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曉慧 李龍平
摘要闡述了設施果樹的栽培原理,介紹了設施果樹栽培的關鍵技術。以期為設施果樹的栽培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技術參考。
關鍵詞設施果樹:栽培原理:關鍵技術
中圖分類號S6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5739(2009)16-0212-02
設施果樹栽培是人為創(chuàng)造適宜果樹生長發(fā)育的環(huán)境條件,以促使果樹提前早發(fā)芽、開花結果。但設施栽培技術及模式化管理與自然栽培相比區(qū)別較大,現(xiàn)將果樹設施栽培的基本原理及關鍵技術介紹如下。
1設施果樹的栽培原理
設施果樹栽培的管理方式有別于露天栽培。在自然界,落葉果樹都是由于外界環(huán)境不適宜于其生長發(fā)育而處于被迫休眠狀態(tài),而設施栽培是人為創(chuàng)造可控的適宜果樹正常生長發(fā)育的環(huán)境條件,促其生長發(fā)育,把果樹生長期提早的一種栽培方式,進行反季節(jié)生產,加強對其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的研究和探索,是最適宜當?shù)刈匀粭l件的栽培技術。
2設施栽培關鍵技術
2.1設施果樹品種選擇技術
2.1.1品種選擇原則。設施果樹品種選擇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栽培的成敗。品種在設施栽培中尤為重要,一般選擇下列類型的品種:一是選花芽形成快、促花容易、自花結實率高、易豐產的品種;二是以鮮食為主,選個大、色艷、酸甜適口、商品性強、質量好的品種;三是選適應性強、尤其是對溫濕環(huán)境條件適應范圍寬、耐弱光且抗病性強的品種:四是選樹體緊湊矮化易花早果的品種。
2.1.2適宜當?shù)匕l(fā)展的優(yōu)良品種。設施桃樹品種有曙光、五月火、瑞光2號、早紅密等;設施葡萄品種有京秀、無核白雞心、矢富羅沙等;設施杏樹品種有金太陽杏、凱特杏等;設施李子品種有大石早生、早美麗等。
2.2設施果樹的低溫需冷量和破眠技術
低溫需求量是決定扣棚時間的首要依據(jù)。只有當果樹滿足其需冷量,通過自然休眠后,扣棚才能使果樹在設施條件下正常生長發(fā)育。
目前大多數(shù)專家認為果樹完成自然休眠的最有效溫度是0~7.2℃的低溫累積小時數(shù)(稱為需冷量),而10℃以上或0℃以下的溫度對低溫需求的累積基本無效。一般說,桃的需冷量在800~1200h,杏的需冷量為500~900h,李子的需冷量為700~1000h,葡萄的需冷量為1000~1500h。
生產實踐中,常采用“人工低溫集中處理法”,即當深秋季節(jié)平均溫度低于10℃時(一般7~8℃),開始扣棚保溫,大棚除覆薄膜外還要加蓋草簾或草苫,只是草苫的揭放與正常保護時正好相反,夜晚揭開草苫,開啟棚內風口作低溫處理,白天蓋上草苫并關閉風口,保持夜晚低溫。大多數(shù)落葉果樹按此種方法集中處理20~30d,便可順利通過自然休眠,以后進行保護栽培即可。在寧夏深秋,初冬氣溫低,累積量時間長。因此扣棚通過自然休眠的時間短。當進行保護栽培時氣溫低,需棚內加溫,正常情況下均在12月底扣棚升溫。目前生產中用人工方法代替低溫隨時打破休眠的技術,在葡萄生產上用石灰氮打破休眠。石灰氮是氫氨基化鈣,葡萄經石灰氮處理后,可比未處理的提前20~25d發(fā)芽,且發(fā)芽整齊。使用前用1kg石灰氮對5kg 40~50R2的溫水放入桶或盆中,不停攪拌,充分浸泡2h以上使其均勻成糊狀,且加入適量展著劑,然后用小毛刷取適量均勻涂抹在結果枝部的兩側芽眼處,涂抹長度為枝蔓的2/3,涂抹后的枝蔓順行貼到地面蓋薄膜保濕3~5d。
2.3果樹設施環(huán)境調控技術
果樹設施栽培為植株生長創(chuàng)造了特殊的可控小區(qū)環(huán)境,而不是對露天自然條件的簡單模仿和移植,因此,不同地域、不同樹種、不同品種的最適宜環(huán)境模型不相同,應根據(jù)當?shù)貤l件區(qū)別對待、靈活調控。影響果樹設施環(huán)境的因素主要是光照、溫度和濕度。
2.3.1光的調控針。針對果樹設施內光照強度弱、光譜質量差、光照時間短的特點,在光照因子的調控上具體措施有:①選擇透光率高的覆蓋材料。常用有普通、無滴、溫反射、復合功能棚模等,可根據(jù)經濟狀況選用。②棚室結構要合理。在保證環(huán)境條件下便于調控、堅固耐用、抗性較強的基礎上,適當降低棚體高度,以增加果樹下部光照。盡量減少支柱、立架、墻體等附屬物的遮光擋蔭。③鋪設反光地膜,在棚內地面或墻體掛豎鍍鋁膜,利用反射光增強光照。④人工補充,常用光源有熒光燈(4~100W)、水銀燈(350W)、齒化金屬炎(400W)等。⑤選擇適宜的樹體結構。⑥加強對樹體的綜合管理。
2.3.2溫度的調控。棚內升溫初期一定要逐漸進行,切忌升溫過猛、過快,并注意在扣棚前10~15d先覆蓋地膜,增加地溫,以保證根系極早活動,向上供應水分。溫度升降的主要方式是揭簾、通風控制。不同樹種在不同生育期的溫度需求見表1。
2.3.3濕度的調控。設施內空氣濕度的調節(jié)仍較傳統(tǒng),濕度過高時可通過風口放風降濕;濕度小空氣太干燥時,主要通過地面澆灌和空間噴霧來調節(jié)。土壤濕度的調節(jié)主要采用控制澆水次數(shù)和每次澆水量來實現(xiàn)。不同樹種不同時期控制的相對空氣濕度見表2。
2.4提高設施果樹坐果率的技術
2.4.1養(yǎng)根牡樹,提高貯藏營養(yǎng)。特別是建園時,必須進行帶狀(80cm×80cm)或穴狀(80cm×80cm×80cm)的改土培肥。注重有機肥進行1年1次集中施入,保持養(yǎng)分的均衡供應。
2.4.2適時扣棚,切勿超年生產。超早扣棚加溫,果樹沒有通過自然休眠,經保溫后花勉強開放,但花不整齊,尤其是花粉生活力大幅降低。因此,設施果樹栽培時,果樹必須完成自然休眠,才能進行保護生產、正常開花結果,實現(xiàn)豐產。
2.4.3人工授粉。栽植時配置授粉樹,同為主栽品種,可隔行定植,一般主栽品種與授粉樹的比例為4:1,花期用“雞毛彈子”,即授粉或人工點授,有條件的地方可建立“花粉貯備制度”就是先采集露天自然條件下的花粉,貯存于0~-20℃(-20℃為最佳)的低溫下,待棚內花期開放時采用人工點粉、噴粉等方法授粉。
2.4.4棚內放蜂?;ㄆ谂飪确琶鄯浠虮诜溥M行輔助授粉,目前提倡壁蜂授粉效果好,飼養(yǎng)管理簡單,值得設施果樹栽培大力推廣。一般每棚放置蜜蜂1~2箱,壁蜂100~200頭。
2.4.5噴生長調節(jié)劑。在花期噴0.3%硼砂+0.2%尿素、0.2%磷酸二氫鉀或300倍稀土微肥2~3次,均可顯著提高坐果率。
2.5設施果樹的控長技術
2.5.1限根生長。根系是決定果樹生長發(fā)育的主體器官,通過調節(jié)設施果樹根系的分布、類型和生長節(jié)奏,可以較好地控制地上部的生長發(fā)育。限根主要是限制垂直根、水平根的數(shù)量,引導根系向水平方向生長,促進吸收根的發(fā)生。限根的方法有:①果樹淺,在栽植時,根莖要高于地面2~3cm。②起壟。是限根生長最為方便有效的方法。栽植時先起壟,以提高地溫,促進吸收根大量發(fā)生,有利于樹體矮化緊湊、易花早果,也利于果園管理和更新。③容器限根。是把果樹植株栽于單個容器中,然后建棚進行設施栽培。常見有陶盆、袋式、箱式3種類型。其他限根技術還有底層限制、根系修剪等方法。
2.5.2噴生長調節(jié)劑。生產中常于揭棚后,經過修剪整形促花生長,為控制生長促進花芽形成而采用的技術,生長中使用最多的是在7月對樹冠噴100~200倍15%的多效唑、PBO等抑制劑,蘸新梢頂尖,控制旺長,以達到控冠促花的目的。
2.6設施果樹樹體綜合管理技術
同露天自然栽培相比,設施果樹在樹體綜合管理技術上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提高土溫,使地上地下生長發(fā)育一致。扣棚前30~40d棚內地面全部覆蓋地膜。②扣棚至開花前,枝梢噴1%~3%尿素1~2次,促進花芽發(fā)育。③根據(jù)樹體、品種特性及定檀密度,采用合理樹形。核果類采用“丫”字形、開心形、鈁錘形。④正確采用修剪技術。冬剪以疏為主,主要疏除擋光大枝、外圍競爭枝、弱枝。多保留中短枝,及時回縮復壯結果。增加棚內修剪次數(shù),及時抹除萌芽和摘心,疏除稠密的副側枝和無果枝,節(jié)省養(yǎng)分,改善通風透光。⑤必須進行人工授粉。一般流動授粉或點授花期進行2~3遍,提高坐果率。⑥適時疏果。堅持壯枝果的原則,疏去過晚花。花后3周去除畸形果、小果,雙果留1個,一般長果枝留1~4個,中短果枝留1~2個,盡量留側果。少留背上果和背下果,留果間距15cm左右,做到果實分布均勻。⑦加強葉面補肥,坐果后每隔10~15d進行葉面噴肥,前期以氮為主(0.2%尿素),后期以磷鉀肥為主(0.3%磷酸二氫鉀)。⑧肥水管理。秋施有機肥,施肥量較露天栽培增施30%,以利改土,培養(yǎng)壯樹,增加貯備;適當減少和控制無機肥的使用數(shù)量,約為自然條件下的1/3~1/2;由于自然蒸發(fā)量減少,應減少棚內果樹的澆水次數(shù)和數(shù)量,避免大水漫灌。⑨病蟲害防治。棚內病蟲害除用化學農藥防治外,蟲害主要用農業(yè)措施防治。如棚內掛黃板、主干涂藥環(huán)、人工摘除蟲梢。⑩高度重視揭膜后的樹體管理,采用重回縮,促發(fā)1級枝條生長量,控制多級萌發(fā)和旺長,促進花芽形成,提高花芽質量,保證枝條壯實,養(yǎng)分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