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題材電影《破冰》講述了基層體育教練趙紅旗如何把一群被人稱作“小煤球”的窮孩子攏在一起,通過艱苦甚至殘酷的訓練,最終打造成一支全國聞名的速滑新軍的感人故事。影片采取紀實性手法,真實再現(xiàn)了主人公趙紅旗平凡的一生,充分展現(xiàn)了主人公對理想、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精神,讓觀眾從平凡的人物身上看到了不平凡的人生追求,在樸實的生活點滴中處處顯露出真情。
關鍵詞:《破冰》 體育題材 主旋律 真情
常年穿著一身棉大衣,帶著一頂東北帽,手上習慣拿著一根小棍子,說話有些口吃,成天跟一幫“小煤球”窮孩子小隊員呆在一起,在簡陋的冰上訓練場上度過了他人生的最后三十多年時間,這就是體育題材電影《破冰》展現(xiàn)給觀眾的主人公形象趙紅旗。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普通的基層教練員的銀幕形象,卻打動了無數(shù)的電影觀眾。
榮獲第九屆長春電影節(jié)最佳華語電影片獎和最佳導演獎等幾項大獎的電影《破冰》,是根據(jù)真人事跡改編而成。它取材于黑龍江省七臺河市著名短道速滑教練員孟慶余的模范事跡。孟教練曾培養(yǎng)出楊揚、王濛等世界冠軍。影片講述了基層體育教練趙紅旗如何把一群被人稱作“小煤球”的窮孩子攏在一起,通過艱苦甚至殘酷的訓練,最終打造成一支全國聞名的速滑新軍的感人故事。體育題材電影往往容易拍得熱鬧,專拍成功的一面。但《破冰》拍得比較平靜,于無聲處打動人的內心。影片通過趙紅旗兒子的回憶,用畫外音的形式,娓娓道來,讓觀眾在平凡的人物身上看到了不平凡的人生追求,在樸實的生活點滴中處處顯露出真情。
影片采取紀實性手法,真實再現(xiàn)了主人公趙紅旗平凡的一生,充分展現(xiàn)了主人公對理想、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精神。趙紅旗從小就酷愛滑冰,夢想著有朝一日成為世界上滑得最快的人。但文革開始后,為了分擔家里的重擔,趙紅旗不得不把自己的理想埋藏在心底,到月亮河煤礦當了一名下井工人。但是一個偶然的機會,趙紅旗到月亮河煤礦一支少年速滑隊當了教練,少年時的理想又重新被點燃了。從此,趙紅旗無悔無怨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獻給了冰上速滑事業(yè),而且一干就是三十多個春秋,直到他生命的終點。為了展現(xiàn)主人公這種對理想的執(zhí)著精神,影片的編導不惜筆墨,反復渲染,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開端,在女友王小云的家中,未來岳母給趙紅旗出了一道人生難題。如果他同意馬上就可以去技校學習,將來有一個體面的工作在等著他;要是去當少年速滑隊的業(yè)余教練,從此就永遠不要踏進她家的門。面對這樣的人生選擇,有些口吃的趙紅旗非常果斷地拒絕了未來岳母的好意。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一向忠厚老實的性格里透出一股倔勁。少年速滑隊成立初期,訓練條件十分艱苦,隊員們甚至連像樣的運動服都沒有。在鏡頭里,我們多次看到這樣的場景,趙紅旗無數(shù)次全身衣服被凍成冰棍,卻喜笑顏開地接受老婆用棍子為他拍去冰碴。在堅定信念的支撐下,趙紅旗活得很苦,卻又活得幸福。在別人眼里,數(shù)九寒天里灑水鋪冰是一種折磨,但在趙紅旗眼里卻是天越冷越開心。沒有這份對滑冰事業(yè)的熱愛與執(zhí)著,誰又能做到呢?影片近尾聲時,趙紅旗的妻子生病住院,她說:“你沒有老婆孩子都行,但沒有冰,你就得死?!边@句有些殘酷的話,卻擲地有聲地道出了主人公幾十年的心聲。影片通過妻子的話語,完成了對趙紅旗的評價,人物性格中這種對理想信念的執(zhí)著追求,此刻變得生動鮮明起來。另外,影片的畫外音里,是兒子對父親的回憶。從這些畫外音里,我們能看出兒子對父親帶有淡淡的哀怨,同時,也從側面有力地烘托了主人公身上這種對理想、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精神。
一個身處邊遠礦區(qū)的基層教練,卻立志為培養(yǎng)世界冠軍而不懈奮斗。這樣的精神確實難能可貴。這也反映了當代老百姓的生活圖景,表現(xiàn)了許多普通人隱蔽內心的偉大理想和追求。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奮斗目標,都希望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通過觀看影片,觀眾的這種情緒得到了宣泄。影片的創(chuàng)作理念與普通觀眾的心理預期達成了默契。影片的編導成功地挖掘到了這層因素,這也是觀眾與影片產生廣泛共鳴的重要原因。
看過影片的觀眾對片中的許多生活場景和細節(jié)印象深刻。正是這些生活化的場景和細節(jié),使影片像一條緩緩流動的小溪一樣,舒緩而樸實,處處流露出真情。這也是影片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片中東北煤礦區(qū)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趙紅旗在月光下與戀人滑冰,在冰天雪地里與孩子們訓練、斗氣,情節(jié)平常而動人。他的學生中有人拿過奧運冠軍,但他終生默默無聞,還得面對家人的煩惱和隔閡,這些都合情合理。還有,主人公的愛情、家庭和父子矛盾都處理得真實可信,非常樸素。編導在塑造趙紅旗這個人物時,遵循的一個原則就是不拔高不貶低,將人物最真實的一面呈現(xiàn)給觀眾。因此,我們在影片中看到的主人公身上有著諸如“狡猾”、“賴皮”、“吝嗇”等“小毛病”。有這樣幾個鏡頭,在菜場,他為了省錢,與菜販子爭得面紅耳赤;為了給運動員補充營養(yǎng)又囊中羞澀,他甘愿被魚販子挖苦諷刺。魚販子為了損他故意勸他到松花江自己捕免費魚,他反而接受魚販子的“高招”,真的去鑿冰捕魚。由于影片真實還原了生活中的點滴細節(jié),人物身上的這些缺點,并沒有影響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反而讓人更加可信可敬。影片最富人情味的一個片段是,多年以后,有人當了世界冠軍,有人一事無成。當趙紅旗帶過的一個隊員在醫(yī)院里遇到他,沖上去對他又打又罵的時候,一個重要人生命題通過“怨婦”之口說了出來:“你騙我們去當世界冠軍,可如今我卻只是一個打掃衛(wèi)生的女工?!斌w育競技的悲劇性在片中得到刻畫,真實可信,一點也不煽情。
很多的體育電影在對“人”的塑造上,往往概念化和抽象化,主人公缺乏情感的深度和意義的深刻,更疏于展示他們作為普通人內心的豐富性與復雜性。而電影《破冰》卻給人們帶來了驚喜。沒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jié),沒有緊張刺激的競技場面,一位普普通通的基層教練,卻打動了無數(shù)觀眾??梢哉f,影片突破了以往體育電影主旋律題材的框架,甚至超越了體育電影的范圍。從這個層面上看,《破冰》是成功的。
(羅春宏 江西省南昌陸軍學院科文教研室 330103)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09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