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衛(wèi)華
課外閱讀的視角定位
應該說,語文學習與做其他事情一樣都需要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課外閱讀教學不應是“深挖洞”,更應是“廣積糧”。課外閱讀量不夠,感性認識不足,哪來理性的飛躍?閱讀本質不是技能訓練,而是通過在大量的以了解內容或獲取信息為中心的課外閱讀中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言水平,點燃學生的感知想象力和思考創(chuàng)造力,照亮學生的心靈,釋放生命的力量。
課外閱讀的角色定位
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的核心是自主性。之所以特別強調自主意識,是因為觀念意識是指導人們實踐行為的基礎。只讓學生懂得答案、技巧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課外閱讀實踐中,在體驗內化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自覺指導自己學習的個人觀念體系。學生有了很強的自主課外閱讀意識,就會有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活動。教師可以適時創(chuàng)設一種專題課外閱讀的情境,強化學生自我意識,利用類似于專題科學探究的情景和途徑,讓學生主動閱讀、探索、發(fā)現(xiàn)、體驗,對大量的語言信息進行搜集、分析、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創(chuàng)造力。這種活動是建立在學生的自我意識、主動探索的基礎上的,學生認識活動的強度和力度要比單純接受知識大得多。這種創(chuàng)設專題情境的閱讀活動更關心的是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雖然也講求閱讀方法技巧,但更關注培養(yǎng)能力,特別是創(chuàng)造力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課外閱讀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教師不是不管,而是在整個過程中起主導作用,表現(xiàn)為導在活動前、引在活動中、評在活動后。教師指導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間接暗示。教師適時適當指導是舉足輕重的,有利于學生在高質量的指導下獨立完成活動任務,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課外閱讀的空間定位
如果學生課外閱讀空間呈開放態(tài)勢,那么學生必然會突破原有的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tài),在一種動態(tài)、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開放性的課外閱讀改變的不僅僅是學習的地點和內容,更重要的是它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空間的社會化、生活化,將使學生如魚得水,如鳥歸林,煥發(fā)出滿腔熱情。他們將用開闊的視野去審視海闊天空的大世界,去光顧五光十色的書海,去發(fā)現(xiàn)生活真諦。逼真的、多元的、開放的課外閱讀環(huán)境,使得學生能在特定的閱讀情境中展開學習,狹小的課堂變成廣闊的交際場所,課外閱讀不再是孤立絕緣的操作,而變成反復體驗、互動品嘗的過程,從而有利于培養(yǎng)能力,提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