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安
摘要:初中英語教學大綱指出: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以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可見,良好的思想品質是中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我們教師在教書的過程中,必須注重教書育人,把思想教育滲透到教材和教學中去,使學生在學好英語的同時,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樹立正確的思想和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初中英語課教學必須努力挖掘教材中豐富的德育資源,提高滲透的計劃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講究滲透的藝術性,把德育自然地融進教學中,使學生對德育的認識和情感在教師的“潤物細無聲”中積少成多,從量變到質變中得到發(fā)展,從而達到寓“德”于“教”的目的。
關鍵詞:英語教學 滲透德育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試用)》中明確地要求,“教學內容要滲透思想道德因素,要寓思想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睂W生在學好英語的同時,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樹立正確的思想和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明確學習外語的目的,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及克服困難的意志和毅力。因而,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就要有計劃地體現(xiàn)在每堂課的教學中,體現(xiàn)在每課書的教學當中。但是,思想品德的教育不能靠空洞的說教和象貼標簽一樣的方式進行,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在教學中我根據(jù)英語學科的特點,結合教材的內容,自然地滲透在平常的教學中。隨時注意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生理和個性特點,采用學生易于特別是樂于接受的方式,使學生明善惡,知美丑,辨是非。同時注意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靜態(tài)的書本知識轉變?yōu)榻鉀Q多變的實際生活中的道德問題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美的熏陶,激發(fā)學生對科學文化知識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思維,使學生對德的認識和情感在教師的“潤物細無聲”中積少成多,從量變到質變中得到發(fā)展,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思想素質的目的。
一、結合日常用語,進行講文明、講禮貌教育
初中英語課本里的日常用語,大多是人們在日常交往中的文明禮貌的習慣用語。這些日常用語蘊含著極其豐富的道德美、自然美。教師在上課時要適時地對學生進行良好文明禮貌的教育。如,見面說,“Hi/Hello”;每天上課走進教室,“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Good morning, teacher.”、“sit down,please.”;下課,“Good Bye,class.”、“Good Bye, teacher.”等這些親密的用語,使師生之間的感情變得融洽與親密。同時也教育了學生在人與人之間見面要使用禮貌的用語。又如,根據(jù)英語習慣,凡麻煩別人,要先說:“Excus eme.”給別人制造了“trouble”時,說“Im sorry.”得到別人幫助時要說“Thank you”等等。如教學七年級下冊unit2“Wheres the post office?”單元時,課文中設計了許多的情景讓學生一起參與實踐,教學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師與學生一起把這些用語使用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又懂得文明、禮貌、社會公德的重要性。如學說, Excuse me. 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 I am sorry. Thanks a lot. May I do…? What can I do for you? Can I help you? Could you please…? Would you mind…? It doesnt matter. Glad to see you. Its very kind of you.等交際用語,不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會自覺摒棄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語言,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修養(yǎng),與人交往的水平和能力。通過文明禮貌語言的教育,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凈化了他們的心靈,增強了他們與人交往的信心和勇氣,使他們的日常用語趨向規(guī)范和得體。
二、遵守規(guī)章制度,講公共道德
在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5 SectionA
3a這一部分中很多關于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內容,教師可根據(jù)這一部分內容加強對學生遵規(guī)守紀教育,尤其是加強學生對學校紀律和社會公德的教育,通過以點帶面的教育方法,讓學生切身感受到遵守規(guī)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又比如在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7的Self CHECK的Section2的閱讀文章”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 的教學中,對文章中的一些遵守公共道德的例子,如:It is better to keep your voice down in public place.Would you mind joining the line? 的教學中,對文章中的一些遵守公共道德的例子,如:No Swimming, Dont touch, No smoking,No littering, No parking, Danger,No eating or drinking,Keep off the grass等,要求學生在公共場所要自覺遵守,這不僅是做學生的基本要求,也是一個公民的基本道德準則。在小學和中學的英語課文中呈現(xiàn)了許多公共標志,如:No Swimming, Dont touch, No smoking,No littering, No parking, Danger,No eating or drinking,Keep off the grass等,這些標志大多設計在圖書館、電影院、公園、、醫(yī)院等公共場所,在學習這些標志時,如果有條件,教師要盡量帶學生到公共場所親臨實踐,并讓學生監(jiān)督周圍是否有人不講公共道德。同時請學生用英語說出還可以設置哪些公共標志,并且讓學生說一說,練一練來加深印象。這種身臨其境的教學環(huán)境會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且教育效果比空洞的課堂說教更起作用。
三、運用教材內容,教育學生助人為樂、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多做好事的教育
《Go for it》九年級unit8“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這一單元里,是引導學生學習思考如何幫助他人,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在教此單元時,可先提問:“Have you ever helped other people ?”學生都回答“Yes.”表揚學生的同時,再引導學生談一談自己所愿意參加的公益活動,說一說幫助他人的方式。中學生可以去幫助小同學學習,教他們做作業(yè)、唱歌、跳舞,去幫助老年人,讓他們開心、快樂,幫助殘疾人解決生活上的實際問題等等。告訴學生這種“樂于助人,讓世界充滿愛”的良好道德情操是每個中學生都必須具備的,幫助別人其實是幫助自己。又比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4的閱讀文章中,教育學生要多幫助有困難的人,以后大學畢業(yè)后多到西部邊遠山區(qū)工作,幫助那里的人們改變他們的生活。讓學生知道幫助別人改變生活就是在幫助自己。從而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助人為樂、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多做好事的深刻道理和對自己的人生影響。
四、保護環(huán)境,拯救地球。(Saving the Earth)
在中學教科書“Saving the Earth”這一課講到了地球上的土壤正日漸沙漠化,空氣和水正遭到嚴重的污染,由于人類只顧眼前利益,大量捕殺一些珍稀動物,造成某些動物瀕臨絕跡,生態(tài)平衡遭到嚴重的破壞。根據(jù)課文內容,我讓學生在課堂上分別討論了兩個問題。
1.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earth now as a student?
2.Suppose you are a teacher ,a lawyer,,a worker, a manager and so on .What will you do in 20 years later? 這樣既創(chuàng)設了情境,激起了學生的參與欲,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達到了寓德育于英語教學的目的。讓學生知道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了解人類與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做到從小事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從自己做起。最后我來打出一段話作總結:“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make the world more and more beautiful, to let the fish swim in the clear water freely,to let the birds fly in the fresh air happily, to let various flowers and trees grow here and there.” 這樣學生既受到了思想教育,又受到了美的熏陶。在“The Green Hill”中講的是植樹造林的重要性,于是我結合在我國年夏季出現(xiàn)的特大洪澇災害,談到了綠化的長期性和緊迫性及保護生態(tài)的重要性,讓學生都爭做綠化和保護環(huán)境的衛(wèi)士。學生從課本上又發(fā)散性思維,想到了我自己該怎樣走環(huán)保的路?同學們提出要多植樹種草來保護環(huán)境,還提出要抵制那些用上好木材制成的生活用品等。
總之,課堂教學是德育工作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每個教師應該努力作到的。滲透只是手段,教育和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娜瞬?才是目的。作為一名教師,要真正使德育落到實處,使德育溶于教材,教師除了有極大的熱情,廣博的知識,高超的藝術,較強的德育能力,還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在教學中,既要強調語言知識的講授,又要注意德育的有機滲透。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學好知識的同時,提高思想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