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棟
經(jīng)常去基層學校聽課,發(fā)現(xiàn)當前的教學課堂比原來活躍了,與生活聯(lián)系得更緊密了,學生的興趣也更濃了,但是我們也經(jīng)常能看到這樣一些不和諧的鏡頭:學生集體討論時優(yōu)生的“一言堂”、教師對差生的不聞不問等等;也有教師抱怨,我已經(jīng)把知識點講得很仔細了,可是還有人聽不懂、不會做,我只好見縫插針,利用中午晚上的時間再給他們補課。
靠加班加點提高質量,老師和學生都很累,效果也不佳。以前我們常說“向課堂要質量”,現(xiàn)在我們說“有效課堂”,其實質都一樣,只有課堂上下足了功夫,質量才會提高。仔細觀察分析他們的課堂教學,我認為以下一些細節(jié)值得關注:
細節(jié)一:“小組合作”前的獨立思考。
進入新課改后,“小組合作”作為一種新穎而實用的學習方式,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采用,但很多教師更多地追求合作學習的形式,對合作學習精神實質沒有真正把握,所以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馬上就投入了討論,即使有些教師注意提示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可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很短,學生還沒理清頭緒,就陷入了討論,這樣的結果只能是已經(jīng)會的同學把答案告訴給不會的同學,沒有達到小組討論的目的,所以我們必須注意,討論前一定要留給每個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時間,讓每位學生都在有了一定的想法或疑惑以后再加入討論,不然討論只能流于形式。
細節(jié)二:板演學生的確定
安排學生上黑板板演,既能鍛煉板演學生的多方面的能力,又能為其他同學提供講解、學習的素材,可謂一舉多得。但是有的教師怕學生字寫得不好或者耽誤時間等原因,很少讓學生上黑板演;也有的教師怕學生把題目做錯了,所以一直安排優(yōu)生進行板演;還有的教師想使用錯題進行板演,就一直讓差生上黑板,結果,差生失去了信心,優(yōu)生也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其實板演學生的確定也很講究,在不同的時段可以安排不同的群體。比如在新授知識剛結束時,可以安排掌握得較好的學生上黑板給大家提供正確的范例;在大部分學生都掌握以后,我們也需要差學生提供錯例,以加固學生知識建構中的薄弱點。但是這里要處理好兩個矛盾,一個是差生的自尊心,出于關心的前提讓差生進行板演,當其做對時會獲得成功的喜悅,但做錯時也許會產(chǎn)生自卑心理,這時教師就應在言語上、行動中給予鼓勵和幫助,比如:在接下來的練習中暗中指點該學生讓其掌握技巧,并再次提供上黑板機會,讓其也能在眾人面前把題目做對,以樹立該生的信心。另一個矛盾是優(yōu)生的積極性,如果整堂課特別是練習課只讓差生唱主角,勢必造成優(yōu)生學習疲懶,喪失主動性的情況,所以教學中也可設計一些競賽性環(huán)節(jié),比一比、賽一賽,讓先完成練習的同學進行板演,這樣優(yōu)生也有了板演的機會。
細節(jié)三:學生進行板演時機的確定
學生進行板演的時機也很講究,太早,個別懶惰的學生正好抄襲;太晚,座位上的同學等待的時間太長。所以教師應根據(jù)班級學生特點,確定合適的板演時機。
細節(jié)四:對先完成任務的學生的安排
每個班都能相對地把學生分成好、中,差三等,新授課的鞏固練習環(huán)節(jié)或者是練習課上,教師的目光可能更多地投向了中差生,每一項練習優(yōu)生與差生完成時間可能都相差很多,那么先完成任務的優(yōu)生該做些什么呢?如果教師沒有考慮的話,這部分學生勢必會無所事事,吃不飽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有的教師就關注到了這一點,練習時進行分層教學,每類習題都會設計一些提高題,提供給吃不飽的學生;有時也會讓這些優(yōu)生任“小老師”,批改板演題目,或者幫助差生,一對一進行輔導,讓他們在輔導同學的同時進一步理清思路,鍛煉表達能力。
細節(jié)五:題目做錯的學生的訂正反饋
課堂上經(jīng)常會聽到教師這樣問:“全做對的同學請舉手?!弊鰧Φ耐瑢W刷地一下舉起了手。那么接下來該干什么呢?有的老師象征性地環(huán)視一下,然后針對舉手人的多少或表揚或批評,接著進行下一項內容,好像舉手這一環(huán)節(jié)只是一種形式,并不為了獲取信息及時反饋;有的教師心細一點,看看哪些人錯了,詢問錯誤原因,叮囑其訂正,但是這些學生是否理解、是否訂正對,就沒有下文了。我曾經(jīng)看到一位老師,他是這樣處理的,對于不常錯的同學,他要求其訂正完后馬上給同桌檢查,對于有困難的同學,他會馬上趕過去,親自指點,如果課上一時半會兒解決不了,就在下課后個別輔導,在抓訂正的同時,他也不會忘記給題目全做對的同學安排拓展練習,而在下一輪練習中,他又會有針對性地請剛才做錯的同學進行板演。我覺得若像這位老師這樣扎實地抓訂正,那么班里同學誰都不會掉隊了。
細節(jié)六:教師的巡視
經(jīng)常看到學生在集體討論或者獨立練習時,教師或者站在講臺上看教案,或者急著在黑板上出題,再或者在學生中穿梭,但眼神游離,不在學生身上,似乎是在講前休息。其實學生集體討論時,教師不應袖手旁觀,而應當從講臺上走下來,走到學生中間去,參與學生的討論,獲取學生討論的信息,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實施指導、調控;而學生獨立作業(yè)時,教師的個別輔導也很重要,在快速巡視中,教師應該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及時處理,如果是個別問題應盡量在課上個別解決,如果是共性問題則應該在課上有針對性地解決,不把錯誤的方法帶到課外、家庭作業(yè)中去。
“細節(jié)決定成敗”,這個觀點對于我們的課堂教學,同樣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