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麗 鄒慧茹
摘 要 目的:探討顱腦損傷并行氣管切開術后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方法:對2006年6月~2008年5月收治的50例顱腦損傷患者行氣管切開術的護理資料進行了回顧分析。結果:本組50例患者經(jīng)過臨床治療和有效護理干預后,全部患者的意識狀況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結論:加強對患者意識、瞳孔、生命體征的觀察,做好患者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統(tǒng)功能的護理,執(zhí)行醫(yī)囑治療方案,可減少患者的死亡率。
關鍵詞 顱腦損傷 氣管切開 護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65
顱腦損傷在臨床上很常見,主要是頭部外傷后即刻發(fā)生意識喪失,并伴有不同心理癥狀的出現(xiàn)[1],因此對病情需要的患者必須及時做氣管切開術,并做好術后的有效護理措施,以保證患者的生命?,F(xiàn)將我院收治的顱腦損傷并氣管切開患者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本組資料選擇我院2006年6月~2008年5月收治的50例顱腦損傷患者,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齡14~65歲?;颊叨酁榻煌ㄊ鹿蕚朐簳rGCS評分3~8分。CT掃描均證實不同程度腦損傷。由于患者在年齡、性別、職業(yè)、文化程度及社會因素等不同,所以患者各自心理表現(xiàn)、承受能力、反應方式等也就不同[2]?;颊咝愿耖_朗22例;表現(xiàn)精神緊張恐懼的10例;易急躁偏激者6例;心情壓抑焦慮有8例;認為無所謂的有4例。有的患者同時兼有幾種類型的混合表現(xiàn),由于出現(xiàn)不良心理,腦挫裂傷患者癥狀常反復發(fā)作,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通過臨床采取氣管切開術救治措施以及護理后,患者住院2~4個月均康復出院,無死亡報告。
方法:必要時護士要行氣管內(nèi)插管,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并立即吸氧,開通靜脈通道,及時使用降顱內(nèi)壓藥物。常規(guī)檢查血壓、脈搏和呼吸等生命體征,注意患者意識形態(tài)的改變,觀察雙側瞳孔的大小、形態(tài)、對光反射以及肢體腱反射體征?;颊呔蓄^顱CT或核磁共振(MRI)檢查,以確定腦損傷的程度。
判定標準:①輕型:患者傷后昏迷在30分鐘以內(nèi),有輕微頭痛、頭暈等自覺癥狀,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CSF檢查無明顯改變。②中型:傷后昏迷在12小時以內(nèi),有輕微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陽性體征,體溫、呼吸、血壓、脈搏有輕微改變。③重型:傷后昏迷12小時以上,意識障礙逐漸加重或再次出現(xiàn)昏迷,有明顯神經(jīng)系統(tǒng)陽性體征,體溫、呼吸、血壓、脈搏有明顯改變。④特重型:腦原發(fā)損傷重,傷后昏迷深,有去大腦強直或伴有其他部位的臟器傷、休克等,已有晚期腦疝,包括雙側瞳孔散大,生命體征嚴重紊亂或呼吸已近停止。
統(tǒng)計學方法: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
護 理
常規(guī)護理:嚴密觀察患者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征的變化,這也是反應患者病情變化的重要指標之一。如出現(xiàn)血壓下降、呼吸深慢、脈搏緩慢,多提示腦疝的早期表現(xiàn)。因為患者意識的改變與腦損傷的輕重密切相關,在護理上通過對格拉斯評分來判斷意識障礙的程度,為早期診斷治療提供依據(jù)。如瞳孔進行性散大,光反射消失,并伴有嚴重意識障礙和生命體征變化,提示顱內(nèi)血腫或腦水腫引起腦疝的表現(xiàn)。如果患者出現(xiàn)生命體征不平穩(wěn),輸液的速度不要過快,否則易引起肺水腫或腦水腫。
心理護理:由于病人對本身疾病預后不了解,擔心腦損傷后會有后遺癥,所以思想顧慮較重,壓力很大。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在尊重患者的同時,及時對患者耐心解釋,詳細介紹醫(yī)院的制度和環(huán)境,用親切、和藹的語言熱情與病人交流溝通,仔細觀察患者的語言、神情以及動作,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掌握病人的不良心理,針對性地采取心理護理措施。并做好宣教工作,讓患者對該疾病的治療、預后以及護理過程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消除患者的緊張心理,增加對生活的自信心。對于壓抑和焦慮的病人,護理人員要與患者家屬共同做好減輕心理壓力的工作,以體態(tài)語言感化病人,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做好患者的思想疏導,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消除患者焦慮心理。同時做好患者的基礎護理、生活護理以及飲食護理,使他們盡快擺脫孤獨、焦慮、絕望的心理。采用治療成功的病例,向他們介紹有關治療和護理知識,使其積極配合治療。
呼吸道護理:患者取仰臥位,頭偏向一側,稍后仰。密切觀察和記錄患者的呼吸情況,若發(fā)現(xiàn)呼吸困難,應立即查看套管及呼吸道有無梗阻及壓迫,及時清除套管內(nèi)的分泌物,避免咯出的分泌物再度吸入或阻塞呼吸道,預防肺部感染。氣管內(nèi)吸痰時,要注意無菌操作。長期帶管者可每2周更換1次。必要時采用霧化吸入,用生理鹽水4ml加入慶大霉素8萬U、α-糜蛋白酶1000U,20分鐘/次,3次/日,氣管內(nèi)滴藥1次/2小時,霧化器應專人專用后及時消毒。另外盡量減少家屬探視及陪護,保持病室清潔與通風,并做好空氣消毒,每天用紫外線照射2小時。一次性吸痰管用后棄之,對氧氣管、濕化瓶每天要更換和消毒1次。由于患者的人工氣道不能充分濕潤,使呼吸道黏膜干燥,導致呼吸道機械性改變,降低了呼吸道的彈性,嚴重者可造成肺不張及增加VAP地發(fā)生率[3],因此,保持患者呼吸道充分濕化非常重要。濕化的效果應使人工氣道對溫度、濕度達到維持呼吸道纖毛活動的生理要求,預防氣道水分丟失過多所致的分泌物黏稠和排除障礙??刹扇∈覂?nèi)加溫或加濕,使室溫保持在20℃左右,相對濕度保持在60%左右,可用食醋熏蒸及有效地霧化吸入,套管處要覆蓋雙層生理鹽水浸濕的紗布,即起到濕化空氣,又可防止異物和灰塵吸入。
飲食護理:由于病人長期不能進食、消化和吸收功能大大增加,所以應給予患者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流汁食物。食物應每4小時1次,護士協(xié)助由胃管緩慢注入,注入食物的溫度不要過高或過低,過高可引起食道和胃粘膜燙傷,過低則引起消化不良性腹瀉。
口腔護理:雖然患者的氣管被切開及插胃管等治療,使患者不從口進食,口腔內(nèi)也沒有食物殘渣,但唾液中仍含有蛋白質,如果不清潔,就會引起口臭,再加上唾液分泌減少,口腔自潔作用低下,很容易引起口腔感染。因此要加強患者口腔的護理,每天用浸有含漱液的棉球擦拭牙齒的各面、上腭、兩頰內(nèi)側與舌面。對長期昏迷、鼻飼患者,每天用0.9%生理鹽水做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濕潤,使病員舒適,預防口腔感染等并發(fā)癥,必要時可在口唇涂抹油性物質,以防干裂。
拔管:當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可考慮拔管。拔管前做堵管試驗,即堵管一晝夜后,病人無任何不良反應即可拔管;拔管后傷口用干紗布覆蓋,1周后即可自行愈合。
吸痰注意事項: 吸痰時嚴格無菌操作,吸痰管每次要更換,口、鼻腔與氣管內(nèi)吸痰管必須要分開。吸引壓力不可過大,成人一般在80~120mmHg,吸引時間不超過10~15秒,如分泌物仍存在,應使病人休息片刻,再重復抽吸[4]。因腦損傷而出現(xiàn)昏迷的病人,由于舌肌松馳、舌根后墜,咳嗽反射消失,下氣道分泌物積滯,極易出現(xiàn)窒息和墜積性肺炎等并發(fā)癥,因此護理人員除應及時給患者吸痰外,還應在病情穩(wěn)定允許的情況下,協(xié)助患者翻身和叩背,加大肺部通氣量,刺激咳嗽使分泌物排出,以利于吸痰。必要時可根據(jù)藥敏結果行氣管滴藥后及時吸痰。另外要注意插管過程中,禁止來回抽吸,防止損傷黏膜。拔出導管時要慢慢轉動,兩次吸引之間應重新給病人吸氧,使病人得到休息,防止出現(xiàn)陣發(fā)性咳嗽、血氧過低、低血壓等不良反應[5]。觀察并記錄吸出物的顏色、量和性狀等。
討 論
顱腦損傷的原因大多由高處墜落、打架或由于機動車輛的交通事故而導致,發(fā)生率也越來越高。而顱腦外傷后導致的腦組織損害、智力及肢體障礙,極大地影響著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患者常伴有呼吸道不暢、呼吸困難或肺部感染等,由此引起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使病情逐漸加重,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腦外傷是腦神經(jīng)及組織受損,其病程長,恢復慢,有不少患者不能完全恢復,留下終生殘疾,成為患者產(chǎn)生各種心理異常的根源,影響著疾病的康復。本組資料通過采取臨床氣管切開術,有助于清除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降低了呼吸道的阻力,提高了患者的通氣功能,增加了氧分壓[6]。要確保顱腦損傷患者的呼吸道通暢,維持循環(huán)的穩(wěn)定,避免由于缺血、缺氧對腦組織造成的損害,同時要做好臨床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采取心理護理、常規(guī)護理以及飲食指導等有效的護理措施,解除患者的心理負擔,幫助患者盡快渡過創(chuàng)傷應急期,改善愈后,力爭使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使其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凡金玲.150例腦挫裂傷患者的心理特征及護理.醫(yī)學文選,1999,18(2):319.
2 劉明鐸.實用顱腦損傷.第5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1:253.
3 藍惠蘭,李雪球.機械通氣患者吸痰前氣管內(nèi)滴注生理鹽水濕化的比較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05,40(8):569.
4 呂式瑗.護理學基礎.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6:104.
5 倪曼萍.心理護理在神經(jīng)科臨床的應用.實用護理雜志,1994,10(7):35.
6 陳莉莉,路麗芬.顱腦損傷并股骨骨折地圍手術期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5(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