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永花
[關鍵詞]數(shù)學 數(shù)學教學 練習
練習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發(fā)展智能的重要手段,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要使練習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激發(fā)學生練的興趣
數(shù)學對學生來說,是一門枯燥乏味的課,有些結論,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心存疑慮,自然就提不起練的興趣。那么,該怎樣提起學生練的興趣來呢?我的做法:讓學生在練習前多動動手,去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折一折……從自己的行動中得出結論或者驗證結論。比如,在講圓錐體積公式時,做一個圓柱筒,再做一個等底等高的圓錐筒,在圓錐筒里裝滿沙,然后倒入圓柱筒,倒三次正好裝滿。可見,圓錐的體積等于圓柱的體積的三分之一。由圓柱的體積公式,得出圓錐的體積公式。這樣做后,再來練習有關圓錐體積公式的題目,學生練習的勁頭就來了。
二、采取“老師講一點,學生練習一點”的做法
一般來說,學生的練習總是安排在老師的講解之后。有些老師也習慣于把一堂課的內容滔滔不絕地講完,認為屬于自己的任務已經完成,然后叫學生做課本后面的練習。這其實是一種很不好的做法。打一個簡單的比方:學一個舞蹈動作,老師示范了一遍之后,看似很簡單,其實做起來很難,真應驗了那么一句話:事非經過不知難。較好的做法:把一個復雜舞蹈動作分解成幾個難度較小的動作,先把每一個分解動作都練會,再慢慢地把它們連貫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動作。在數(shù)學課堂練習上,采取這種練法,老師講一點,學生練一點,練習的難度分解了,學生練習有針對性,對大面積提高學生成績大有裨益。
三、注重變式練習,力求掌握知識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同一道題,換一個角度,有的學生就答不上來。針對這種情況,做題并不在多,不能搞題海戰(zhàn)術,而應搞變式練習。同樣一道題,可以多角度、多層次出題,可出是否題、填空題、計算題、證明題……在變式練習中,力求學生掌握各個知識環(huán)節(jié)。
四、長期堅持每天一課堂考查練習
學生的練習貴在持之以恒,日積月累。一堂課下來,老師講了許多,學生練了許多,如何檢驗學生練了后有效果呢?可弄一、二個題目,課堂里抽五分鐘時間考查一下。改了后,信息反饋來了:有的人一竅不通,課外找他們適當補課。學生最怕老師課外去找他,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上課不敢開小差,聽得專心了;有的同學明明知道自己接受能力不強,當堂課掌握不下來,也會去預習了,甚至下一堂的練習也會去做了。這叫做肩上有壓力,學習有動力。長此以往,一個班的整體數(shù)學素質就能不斷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