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卿 戴 芳
[摘要]在交際過程中對指稱詞語的正確理解有助于交際者對整個言語交際的理解。有的指稱詞語是直接用法,而有的指稱詞語是間接用法。采用語料庫的研究方法分析和統(tǒng)計國家名稱的間接用法中的轉喻指稱分布情況和常見模式。
[關鍵詞]語料庫 轉喻指稱 轉喻指稱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510179-01
一、引言
在日常口頭或書面話語交際過程中,為了讓受話人能夠識別和理解其所指的實體,說話人必須賦予該實體一合適的指稱詞語。對指稱詞語的正確理解有助于受話人對整個言語交際的理解。指稱賦值是話語交際成功的關鍵步驟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交際的成功與否。一般而言,指稱詞語直接指向所指代的那個事物,即指稱詞語與指稱對象之間的聯系是直接的、唯一的。然而事實上,指稱詞語未必直接指向某一事物,如“the ham
burger is waiting for his check.”在這個句子中,‘the hamburger并非指‘a kind of bread,而是指‘the customer who ordered the h
amburger,本文稱這種現象為間接指稱。鑒于此,本文把指稱分為直接指稱(direct reference)和間接指稱(indirect reference)。在傳統(tǒng)修辭學中,隱喻、轉喻和提喻等修辭手法可用于間接指稱。因此,本文所提到的直接指稱和間接指稱也叫做非比喻性指稱(literal reference)和比喻性指稱(non-literal reference),并主要分析間接指稱中的轉喻指稱(metonymic reference)。作者把轉喻指稱界定為p是x的轉喻指稱,如果p的直接指稱是y,而y在一定語境中與x具有鄰近性的關系。
轉喻指稱在傳統(tǒng)修辭學中,通常被認為是一種修辭手段。轉喻的主要功能是指稱功能(referential function)。從本質上講,轉喻指稱詞語是轉喻這一認知方式在語言表達形式上的體現。本文的研究立足此觀點來調查轉喻指稱的用法。
二、對轉喻指稱用法的統(tǒng)計與分析
(一)語料
不同于以往研究,本文采用語料庫的研究方法來調查和分析日常交際中人們對國家名稱的轉喻用法。其中所涉及的語料全部來自英國國家語料庫(BNC)。
(二)統(tǒng)計方法與結果
作者任意選擇了10個國家名稱,并從英國國家語料庫中任意選擇出500個關于這些國家名稱的句子,每個國家名稱對應50個句子。通過對500個例句的分析,作者發(fā)現308句是直接指稱用法即非修辭性用法,12句作者無法確定其用法,剩余的180句中有179句是轉喻指稱用法,1句是隱喻指稱用法,另見表一。數據顯示半數以上的國家名稱可以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同時國家名稱的轉喻用法也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本文重點分析這179個轉喻指稱用法。在這179個轉喻指稱用法中,112個(62.6%)國家名稱用于指代政府或其他機構組織,20個(11.2%)用于指代個人或群體,13個(7.3%)用于指代體育代表隊,10個(5.6%)用于指代軍隊,10個(5.6%)用于指代經濟、工商業(yè),4個(2.2%)用于指代思想和觀點,3個(1.7%)用于指代領土,2個(1.1%)用于指代貨幣,2個(1.1%)用于指代教育體制,2個(1.1%)用于指代稅收政策,1個(0.6%)用于指代科技,另見表二。
(三)統(tǒng)計結果分析
從上文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轉喻指稱用法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傾向于傳統(tǒng)修辭學中常見的指代模式,即國家名稱用于指代政府和其它機構組織與指代人。在認知語言學中,這樣的用法叫做常規(guī)轉喻(conventional metonymy)。同時,國家名稱的指代功能還不斷的延伸,涉及到經濟、體育、思想、領土、貨幣與稅收、教育體制和科技等領域。這說明了轉喻還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能力,可生成一些非常規(guī)轉喻(unconventional metonymy)模式。和隱喻一樣,轉喻也是人們的主要認知方式。隨著人們在客觀實踐中的不斷體驗,認知能力的發(fā)展,還會創(chuàng)造出其它的轉喻指稱用法。轉喻的主要語用功能是指稱功能,指稱轉喻是轉喻中最常見的。這一類型的轉喻是指稱轉換(referential shift)的現象,轉喻與指稱行為有密切的關系。與非比喻性指稱不同的是,轉喻指稱詞語所指對象不是一個,而是兩個,即一個顯性對象(explicit referent)和一個隱性對象(implicit referent)。轉喻指稱通過顯性對象來指代隱性對象,兩個對象之間有一定的聯系。
三、結語
本文通過對實際語料的分析,探討了國家名稱的轉喻指稱用法。研究發(fā)現交際者一般用國家名稱來指代所指國家,同時還經常使用國家名稱來指代其它相關事物。當然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來說,轉喻不應僅被理解為用一個實體來代替另一個實體,而是用一個概念實體向另一個概念實體提供心理可及的認知過程。轉喻是一種認知方式,而非語言現象。由于本文的語料有限,對轉喻指稱用法的研究還需進一步的補充與完善。
參考文獻:
[1]ohn Lyons. 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馮翠華,《英語修辭大全》[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3]沈家煊,轉指與轉喻[J].當代語言學,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