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戀
摘要:在伴隨著以和諧社會成為主導提倡素質教育改革的今天,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如何更好地進行創(chuàng)造性教育,對我們教師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與老師之間建立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相當重要,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關鍵詞:學生為本;和諧;師生關系;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9)20021201お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和闡述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個科學命題,并把它作為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五項任務之一提到全黨面前,十六屆六中全會并指出:“注重促進人的心理和諧,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人們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詢網(wǎng)絡,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tài)?!秉h在十七大又提出“推動建設和諧社會”。國家要實現(xiàn)和諧社會目標,必須重視個體自我和諧這個基點。
作為在和諧旗幟下的當代教育,教師和學生是教育傳授中不克缺少的兩大重要部分,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教師作為教育的載體,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學習輔導以及學生以后的個人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其中起著潤滑劑的作用。
1當前存在的師生關系問題
1.1師生關系緊張
師生關系應該是一種和諧向上的關系,這樣才能產(chǎn)生強大的教育合力。但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視學生為被動的客體,是管轄的對象,不考慮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采用注入式灌輸法,用系列理性法則去規(guī)范要求學生,把學生一些不經(jīng)意間的行為一概斥為“越軌”,甚至常用 “高壓政策”制服學生。其結果,教師講的話學生聽不進去,教師要求的事,學生不認真去做。有時學生申訴理由時,教師沒有耐心去聽,學生不愿上某教師的課,教師也不愿教這樣的學生,以至產(chǎn)生對立情緒,互不理解,互不信任。于是,背后辱罵教師者有之,給教師起綽號者有之,與教師對著干的有之,個別還采取離家出走或自殺方式表示對教師的不滿。
1.2師生關系陌生
現(xiàn)實中,師生間好象有堵墻,教師不知道學生在想什么、干什么;課余教師主動與學生談心少了,家訪也不多見了;學生似乎也不愿和教師交往,見到教師也不愿打招呼;甚至躲著走。以前那個學生見到老師畢恭畢敬;對老師崇拜有加、感恩戴德的時代已漸離我們遠去了。 理論和實踐都已證明: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中的核心問題,和諧的師生關系就像正比例函數(shù)一樣,隨著親師性的增強,雙方能爆發(fā)出強勁持續(xù)的能量,產(chǎn)生積極的教育效益,否則,不但會造成教育投入的損耗,而且其隱形影響也是惡劣久遠的。
2導致不良的師生關系的原因
2.1歷史的原因
古代中國自有尊師之道,一日為師終身為師的理念,受到如此影響的教師認為老師就是老師,學生就是學生,師生平等,我們再能用什么手段去管教學生,制約學生。常常出現(xiàn)這樣一種現(xiàn)象,老師高高在上,學生被動的聽著課程,形成居高臨下,無意識中給學生一種心里壓迫感,同時對學生的個性的不能了解,不懂得學生的想法,這樣長期以往下去,學生容易產(chǎn)生不良情緒等一些過激行為。
2.2教師的原因
教師是一項光榮而又艱巨的事業(yè),但是存在的問題是教學積極性不高,教學方式老套,教學方式不對等。
一方面由于教育改革的相對滯后,教師危機感不強,主動學習深化自我的積極性不高,日益顯現(xiàn)出理論功底不厚、文化底蘊欠缺、技能提升不快的現(xiàn)象。另外一方面教師由于工作繁重等因素,社會生活信息嚴重不足。據(jù)調查表明,在計算機技術應用、流行時尚、暢銷書等方面教師明顯落后于學生。 因此學生對教師的信認度降低了。再次,教學方式單一,一直以一種填壓式教學為主導,沒有手段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調動不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學習容易出現(xiàn)視覺疲勞、聽覺疲勞,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的效率。
2.3學生本身的原因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學生發(fā)育加快,早熟情況尤為突出。在這個時期的學生心里和生理上發(fā)生著重大的變革,學生不愿意主動交流,習慣被動的安靜,隔絕交流,生活在自我的世界之中,難以自拔。學生的自我克制能力有限,自身心里也在發(fā)生強烈的變化,容易于周圍的人或事產(chǎn)生矛盾,長期以來容易產(chǎn)生自閉。
2.4家庭因素
社會經(jīng)濟的提高,全民收入的增加,許多家庭已經(jīng)進入小康水平,甚至超越并達到了另一個階段。在這段時期中的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上的一顆寶石,放在手心怕滑了,丟在外面怕涼了。這樣一種膩寵的愛讓孩子心中深深的砌筑了一道墻,孩子沒有經(jīng)受過沖擊,在與老師的沖突當中,即以對老師產(chǎn)生惡劣的印象,導致師生關系不能和諧。
3和諧的師生關系
學生是單純的,教師是進業(yè)的,學生是在形成世界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教師是在教學的基礎上來維護和知道學生成長的,學生和老師應該積極的面對和處理不良的師生關系,達到和諧的相處,共同進步的良好環(huán)境。
(1)建立師生間平等的人格關系。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倡“當仁不讓于師”,作為老師應該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師生的心與心之間的呼應就像人們在群山之中得到回音一樣,教師對學生心靈的高山呼喚,學生便在心靈深處回應。所謂尊人者,人尊之,也是這個道理。師生間平等的人格關系的建立必將推動著師生關系的發(fā)展,徹底消除師生間的隔閡。
(2)建立亦師亦友的新穎的師生關系,熱愛自己的學生,視學生為自己的朋友。經(jīng)常跟學生交換自己的看法,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盡可能多的和學生呆在一起,平時多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使學生認為你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愿意和你做朋友,有事愿意來找你商量。這必將有利于消除師生間的隔核。老師不僅是傳道者,更是學生的知心朋友。世界也許很小很小,心的領域卻很大很大。走入學生的心靈世界中去,就會發(fā)現(xiàn)那是一個廣闊而迷人的新天地,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難題,都會在那里找到答案。
(3)經(jīng)常表揚與鼓勵學生。老師的表揚或批評往往會給學生造成很大的影響,在學生的內(nèi)心起著重要的作用,也許直接左右著師生的感情。因此,學生在各方面稍有進步時,就要及時地、公開地給予表揚,讓他感到成功的喜悅,讓他們樹立一種成功的心理定勢,使他感覺到老師在關心著他,從而融洽師生關系,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出現(xiàn)缺點、錯誤的時候,應給予適當?shù)陌凳净蜻M行個別交流,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存在的缺點或錯誤,自覺地或在老師的督促下加以改正,切忌在公開場合加以訓斥,這樣會影響師生情感,難以使學生喜歡教師,更不利師生間的關系的改善。
(4)學生應該提高自己的主動性。擺脫自己身上圍繞著的光環(huán)的,提高的自己的意識主動能力,發(fā)散自己的思維,不驕不躁,努力的細心的和老師做好溝通,不要意氣用事,這樣會傷害教師,也傷害自己,同時拉遠自己和教師的距離,也不利于改善師生之間的關心。
綜上所述,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社會的要求,是國家的要求,同時也是每個學生、教師對自己的要求。尊重學生,愛戴老師,互利互助搭起學生和老師之間心靈溝通的橋梁,最終達到雙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