培養(yǎng)人文素質(zhì)
人文素質(zhì)使人明了人的存在、價值和境界。人文素質(zhì)的高低,直接決定著人的道德文明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人對幸福的真實把握。大學生培養(yǎng)自身的人文素質(zhì),最直接方便的方法就是讀書。讀書給予人知識,知識給予人力量;讀書使人活得充實而快樂;讀書還能使人獲得一種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完善的人格力量。
3.2重視人格塑造
能提高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人格特點主要有:社會性、充滿活力、好奇、探索、開放、合作、富有愛心等,而相反,導致大學生幸福感降低的人格特點主要有:焦慮、擔心、對身體的關(guān)注、退縮、封閉、孤僻、嫉妒等,為此,大學生特別要注意做到以下幾個方面:(1)擁有積極的自我觀念。能體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并非總為他人喜愛,但肯定的、積極的自我觀念總是占優(yōu)勢。(2)能恰當?shù)卣J同他人。能認可別人的存在和重要性,既能認同他人又不依賴或強求他人。(3)能面對和接受現(xiàn)實。即使現(xiàn)實不符合自己的希望和信念,也能設(shè)身處地、實事求是地面對和接受現(xiàn)實的考驗。
3.3增進社會支持
針對當前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人際交往問題,可以采取以下策略緩解或解除:(1)謙虛謹慎,擺正位置。把大學生活作為一個新的起點,平靜地看待周圍的人和事,保持一種平和而理智的心態(tài),謙虛待人。(2)平等相待,真誠相處。善大,莫過于誠,熱誠的贊許與誠懇的批評,能使彼此間愿意了解、信任、傾訴、交心。(3)主動開放。一般來說只有主動開放表露自己的內(nèi)心,才能走進別人的心里,別人也才會對你報以相應的坦誠和友好的姿態(tài)。(4)心理互換與相容。當你站在別人的位置看問題時,就會了解別人的所言所行,獲得許多從未有過的理解,便會覺得心理上的距離縮短了。
3.4累積積極情緒
主觀幸福感的狀態(tài)理論認為,一個人是否感到幸福取決于他日常生活中幸福事件的多寡,即幸福等于各個幸福事件的相加。幸福事件使人體驗到積極的情緒,不幸福事件使人體驗到消極情緒。而一個人體驗的積極情緒越多,消極情緒越少,則他的主觀幸福感越高。因此大學生可以通過有意識地累積積極情緒來提升自己的主觀幸福感水平。
3.5調(diào)整期望水平
對當今的大學生而言,現(xiàn)實與理想的差距使一些大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心理落差,嚴重威脅到他們的幸福感。受社會、家庭的影響,大學生普遍對自己的期望值較高。當他們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或沒有得到別人的充分肯定時,就容易產(chǎn)生心理困惑甚至心理疾病。因此,對大學生而言,要學會調(diào)整自己的期望水平,確立適合自己的目標,縮小自身條件和理想目標之間的“缺口”。
3.6參加體育鍛煉
大量研究表明,運動鍛煉能產(chǎn)生積極情緒,減少抑郁和緊張,同時也有益于身心健康。因此,大學生要想提升自己的主觀幸福感,積極參加運動鍛煉不失為一條有效途徑。大學生在運動鍛煉時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運動鍛煉并非越多越好,鍛煉多長時間才能使人從中受益最大呢?Paffenbarger等人(1991)通過對1.7萬名哈佛大學畢業(yè)生16年
跟蹤調(diào)查得出結(jié)論:每天鍛煉30分鐘就能使運動的效用最大化[4]。第二,哪些鍛煉方式較好呢?大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許多人會感到精疲力竭,散步可以使大學生身心得到放松,從而緩解各種生活和學習的壓力。總之,大學生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只要經(jīng)常運動,快樂和健康就一定會經(jīng)常伴隨自己的左右。
參考文獻:
[1]吳明霞.30年來西方關(guān)于主觀幸福感的理論發(fā)展[J].心理學動態(tài),2000(4):23-28.
[2]李清,趙郁金.《Campell主觀福感量表在中國大學生的試測報告》.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0,8(4):225-226.
[3]唐潔,孟憲璋.大中學生主觀幸福感的比較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2,(4):316-320.
[4]Paffenbarger,R.S.,Hyde,R.T.,&Dow;,A.(1991),Health benefitsof physical activity,In B.L.Driver,P.J.Brown,
Benefits of Leisure,State College,PA:Venture Publis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