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以會
每個主管都有一個夢想——當你交辦一項任務時,承辦人能夠欣然承諾道:“沒問題,請交給我辦吧!”接下來每隔一個階段。承辦人會主動匯報工作進度,而且拼命達到目標。有這種不用催迫即可為你得到預期成果的下屬員工,該有多好。你可能會說:“想得美!實際上每個主管都會遇到一個夢魘,那就是交辦任務時,承辦人馬上搖頭抗拒,或者花更多時間去說明工作有一百種以上的困難。別人又多么可惡地不肯配合,所以,任務取消?預期結(jié)果打折?”你也可能會說:“我當然是希望團隊中每個人都可以勇于負責、承擔,共同完成任務,問題是,如何辦到呢?”
團隊強才是真強
“一個人能力強,不夠;要你帶的團隊強,才是真的強!”這是我初任基層主管時,公司領(lǐng)導給我的第一份禮物:“你不再是承辦員,要訓練你的成員都和你有相同的認知和能力,讓成員和你一起成長!”
這些話始終像一把尺,經(jīng)常拿出來衡量自己并和同仁分享,我們可能原本是個能力還不錯且負責的承辦人,才有機會擔任主管,主管要有“領(lǐng)導團隊的能力”,不過,領(lǐng)導與強化團隊的方法并無標準答案,我們只好一面“揮軍征戰(zhàn)”,一面繼續(xù)尋找可以“使團隊的成員增強實戰(zhàn)力”的武功秘籍。終于——終于找到了!管理的武林中,一種攻無不克的強大武功來自一份極度篤定的心念——“當責”(Account-ability)的觀念。武林中又傳說,如果每個人都學到“當責”的精髓,當下團隊增加一甲子功力!
管理絕學——當責
什么是當責(Account-abilty)?“負責”我們是聽過,可是當責沒聽過?
“當責武功”的傳授者張文隆先生(現(xiàn)任臺灣“當責顧問公司”的總經(jīng)理),以其著作《當責(Accountability)》一書現(xiàn)身說法。張文隆先生認為“當責”就是擔當、恰當、為所當為,乃至“當責不讓”?!爱斬煵蛔尅痹谄髽I(yè)體的實踐,就是各階層的領(lǐng)導人認清角色與責任后,一肩擔起當責,勇往直前、達成任務、交出成果。
看起來“當責”好像比“負責”再“多做一點”!但“當責”和“負責”有什么不同?
“當責”是一種需要雙向溝通且負責任的心靈契約,是成果導向的運作關(guān)系,在任務執(zhí)行過程中需要報告進度及成果,重視執(zhí)行的后果及改進績效?!柏撠煛笔恰鞍咽虑樽鰧Α?Aboutdoing something right);“當責”是“把對的事做對”(Aboutdoing the right thing right)。
“把事情做對”只是有效率,未必有效果;“把對的事做對”才是有效率有效果,所以“當責”要比“負責”在心態(tài)上更愿意奉獻、更愿意擔當責任,并且能確實做出一番成果,“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句話其實是失敗的借口。
如果能使每人都接受“當責”觀念,各自努力做好應負責的工作,遇到負責區(qū)域以外的部分也愿意主動溝通及負責,成果可期,收成在望。有誰不樂意呢?問題是,面對艱難任務,如何使每個人具有“當責”的觀念呢?
運用ARCI法則
任務分派,首先要確定任務中每個人的角色與責任。不同角色,負責不同工作,自然承擔不同的責任,而運用“ARCI”法則能使角色與責任得以確定。在任務進行中,團隊中將有4種角色,“A”是“當責者(Accountable)”負最后的成敗責任?!癛”是“負責者(Responsible)”為所分工的任務負完成責任?!癈”是“事先咨詢者(Consulted)”做最后決定或行動之前必須咨詢者,可能是上司或外人,需提供當責者必要的信息?!癐”是“事后被告知者(In-formed)”是一個決策定案或行動完成后必須被告知的人,例如各部門或后續(xù)的計劃者。
“ARCI”是用來使當責的團隊達成任務目標的方法。在“ARCI”中,“A”既然負最后成敗責任,除了執(zhí)行方向正確外,更有必要提升各個“R”的能力、熱誠,以及對數(shù)個“R”之間進行溝通協(xié)調(diào)的能力?!癆”想成功,一定要對“R”授權(quán)、賦予能力(em-powerment),并想辦法讓其樂于多做一點(one moreounce)。
以區(qū)營業(yè)處為例,如果經(jīng)理負責工作的成敗(A),就一定要提升課長(R)的領(lǐng)導能力及負責的態(tài)度。事實上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有些部門經(jīng)理會向上抱怨:“課長不管事,屢勸不聽,我有什么辦法?”所以經(jīng)理只好“A”兼做“R”,心里又怨又艾,當任務無法達成或出現(xiàn)問題時,立即掉進“受害者”心態(tài),逢人就說:“我也是受害者!”有些課長曾是能力很強的承辦人,擔任主管后卻無法領(lǐng)導部屬,他也帶著某種怨恨和無奈對經(jīng)理說:“我也是受害者。那個部屬我管不了,經(jīng)理請你去管吧?!庇小笆芎φ摺毙膽B(tài)的主管,會造就軟弱和逃避的部屬,不僅任務無法如期完成,工作氣氛亦會長期處在低氣壓中,“當責”的承擔勇氣真的太重要了。
揮別受害者循環(huán)
缺乏當責觀念的個人或主管,會使整個團隊陷入“受害者循環(huán)”(victim Cy—cle),成員不是“交相指責”就是選擇“逃避、推脫”,在這樣的團隊里工作如同一場噩夢,也會形成企業(yè)的“向下力量”。當別的團隊正在使勁拉升公司的“向上力量”,我們同樣領(lǐng)著薪水,卻制造扯后腿的力量,能心安嗎?
主管與部屬差異之處在于“領(lǐng)導權(quán)”?!爱斬煹闹鞴堋背擞掠诔袚蓴⊥?,還要有影響部屬提升其執(zhí)行力的能力;“當責的部屬”除了負責完成分內(nèi)的工作,為了團隊目標,也愿意多做些分外的工作,成就自己也成就別人。部屬的眼光是雪亮聰明的,深受主管的思考模式和做事態(tài)度影響,所以當責的主管應該先努力建立和部屬問的信任,才能運用影響力培養(yǎng)未來的接班人,然后整軍全速前進。
“當責”的觀念就是先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然后想盡法子把自己的能力貢獻出來?!爱斬煛钡挠^念好比武功的心法或秘訣,從個人做起,掌握承擔責任的重要理念,逐漸影響團隊、組織乃至整個企業(yè),讓每個人都能在工作前規(guī)劃,認清分際。并且針對目標,經(jīng)常反復思考“我今天當責了嗎?”、“我的想法符合當責嗎?”、“為了達到目標,我們的做法當責嗎?”
許多事情以前不曾發(fā)生的,未必代表將來不會發(fā)生,好比在不景氣風潮強烈吹襲的今天,某些知名的民營企業(yè)已無奈地讓員工放無薪休假或裁員,誰曾想過經(jīng)營會發(fā)生虧損情形?如果我們的工作與生活思維只做到“負責分內(nèi)工作”,而不具備當責觀念,難免可能會淪為下一個“受害者”。
改變就從當責起
面對經(jīng)濟不景氣的局勢,是到我們該成長的時候了。大前研一在《研磨商業(yè)力》一書中說:“所有上班族都處在滅絕的危機之中。”如果在地球上的某個角落,也存在著和我們工作相同的職業(yè),那我們的工作很快會被取代,所以大前研一認為我們應該重新思考一個根本問題:“未來,我們將靠什么維生呢?我們的商品是什么呢?我們所學習的職能、技能具有多少程度的穩(wěn)定性呢?”
上班族要如何脫離“滅絕的危機”呢?不是每天埋首工作或成為抱怨一族,而應當在職場提煉出“避免變成淘汰郎”的競爭力,才能使我們個人、組織、企業(yè)創(chuàng)造出具體成果和立于不潰之地。以服務用戶為例吧,至少應具備的“工作五力”是:預知風險及未來方向的“敏銳力”、克服問題障礙的“突破力”、說服或使用戶認同的“影響力”、產(chǎn)生效率及成果的“工作力”以及與同事共同成長的“人際力”。愿意研磨出這工作五力的動力。即源于對自我的“當責”要求。
為了完成公司和個人目標,我們自然會敏銳思考問題的未來和預防風險;盡可能讓問題在我們手中就得到解決,而不是丟給主管善后;愿意發(fā)揮專長的影響力使工作產(chǎn)生具體成果;最后是與同事和諧相處、相互協(xié)助成長也讓企業(yè)茁壯。多年以來我們總以為做人處事只要“負責”就足矣。事實上為了使企業(yè)和個人不致遭到危機,我們應該往正確的方向多做一些,也就是從“人人當責”做起。把企業(yè)不敗的絕學“當責”觀念,不厭其煩地散播在同事、團隊、組織中,大家共同真心熱切地執(zhí)行,然后我們才可以期待任何不景氣強風也吹不倒的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