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中的人物,既有對勇武尚力英雄人格的崇拜,又有對溫柔敦厚君子形象的贊美,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人格范型得以在《詩經(jīng)》中共存,反映了商周各自信仰觀念的差異引起的審美變化。從審美理想層面看,英雄蠻武是商早期游牧文化的積淀,君子人格則反映了周代禮樂文化精神和人文色彩。兩種文化的相互激蕩、融合,使《詩經(jīng)》中的人物形象趨于豐富和生動。
一.殷商游牧文化對《詩經(jīng)》人物形象的影響
殷商時期,人類是在血與火的格殺中,用近乎野蠻、殘忍的手段推動歷史逐步向理性之門邁進。當(dāng)時,生產(chǎn)力水平較低,各部落之間戰(zhàn)爭頻繁,人口數(shù)量的多寡和質(zhì)量直接關(guān)系到本民族的存亡,因而在對人的審美評判上,以碩大、健壯為美。
殷商先民注重外在形體的高大、魁梧,這與其尚武尚力的時代精神相一致。
由《商頌·長發(fā)》、《商頌·殷武》等詩篇可以看出,殷商人民對先祖的征戰(zhàn)殺伐行為,是一種由衷的歌頌與崇拜,他們更看重力量與勇氣,而并非內(nèi)在的道德,這是一種雖然原始但卻比較現(xiàn)實的審美標(biāo)準(zhǔn)。鄭、衛(wèi)、邶、鄘、陳皆處于殷商王畿文化圈的中心區(qū)域,深受這一審美風(fēng)尚的影響。
由這幾國“風(fēng)詩”可以看出,對男性的審美標(biāo)準(zhǔn)是英勇健壯、體格魁梧挺拔、相貌堂堂、眉宇軒昂,歸結(jié)為碩大健康?!多嶏L(fēng)·豐》贊男子“子之豐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將兮?!边@位女子開始沒有答應(yīng)求婚者,事后又后悔,想象中對方駕車來迎娶自己。她意中的這位情人長的怎樣呢?豐者,碩大豐隆之貌;昌者,盛壯孔武之貌,不外是高大健壯?!囤L(fēng)·簡兮》描寫的舞者是“碩人俁俁,公庭萬舞。有力如虎,執(zhí)轡如組。左手執(zhí)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錫爵。山有榛,隰有苓。云誰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萬舞是一種引誘異性的生殖舞蹈,因此身軀碩大魁梧、強勁有力的男子,更能吸引女子的注意,由此可以看出女子的擇偶標(biāo)準(zhǔn)是碩大貌美者?!缎l(wèi)風(fēng)·考槃》“考槃在澗,碩人之寬”,“考槃在阿,碩人之薖”,“考槃在陸,碩人之軸”。這里的碩人,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云:“《簡兮》詠賢者稱碩人,又稱美人。”稱賢者為碩人,那么這是一首賢人獨善其身、隱居自樂的詩,詩中賢人亦是高大之貌。
對女性的審美標(biāo)準(zhǔn)亦是如此。贊美女性美的經(jīng)典篇章莫過于頌美莊姜的《衛(wèi)風(fēng)·碩人》了,“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lǐng)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笔种咐w纖像初生白茅的嫩芽,皮膚白潤像凍結(jié)的油脂,美麗的脖頸像又白又長的蝤蠐,牙齒比葫蘆籽還整齊,額角方正娥眉細,一笑酒窩更多姿,秋水一泓轉(zhuǎn)眼時,多么令人沉醉!而她也竟是“碩人其頎”,“碩人敖敖”,身軀是高大豐滿的。《陳風(fēng)·澤陂》贊美自己意中的姑娘是“有美一人,碩大且卷”,“有美一人,碩大且儼”?!缎⊙拧ぐ兹A》“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嘯歌傷懷,念彼碩人。樵彼桑薪,卬烘于煁。維彼碩人,實勞我心……維彼碩人,實勞我心?!薄多嵐{》稱碩人為“妖大之人,謂褒姒”,幽王黜申后而喜愛的褒姒,亦是碩大之貌。
男子為何看重姑娘碩大這一特點呢?《唐風(fēng)·椒聊》對此做了最好的注腳,“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碩大無朋……彼其之子,碩大且篤”。椒多子,古人以多子為福。詩以香氣撲鼻、結(jié)籽頗多的花椒起興,旨在說明這位“碩大無朋”、“碩大且篤”的姑娘能夠子孫眾多、“宜其家室”。
二.周代禮樂文化對《詩經(jīng)》人物形象的影響
周人從殷商滅亡的教訓(xùn)中,看到了“天命靡?!?開始“唯德是輔”、“神道設(shè)教”。周禮在祭祀中的貫徹執(zhí)行,有效遏止了前代殷商先民的宗教狂熱,使祭祀活動變得有序、有度,逐漸理智起來?!暗隆钡某霈F(xiàn)和周禮的制定賦予了周人宗教思想的理想色彩,顯示了與商的神秘暴力色彩極大的不同。
周人理想的人格范型是“君子”?!熬颖鹊掠谟瘛?“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外表端正典雅,舉手投足合乎禮儀規(guī)范,情性稟賦穩(wěn)健謙和、溫厚友善?!洞笱拧恪贰皾鷿偻?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綱紀(jì)四方。”言周王威儀濟濟,左右諸臣捧著玉器,個個莊嚴(yán)恭敬。周王佩著精心雕鑿的金玉,勤勉地治理四方。君臣各有威儀,使整個朝廷肅穆容容。又如《大雅·假樂》“威儀抑抑,德音秩秩”,《大雅·既醉》“朋友攸攝,攝以威儀”,《大雅·民勞》“敬慎威儀,以近有德”等詩篇,可以看出周貴族更看重威儀與文德。
與君子相對應(yīng),對女子的要求是賢淑?!吨苣稀りP(guān)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陳風(fēng)·東門之池》“彼美淑姬,可與晤歌”,《鄭風(fēng)·有女同車》“彼美孟姜,洵美且都”,“彼美孟姜,德音不忘”。“淑”即善,善與美相對應(yīng),應(yīng)該偏重于德行的美好;“都”的含義是閑雅??梢?這些贊美女性的詩句,無一不在稱其貌美姣好的同時加上端莊、賢淑、文靜、閑雅等品行方面的頌美。
三.結(jié)論
殷商先民注重外在形體的高大、魁梧,以碩大、健壯為美,這與其尚武尚力的時代精神相一致。周繼承了殷商碩大、健壯為美的意識,同時更看重外在的威儀、內(nèi)在的美德,這體現(xiàn)了周人追求的“君子風(fēng)范”。商周文化的相互碰撞、融匯,使《詩經(jīng)》中的人物形象趨于豐富。文化的承傳與融合,兩種截然不同審美標(biāo)準(zhǔn)的共存,也為后人解讀詩旨增加了難度。從更遠的史文化角度來考察,將有助于文化意象的解讀及結(jié)論的合理性。
參考文獻:
[1]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
[2]朱熹.詩集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7.
[4]陳奐.詩毛氏傳疏[M].北京:北京市中國書店,1984.
[5]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9.
[6]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M].北京:中華書局,1986.
[7]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
[8]李澤厚.美的歷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4.
[9]王冠英主編.中國文化通史[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范瑞紅,女,曲阜師范大學(xué)體育科學(xué)學(xué)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