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皓洋
中圖分類號:G268.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3—048—02
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已顯現出一種大的趨勢,這與當前社會發(fā)展。博物館、紀念館自身發(fā)展及人民群眾日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有著密切關聯(lián)。免費開放的新形勢對于紀念館來說既有機遇,又存在嚴峻挑戰(zhàn)。紀念館如何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在機遇中謀發(fā)展,突出紀念館特色,強化紀念館優(yōu)勢,更好地落實“三貼近”原則;以及如何在挑戰(zhàn)中尋找對策,積極應對各種負面效應,是每位紀念館工作者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本文擬對此發(fā)表一些粗淺觀點,以與各位同仁共同探討。
一、免費開放呈現趨勢
2004年3月,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聯(lián)合發(fā)布的《關于公共文化設施向未成年人等社會群體免費開放的通知》指出:從2004年5月1日起,全國文化、文物系統(tǒng)各級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要對未成年人集體參觀實行免票;對學生個人參觀可實行半票;家長攜帶未成年子女參觀的,對未成年子女免票。對持有相關證件的現役軍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社會群體,也要實行門票減免或優(yōu)惠。2005年12月,國家文物局公布的《博物館管理辦法》提出:從2006年1月1日起,博物館應當逐步建立減免費開放制度,并向社會公告。2008年初,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聯(lián)合下發(fā)了《關于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要求全國各級文化文物部門歸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館、紀念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將全部實行免費開放;到2009年,除文物建筑及遺址博物館外,全國各級公共博物館、紀念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部向社會免費開放。
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工作的逐步深入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一是我國社會形勢發(fā)展的需要?!叭齻€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要求,落實先進文化建設需要作為社會文化事業(yè)重要組成部分和宣傳教育機構的博物館、紀念館進行新政策、新文化、新科技方面的宣傳。免費開放使更多人走進博物館、紀念館,宣傳范圍擴大,受教育層面拓寬,人們通過各種社會教育活動陶冶情操、提高綜合素質,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也必將起到積極作用。二是博物館、紀念館自身發(fā)展的需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各種新鮮、刺激的娛樂活動日益增多,人們似乎漸漸淡忘了印象中單調、呆板的博物館、紀念館,造成此類社會公益事業(yè)門庭冷落、無人問津,這不僅造成了文化資源的閑置和浪費,也會影響博物館、紀念館的公眾形象,使其建設被忽視,影響它們的生存和發(fā)展。免費開放使更多人愿意走進博物館、紀念館,使之再度回到人們的視線中,這對其自身的建設和發(fā)展無疑是積極的。三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的需要。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也會有更高層次的新需求。高額門票無形中阻擋了人們邁向博物館、紀念館的腳步。免費開放的實行使博物館、紀念館參觀不再是一種奢侈消費,而成為普通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組成部分。
由此看來,博物館、紀念館的免費開放已經成為一種大的趨勢。我們首先應該肯定這是一項積極舉措。是國家日益重視公眾文化權益的表現,為大眾親近歷史文化提供了良好契機,使公益教育活動可以不分階層地走近社會大眾,成為一種普及性的公共教育活動。這也是落實“三貼近”工作原則,實現“紀念館走向大眾”理念的一種積極實踐。而該理念的實踐過程既是發(fā)展機遇,亦存在諸多挑戰(zhàn)。
二、紀念館在機遇中謀發(fā)展
紀念館作為中國博物館業(yè)的一個大類,在免費開放機遇中應該根據自身的性質、特點,充分發(fā)揮紀念、教育性質于一體的優(yōu)勢,大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及共產主義理想教育,進行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社會宣傳活動,開拓紀念館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下面我想從紀念館在免費開放后,其紀念性與教育性的強化角度略談幾點發(fā)展建議。
紀念館是歷史人物、事件的紀念地,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及重要歷史名人有關。具有紀念意義和歷史價值,以舊址、遺址、建筑物、實物、文獻資料等文物為物化載體,傳承著歷史文化名人的高尚情操及中國革命歷史和中華民族歷代仁人志士為國捐軀、為民奉獻的愛國主義精神。它的紀念性質是區(qū)別于一般綜合性博物館所特有。免費開放形勢下,更多的人有機會走進紀念館開展紀念性教育活動,紀念館應該以此為契機,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強化自身性質,以迅速提升自己,滿足更大范圍觀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紀念性質的強化在于氛圍的營造,讓人們走進紀念館就不由得融入其中,被一種莊重、肅穆氛圍所感染。就紀念館內環(huán)境營造來講,陳列展覽提升是必須提上日程的。加強陳列展覽的紀念性、專題性與復原性建設是強化內環(huán)境的有效手段。紀念館之所以“受人景仰”,“使人緬懷”,除了內容上一般都是為聞名于世的人、事、地而設的原因之外,從陳列藝術的角度看,展室內外始終注意一種良好的紀念氣氛創(chuàng)造也是重要的一環(huán),陳列展覽應該在觀眾走進展廳的第一時間就將其中的紀念元素傳達出去。專題性也就是根據每個館紀念主題不同的“專一性”,如鄭州二七紀念館是為紀念1923年京漢鐵路大罷工所建,它的陳展主題就必須緊緊圍繞大罷工這一歷史事件,其紀念氛圍的營造也要配合這一主題的表現,才能使人們更加關注陳展的主題事件、主要人物,以更好地融入其中?!皬驮睉撌钦麄€紀念館的中心,即使在紀念館中復原陳列與輔助陳列并存,復原部分也應當是全館的重心??梢哉f,復原物正是紀念館的精髓,失去它們,紀念館便會黯然失色。復原場景可使觀眾更容易走進歷史,走近要紀念的人或事。
再說教育性,紀念館的教育性與一般博物館的教育工作是有區(qū)別的。紀念館是以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及共產主義理想教育為中心,引導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主要任務的。在當前物欲充斥的經濟社會中,革命傳統(tǒng)教育應該擺在一定的位置上,以保證社會發(fā)展不會偏離正常軌道。而如今的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卻是處在一個被忽視、被冷落的角落。免費開放使更多的人可以走進紀念館來接受這樣的教育,這對于社會及紀念館事業(yè)的發(fā)展是有推動作用的。紀念館如何抓住機遇,深化教育職能、擴大受教育范圍是應該引起充分重視的。我認為免費開放后,紀念館與學校、單位結合搞一些有組織、有長期計劃的愛國主義及革命傳統(tǒng)教育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對于教育效果的保證是積極有利的。鄭州二七紀念館在免費開放后,與共建單位搞的一些互動教育是值得一提的。學校分年級排出一年的社會教育活動課表,定期組織紀念館參觀活動,講解員提供專場講解服務。鄭州二七紀念館的傳統(tǒng)報告及巡展小分隊也按照課程表按時去往共建學校開展專場報告會及巡展活動,以配合革命傳統(tǒng)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作為互動,共建學校學生周末進行義務勞動,參加紀念館的環(huán)境
衛(wèi)生大打掃。共建互動通過不間斷學習不僅強化了教育效果,也為學生社會勞動實踐提供場所。
三、紀念館在挑戰(zhàn)中尋對策
免費開放在給紀念館事業(yè)帶來發(fā)展機遇的同時,其出現的負面效應,發(fā)出的挑戰(zhàn)信號也一直深受業(yè)界的關注:資金短缺,客流陡增引來的井噴、爆棚現象,使社會教育活動無法正常開展,擁擠引起的安全問題及公共服務設施的損毀、破壞使管理成本驟然攀升。紀念館面對挑戰(zhàn),如何未雨綢繆,妥善處理保護和利用的關系。妥善協(xié)調管理場館與引導公眾的關系是不容小視的問題。否則不僅紀念館的社會效益難以達到,還會貽害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對此,我略談幾點粗淺看法:
1免費開放不能一哄而上,要因館制宜。目前,由于各紀念館的發(fā)展情況不同,配套的法規(guī)政策保障也不完善,免費開放必須經過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以形成完善的免費開放制度。未免費開放的紀念館應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趨利避害,繼續(xù)采取多種形式的減免費開放政策。使觀眾逐步形成經常性免費開放的心理意識,選擇合適時間參觀,達到分流觀眾確保參觀質量,又使觀眾得到實惠的目的。此外,對一些必須要受到保護的、知名的、著名的紀念場館,為了能夠更好地保護古跡、限制參觀人數,并給觀眾提供一個安靜、安全的環(huán)境,門票作為一種調控的手段還是非常必要的。
2免費開放需要政策支持。免費開放后,紀念館的門票收入成為缺口,加上各種管理成本的驟然攀升,除紀念館自身可以通過發(fā)展紀念性文化產業(yè)及旅游經濟有所填補外,政府的政策支持才能使“免費開放”真正的有底氣。目前,國家所屬紀念館經營運作機制是:員工工資由國家支付,其余費用紀念館自行解決??梢哉f。在紀念館經營上政府做到了放手,但在紀念館事業(yè)運行過程中政府不是旁觀者,應考慮紀念館重大建設項目、重點文物保護工程,以及對其他公益性事業(yè)增加撥款,對資助紀念館的企業(yè)給予一定的優(yōu)惠政策等。
3免費開放不能放棄“安全第一”的原則。免票初期必然引來大量人流。會造成公共設施的過度使用,甚至增加安全隱患。但當免票成為常態(tài),人流量也會基本穩(wěn)定。那么,如何應對初期安全危機呢?一是要建立完善的公共安全體系。二是制定翔實可行的工作制度和方法。細化具體工作措施及組織方式,對參觀路線、接待數量及預約方式等進行規(guī)定,妥善處理擴大開放與有效保護的關系,達到合理調控觀眾流量,避免觀眾參觀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三是免費開放應堅持憑票進人,以便隨時了解和調控觀眾數量,達到安全防范的目的。
4免費開放要保證社會服務質量。社會服務質量的保證對于免費開放后的紀念館來說需要做好人流的控制,客流劇增引起的井噴、爆棚現象把紀念館變成“菜市場”,任再高明的社教工作人員也無法將教育工作開展到位。因此,免費開放的政策宣傳也是比較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讓公眾了解紀念館的免費開放是一項長期政策,不是僅限于某一時間段,今天人多,明天來也是一樣的。其次,加強紀念館工作人員的思想教育也是必要的一項。免費開放不能免除責任和義務,不是“不收費了”就可以馬虎工作、敷衍了事了。社會公益事業(yè)工作者是要用社會效益來測評工作成績的。免費開放后紀念館應繼續(xù)為觀眾提供優(yōu)質高效的服務,吸引觀眾,留住觀眾,抓住有利時機使紀念館真正成為廣大觀眾的良師益友,成為接受終生教育的第二課堂。
5免費開放亟待群眾素質的提高。免費開放后,許多群眾是帶著“占便宜”的心理走進紀念館的。他們追求的不是教育效果,而是“免費”政策,本著這樣一種心理走進紀念館的人,他們所收到的教育信息是有限的。因此,社會公益事業(yè)的教育性質宣傳也顯得重要起來。此外,紀念館帶給大家的應該是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可有些游客卻在紀念圣地做出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如亂涂亂畫、亂扔臟物,這與紀念館形象是嚴重不符的。所以,紀念館群眾教育工作應該首先把一種嚴肅氛圍傳達給大家,使觀眾在紀念圣地能夠自覺地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
總之,免費開放給紀念館事業(yè)帶來了一定的發(fā)展機遇,也提出了相應的挑戰(zhàn)。紀念館如何在機遇中謀發(fā)展,在挑戰(zhàn)中尋對策,筆者做了一些粗淺探討,以求找到新形勢下解決新問題的方法及發(fā)展紀念館事業(yè)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