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倩
摘 要:對于每個學習鋼琴的人來說,傾聽能力和習慣的培養(yǎng)都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如果培養(yǎng)出好的傾聽能力,將會在漫長的鋼琴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承受各種挑戰(zhàn),使其對鋼琴音樂的領悟、音色把握等方面更加的準確、有意義。傾聽的訓練可以培養(yǎng)出很多好的素質,它不但能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也將展現豐富多彩的藝術人生。
關鍵詞:傾聽 鋼琴教學 音色 內心
對于鋼琴教學中具有核心地位和指導意義的聽覺訓練這個問題,在許多著名鋼琴音樂家、教育家的教學思想中都有所涉及。但對于傾聽的具體方式、方法、途經的創(chuàng)新性、科學性等方面都涵蓋的不夠全面。尤其是傾聽方法在多方位,多層次的講解,在鋼琴教學中如何全面、綜合地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和習慣等問題上沒有做出詳細說明。本文重點就在于引起大家對鋼琴教學中傾聽重要性的關注,了解如何通過具體訓練方法培養(yǎng)和提高傾聽的習慣和能力。
一、培養(yǎng)傾聽能力和習慣的重要性
鋼琴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就像俄羅斯的著名鋼琴家涅高茲所說的:“任何鋼琴演奏總是以發(fā)出聲音,‘制造出聲音為其目的,那么無論你彈奏的是練習曲還是藝術作品,彈鋼琴必然就是在聲音上下功夫。”但鋼琴音樂既沒有看得見的形象,也不是通過文字、符號和概念來進行表達,那么感受和創(chuàng)造鋼琴音樂的藝術形象,就必須以傾聽為基礎。而“傾聽”就是感受鋼琴音樂表達的是否到位、判斷“制造出”的聲音好壞與否的直接標準??梢赃@樣說,在鋼琴教學中具有核心地位和指導意義的就是傾聽的訓練。它是檢驗鋼琴音樂和聲音最有效的試金石。然而就是這個在鋼琴教學中至關重要的問題,向來是鋼琴學生關注又容易被忽略的問題。
鋼琴學生對于傾聽這一問題上往往有著不太正確或片面的看法,這就容易使鋼琴學習走入一個誤區(qū)。鋼琴雖是用手彈的,但是觸鍵本身只是機械性的動作。手即不能聽,也不能直接感受音樂的美。如何想要彈奏出所需的聲音,只能在頭腦的指揮下通過聽覺來鑒別。
傾聽可以直接檢驗學生在彈奏作品的過程中,有沒有表現出不同音樂作品的結構、有沒有表達出到位的感情體驗和音樂內涵、有沒有彈奏出美妙、多彩的音色。只有學會正確地傾聽,培養(yǎng)良好的傾聽能力和習慣,具備鋼琴音樂的審美聽覺,建立耳朵對鋼琴音樂良好的感受能力和鑒賞能力。才能進一步感受和理解鋼琴音樂并創(chuàng)造出美妙、多彩的聲音。傾聽既然是如此的重要,我們也就必須把提高傾聽能力的訓練作為鋼琴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進行練習,并將技術的訓練與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同步進行。
二、在鋼琴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傾聽能力和習慣的具體做法
(一)第一個音就學會聽,注重學琴之初的啟發(fā)傾聽
鋼琴學習的入門方法有很多。目前來看,鋼琴教學一般都以斷奏作為入門方法:斷奏的開始是以單音作為元素,一個個地進行練習,如:臂力自然落下——手指支撐——手腕自然提起?,F在問題就是學生同樣都在做這個入門練習,但聲音效果卻有不同。關鍵就是缺少一個步驟:在彈奏前啟發(fā)學生注意傾聽聲音的持續(xù)和共鳴。
練習的先決條件是保證學生從肩部到指尖,包括手臂、手腕和掌關節(jié)在內,絲毫不緊張,始終保持柔韌性;手指第一關節(jié)應總是準備好的,就像是前線的士兵一樣,因為音色的決定性因素是指間的觸鍵,而其余的部分如:手、手腕、手臂、肩、背部都屬于后方,應當很好地將他們組織起來。練習時,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傾聽來鑒別聲音的好壞。像這樣:臂力自然落下——手指支撐——傾聽聲音的共鳴效果——手腕自然提起。這里要強調的就是:練習的正確與否必須通過對聲音的傾聽來檢驗,從彈奏第一個音就要學會傾聽,這是以后所有傾聽訓練的前提。
(二)對于作品不同類型結構,對樂曲層次進行傾聽
1.在主調音樂中,對旋律的傾聽,突出旋律指導傾聽
在主調音樂中,旋律占主導地位,它是音樂的靈魂。在彈奏之前,內心要先有音響和符合旋律的情緒。因為沒有準備的耳朵是聽不出任何彈奏效果的。要指導學生傾聽旋律彈奏時,觸鍵是否較深、力度是否較強。傾聽旋律線條是否彈奏的優(yōu)美動聽,它的力度變化和音色變化上應體現出樂曲的性質。需要在練習時著力勾畫出主旋律,旋律的流動曲線要保持完整性和流暢性。傾聽一下樂句的句尾,是否自然漸弱,處理好樂句之間的關系??梢栽囍煤苈乃俣葋韽椬鄡?yōu)美的旋律性的句子,傾聽和欣賞句子的美感、旋律性以及表現力。
如果是由雙音構成的多聲部旋律,在演奏時一般應突出高聲部。支聲部旋律是主旋律的呼應和補充。它雖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但應與主旋律聲部相互協調,對主旋律起到修飾和充實的作用。要注意聲部之間的平衡,處理好旋律聲部和支聲部的恰當關系。如果是和聲性旋律,和聲伴奏對主旋律起烘托作用,不能夠喧賓奪主。找出隱藏的旋律,使優(yōu)美的旋律浮現在和諧的伴奏之上。
2.對復調音樂的傾聽,突出聲部的平衡
在眾多的鋼琴文獻中,復調音樂都占有重要地位,巴洛克時期以復調音樂為主,即使在浪漫派及現代作曲家的鋼琴作品中,同樣有大量復調因素存在。在主調音樂中穿插支聲部,使作品豐滿、多層次。對于鋼琴作品中的任何復調音樂來說,都應是多層次的。想表現復調音樂的多層次,就需要鋼琴聲音在力度使用上的多樣化,也就是要讓耳朵掌握鋼琴全面的音色。所以,最先要做得就是指導學生傾聽聲音在力度使用上的多樣化和掌握鋼琴所有的音色變化。
在復調音樂中,力度的運用十分講究。它能表達各種各樣的情感,產生豐富的音樂形象的對比和發(fā)展。就像一個好的演奏者,在力度的運用上必然會是非常精彩的。但是力度的強弱,在變化的程度上并沒有具體的規(guī)定,也就是沒有明確規(guī)定多少分貝算是強、多少分貝算是弱。
在其后的復調音樂彈奏中,應傾聽是否把主題、答題和其他伴奏聲部都彈奏的富于表情且獨立自主。復調音樂的基本傾向是各聲部之間的反向進行,當然這只是在二聲部樂曲才完全是這樣進行。
如巴赫的《升C大調賦格》:
■
3.對和聲音樂的傾聽,注意和聲性的旋律
和聲是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時代、不同作家對和聲的運用也不同。19世紀的作品把旋律當作一組和聲的表層來對待,和弦最高音成了旋律音,彈奏時注意傾聽和聲進行中的旋律線條。20世紀初德彪西,他深受當時的文學與繪畫中印象主義、象征主義影響而創(chuàng)作了一種十分獨特的和聲與音樂結構的體系。所以他的作品就要傾聽和聲色彩,用不同的手段彈奏出變化。學習作品是需要注意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鋼琴音樂中,和聲進行是以織體的形式出現,尤其是在分解和弦構成的作品中。所以我們在彈奏時,和弦的幾個音不能彈得一樣強,要傾聽和聲的變化和它瞬息變換的色彩。
如肖邦《前奏曲》Op.28,No.20:
■
4.對節(jié)奏的傾聽,聽節(jié)奏的韻律
對鋼琴教學來說,樂曲節(jié)奏的正確彈奏是十分重要的,它是音樂的骨骼。它與“力度”同為表達音樂語言“語氣”的重要表現手段。它的處理根據作曲者所要表現的內容、所要表達的情感的需要而定,如果偏離音樂所需的節(jié)奏,就會損害或者歪曲音樂形象。脫離了音樂的內容去說快、慢、弱、強,最終是要步入歧途的。節(jié)奏的韻律使音樂富有活力,也是音樂風格的一個重要體現。這些都要通過多傾聽、多感受來培養(yǎng)出內心的節(jié)奏韻律。一些節(jié)奏要通過傾聽來調整手的感覺。
如肖邦《降E大調圓舞曲》:
■
5.要發(fā)自內心地傾聽鋼琴音樂,培養(yǎng)內心聽覺
鋼琴音樂是一種善于表現和激發(fā)感情的藝術。也就是說,傾聽自己彈奏的過程就是對音樂的感情內涵體驗的過程。無論是對于普通的學生,還是對于演奏家來說,感情體驗都是鋼琴音樂中不可缺少的心理要素。鋼琴音樂又是一種善于抒情的藝術,音樂作品中有著豐富而深刻的感情內涵,只有當學生的感情活動與音樂作品蘊涵的感情相互交融、發(fā)生共鳴的時候。才能稱之為從內心傾聽音樂。因此,準確、深刻和細致地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感情內涵,是學生從內心傾聽音樂基本前提。
學生對音樂中表達的感情真正從內心傾聽里有所體驗,感情能夠在彈奏的過程中隨著音樂的進行而起伏、變化。傾聽自己彈奏,對作品的意境、情緒、和音樂形象把握準確。尋找出與其匹配的音色和彈奏方法,有語氣的進行音樂的各種表現。這一切都要通過內心的傾聽來對彈奏出的鋼琴音樂進行衡量,然后進行適當調整,最終符合樂曲情感上的表達。
三、用哪些具體方法訓練和提高傾聽的綜合能力
(一)通過教師的指導培養(yǎng)初期聽覺
老師在學琴初期對學生傾聽的指導是尤其重要的。一開始就要讓學生了解鋼琴能發(fā)出的各種聲音,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開始實際的傾聽訓練。
在彈奏前先保持自然和安靜,擁有獨立安靜的環(huán)境是十分重要的“傾聽”環(huán)境。學生做好“靜聽”的準備。保持寬松自然的情緒。其次,適宜的鋼琴資料是學生“愛聽”的必備條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初期的“傾聽”活動中,可以通過景象描述使學生們無意的注意逐步轉向對鋼琴音樂的有意關注,并初步了解和體會到景象變化與聲響效果間的一定聯系。待學生們有了一定的聽覺能力后,就采取不依賴景象描述的效果,單一的傾聽鋼琴音樂題材。學生們從帶有暗示性的傾聽轉向富有個性的自我欣賞中,從而激發(fā)學生們愛聽、樂聽、會聽的情感欲望。其次老師的欣賞性指導方法是學生們“樂聽”的關鍵。幫助學生,真正地感受的鋼琴音樂中的內容。
(二)通過自我反思習慣傾聽的主動性
學生要學會傾聽自己的彈奏,根據聽到的效果作適度的調整。學會分析,看看自己的演奏是否恰當??梢圆捎谩奥殹钡姆绞?。我們所說的“慢練”是一種“用腦、用耳”的慢練。將譜面上的音符等一些記號在鍵盤上充分、準確地彈出,這些都可以通過慢練的方式來改善。但應該注意的是學生在練習前,利用充分的時間將曲目中哪些地方怎樣傾聽演奏和不明晰的地方進行研究。根據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練習,即整個速度很慢,但大腦和耳朵反映速度很快,養(yǎng)成提前準備的習慣。也就是把自己的大腦和耳朵叫醒。
學生可以跟著樂譜傾聽音樂,追蹤主題去聽音樂,按照曲式結構去聽。每次練琴時,集中去聽一方面,如旋律、低音、和聲等,在逐步擴展使自己的聽覺能集中的傾聽整體的演奏。這將在提高了聽覺能力的同時也提高耳朵的積極性,養(yǎng)成自覺傾聽的好習慣。
(三)通過各種學習交流幫助提高傾聽的能力
通過示范帶等音像材料對所要彈奏的作品各個方面都建立最初的、正確的聽覺概念和感受。這種對音樂最初的聽覺概念、感受是打開表現鋼琴音樂的鑰匙。學生要在傾聽示范帶的同時對這部作品進行整體把握,使聽覺這種素質訓練成為鋼琴音樂探索的工具,改善以往練習鋼琴曲的思維方式。參加音樂會,用心傾聽優(yōu)秀鋼琴家的演奏。這里所指的是經常性地去音樂廳欣賞具有較高藝術水準的音樂會,尤其是鋼琴獨奏、重奏、協奏等音樂會,能夠使耳朵在現場切身感受鋼琴音樂和演奏藝術的無窮魅力,開闊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經常性地安排、組織學生自己的各種形式的鋼琴音樂會,也就是觀摩會。促使他們走出琴房和教室,步上鋼琴演奏的舞臺,展示自己勤奮學習的豐碩成果。
鋼琴音樂是通過人的耳朵進入心靈,所以一定要有好的聽覺素質。對鋼琴教學中的聽覺訓練關鍵是要以科學性、開放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觀念鍛煉,培養(yǎng)傾聽的能力和習慣。讓我們從自己的心靈中表現和創(chuàng)造鋼琴音樂。以上是平時練習的點滴經驗,不足之處希望能夠得到各位老師們的指正。
參考文獻:
1.涅高茲.《論鋼琴表演藝術》[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6.
2.李妲娜.《奧爾夫教學法》[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
3.曹理.《普通音樂教育學概論》[M].北京:北京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
4.魏廷格.《鋼琴學習指南》[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
5.但昭義.《少兒鋼琴教學與指導》[M].四川文藝出版社,2008.
6.楊俊.《鋼琴演奏與教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7.戴維布魯斯.《卡薩爾斯論演奏藝術》[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8.童道錦,孫明珠.《鋼琴教學與演奏藝術》[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9.石蘊珠.如何培養(yǎng)傾聽的能力和習慣[J].鋼琴藝術,2004(9):38.
作者簡介:孫倩(1983-),女,漢族,山東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教育基本理論
作者單位:山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