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新
思品課是讓學生把握道德認知的重要途徑,傳統(tǒng)的思品課教學將德育知識等同于一般學科知識,進行簡單化的灌輸和傳授,忽視了學生的情緒感受和情感品質在道德內(nèi)化過程中的作用,使思想品德課不能達到提高學生行為能力的目的。
在多媒體技術日趨成熟的現(xiàn)在,我們思品教師只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將抽象難以理解的內(nèi)容用計算機屏幕直觀地表現(xiàn)出來,輔以聲音、文字,就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思品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內(nèi)容具有理論性強、概念多等特點。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可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化抽象為具體,能有效地創(chuàng)設教學所需要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情緒反應,激發(fā)學生情感上的參與。如:《謙讓》一課中的“謙讓”這一抽象的道德概念,如果光進行理論性的談話,三年級的學生還難以真正認識和理解。老師在教學時,可將課后練習題中的《小黑羊和小白羊過獨木橋》的故事制成動畫課件,學生邊看邊畫,邊唱兒歌,很快就進入故事情境中,都為兩只小羊因互不相讓而一起掉進河里感到遺憾。這時,教師因勢利導,提出一個思考題讓學生改編故事:小黑羊和小白羊應該怎樣做才能安全走過獨木橋?學生情緒頓時高漲,紛紛發(fā)言。這時,教師再播放事先制作好的動畫課件:小黑羊和小白羊互相謙讓,先后過了獨木橋,并配上新編的兒歌:“兩只羊,相謙讓,你過橋后我再上,‘咩咩‘咩咩說再見。好像兄弟一個樣?!睂W生耳聽生動有趣的故事,眼看色彩鮮艷的動畫,口誦流暢順當?shù)膬焊?心想故事蘊含的道理,多種感官同時參與學習,興趣昂然,思維活躍。這時,教師再點擊畫面出現(xiàn)的字幕:“事事想著別人,處處為別人著想,把方便留給別人,這就叫謙讓。謙讓是一種美德?!边@樣,把抽象的道德概念通過多媒體,講得具體形象、真切感人,學生不但明白了什么是“謙讓”,而且懂得了怎樣做才是“謙讓”。
二、利用多媒體,拓展時空,形成思品教育合力
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僅限于課堂四十分鐘是不能達到教育目標的,學生存在于社會生活中,特別是當今的信息時代,傳遞信息手段先進,如果能利用多媒體手段,拓展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教學,并延展到家庭和社會,就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教學效果。如:引導學生看一些有教育意義的電影、電視,心知天下事,立志為人民;學校利用廣播傳遞小學思想品德課教育信息,強化常規(guī)教育和訓練;利用電教多媒體舉辦別開生面的主題班會,使班會由老師一人談為大家談或表演節(jié)目的形式,這樣興趣濃,收獲大。由此可見,利用多媒體,拓展品德課堂,增加知識密度,使學生博采眾長,集思廣益,可以彌補教科書內(nèi)容的不足,活躍學生思想,為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創(chuàng)新精神開辟新的途徑。正如贊可夫所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fā)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p>
三、利用多媒體,搭建橋梁,促進品德內(nèi)化
“ 知”是“行”的基礎,“行”又是“知”的深化?!爸敝笇А靶小?而“行”又反過來促進“知”的鞏固、提高和發(fā)展。然而學生在由“知”到“行”的轉化過程中,往往存在著一定的距離,表現(xiàn)為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言行不一,影響了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實效性。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計算機多媒體的運用,是將道德認識上升為道德行為的一座橋梁。
四、利用多媒體,啟發(fā)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素質教育的重點是改變教育觀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的創(chuàng)造能力。小學生年齡小,知識少,經(jīng)驗不足,對很多事情不能明辨是非,尤其是在科學與迷信這類問題中把握不好,鑒于此,我在教《要相信科學》一課時,讓學生根據(jù)圖片討論回答以下問題。1.小民為什么哭了?2.小民晚上發(fā)高燒是白天被貓嚇著的嗎?3.小民生病的原因奶奶和平平有什么不同看法?4.世界上有沒有鬼魂、神怪這些東西?5.通過小民的生病到醫(yī)生給小民治好病對此你得到什么啟示?學生通過看投影、思考討論,得出了正確結論。在此基礎上再啟發(fā)學生回顧一下社會上還有哪些反科學的人和事,同學們都爭先恐后進行發(fā)言,有的提到求神看相是騙術,有的提到迷惑群眾危害社會等。
信息技術將傳統(tǒng)的說教,灌輸變成了心靈的溝通與情感的交流,使抽象的道德要求變成了無形的激勵、自覺的行動。只要大家對信息技術有足夠的認識,巧用媒體,激活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就能達到思品課的教學目的,提高思品課的育人功能。
作者單位:遼寧省阜新市海州區(qū)西華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