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昊 楊 慧
授課如釀酒
人生如夢亦如電,授課如釀酒,何以解憂唯杜康,貪杯固無益,所幸授課如釀酒。
風客騷人為文養(yǎng)氣,氣盛則言宜,以詩言志,梗概而多氣。文章因時而著,歌詩緣事而作,或述懷抱,或托性靈,或諷世態(tài),或寓癡情,千奇萬巧,延及今世。此為語文課之五谷精華,釀酒之基也。
學高為師,才稟芳華,筆繪條理,唇辨因果,探微見著,舉一反三,狀難言之理如在目前,指不盡之意發(fā)散課外。深淺巨細,按需授教,聽說讀寫,久習生效,可以讀文言,背辭章;也可談觀點,析規(guī)則。唱念做打俱傳道,嬉笑怒罵皆動情,此為語文課之玉尊金鼎,釀酒之器也。
詩以言志,文以載道,不得之于心,一切徒勞。察當今之少年,精力旺健,思維敏銳,退則冥思幻想,進則云游異邦。圖書館好比身邊寶庫,因特網(wǎng)堪稱手頭利器,時尚潮流風起云涌,各類傳媒相繼出現(xiàn)。授課者當思去偽求真,化繁為簡,變知識為能力,促僵學為妙用,此為語文課之殫精竭慮,釀酒之情也。
然后酒入豪腸,七分借弟子發(fā)揮,三分靠教師升華,釀造享受型課堂。聽誦讀之聲,玩酒器也;悟寫作之技,觀酒色也;辨悲喜之境,嗅酒香也;思哲思之深,品酒韻也;通古今之變,論酒道也;發(fā)新穎之言,放酒歌也。師生互動,其樂也融融。授課似釀酒,醉翁之意不在酒,一曲新詞酒一杯。
悟三關,成大器
宋代青山惟政禪師說:“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乃至后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道盡人生認知之境界。應之于語文教學,或可解為教師成長必過之三關,淺析如下:
第一關:我是語文教師,學生向我學語文。
茫茫學海,三尺杏壇,或一生庸碌,或萬世師表,良有以也。做一名語文教師,必先明確專攻方向,語文也。必通曉語文精髓,明志傳道也。必深識明志傳道之通途,養(yǎng)氣立身、陳言務去也。自我定位要準確,鉆研領域要精深,聽說讀寫基礎要扎實,言傳身教要成為學生榜樣,這樣在教學中才能有的放矢,學生所學方可樂在其中,精益求精。
第二關:我是教師,而非宗師;學生隨我學語文,而非學我的語文。
冷觀世風,辛勤為師者固不在少,然好為天下師的“自大癥”確然有燎原之態(tài)。君不見,某專家言必稱“我與某名流交好”,某新秀動輒曰:“我改革了教法,我創(chuàng)新了理念?!蹦抽L者自喜道:“張三李四文騷斐然,考分卓異,豈非吾點石成金乎?”……殊不知這貪天之功的綺夢深深,斷送了多少語文教育中的真、善、美?自以為是的濃蔭會遮蔽格物致知的銳氣,沾沾自喜的暖風將熏醉虛心上進的韶華,年與時馳,多不接世,這樣的語文教師也免不了成為時間的笑柄。
故曰:真知面前,能者為師。聞道有先后,解惑無尊卑。學生所學所效均是傳世名典,何取于授課者哉?身為語文教師,勿以宗師自居,與時俱進做得失之鑒,平心靜氣做求知之梯,不求聞達于諸侯,若偶有意會,燭照幽微,或可欣然忘食,陶然忘情矣!
第三關:我正是語文教師,學生正是向我學語文。
為師一任,求學一生,成就一專,造福一代,悟透前二境界,正可做好本職,虛心完善。然后必發(fā)揮個性,獨開局面,留澤后學。如屈原之于宋玉,如歐陽修之于三蘇,如章太炎之于魯迅,如梁啟超之于徐志摩……為語文教師者或明于鑒賞,或勇于立德,或精于言辭,或長于書法,或勤于創(chuàng)作,或博于新知……若有心舍短取長,熔冶一爐,當有成大器之資也。大器者,一謂海納百川之教育巨匠也,一謂百煉成鋼之棟梁人才也。臻此三境者,師生互動,其樂融融,當穩(wěn)泛滄浪空闊,笑覽太山巍峨,指點明月飛鴻,揮灑錦心繡口,輔經(jīng)國之大業(yè),傳不朽之盛事。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胡昊,楊慧,教師,現(xiàn)居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