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 榮
摘要:血乳酸測定是現(xiàn)代游泳訓練中不可缺少的檢測手段之一,利用血乳酸值可以評定運動員的有氧和無氧能力。進行有氧和無氧訓練、安排不同能量代謝系統(tǒng)訓練的比例和安排不同強度訓練的比例,在基層訓練中可以采用乳酸心率協(xié)助實施訓練的控制。
關鍵詞:游泳 訓練 血乳酸 應用
1. 血乳酸簡介
人體肌肉活動能量的直接來源是肌肉內(nèi)的ATP(三磷酸腺苷)和CP(磷酸肌酸),而它們的最終來源只有兩條途徑,即食物(糖、蛋白質、脂肪)的有氧氧化和糖元的無氧酵解,乳酸是在糖酵解過程中的產(chǎn)物。肌乳酸產(chǎn)生后需要經(jīng)過血液循環(huán)才能被分解和再次利用。多年前的研究已經(jīng)證明,肌乳酸向血中擴散的速度和血乳酸被消除的速度是一個動態(tài)平衡,因此通過測量人體運動后血乳酸的濃度就可以知道肌肉中進行的糖酵解的程度,也就可以知道肌肉負荷強度的情況。
人體在很短時間內(nèi)(10秒內(nèi))的運動利用的是ATP-CP系統(tǒng)供能:肌糖元的酵解可以維持30-46秒的運動;糖的有氧氧化可以供能40分鐘左右;再長時間的運動就需要分解蛋白質和脂肪進行。在安靜時人體的血乳酸值為Immol/L左右,說明糖酵解程度很低,低強度運動時血乳酸值也不高,隨強度增加也很平穩(wěn)。但是到某一強度時,血乳酸值急劇上升,說明這個強度下機體的糖酵解活動明顯加強,這一點的血乳酸值稱為無氧,超過這個值的活動強度就意味著活動能量的大部分由無氧代謝系統(tǒng)所提供。
2 血乳酸檢測的作用
2.1評定有氧能力
選擇固定的距離,如100米游,測量運動員在不同速度時對應的血乳酸值,做出變化曲線,從曲線的斜率可以看出該運動員的有氧供能能力的水平高低。如,同樣都是3mmol/L血乳酸值,運動員甲的游速低于運動員乙,說明運動員乙的有氧能力高;或者都是同一個游速,運動員甲的血乳酸值高于運動員乙,同樣說明運動員乙的有氧能力高于運動員甲。
除了對比不同運動員有氧能力的差異外,還可以進行運動員自身對比。在通過一段時間訓練后,再次測量不同速度對應的血乳酸值,如果發(fā)現(xiàn)運動員在同一速度情況下的血乳酸值降低了,或者同一血乳酸值對應的游速提高了,說明該運動員的有氧能力有提高,這時從坐標上看血乳酸-速度曲線由原來的位置右移。反之,如果曲線左移,提示運動員的有氧能力有下降的趨勢。
2.2評定無氧能力
利用血乳酸值評定運動員無氧能力的主要指標是測定最大血乳酸值,最大血乳酸值越高,表示運動員產(chǎn)生乳酸的能力越大,即體內(nèi)糖無氧酵解的速率高,同時也表明機體耐受乳酸能力高,肌肉適于參加激烈的運動,無氧能力較好。反之,運動員的最大血乳酸值較低,即產(chǎn)生乳酸能力較低,耐受力也低,無氧能力較差。
測量運動員的最大血乳酸值要在多次全力游以后測定,最好是在激烈的比賽后測定,有資料顯示,多數(shù)運動員的訓練最大血乳酸值低于比賽后的最大值,可在賽后4-10分鐘內(nèi)多次采血,以找出最大值。
2.3 預測成績
利用血乳酸-速度曲線進行成績預測的方法是:在通過一段時間訓練后,運動員的能力提高,曲線右移,這時新曲線位置在舊曲線的下方,延長新曲線,從縱坐標上找到以往最大血乳酸值水平直線與新曲線的交點,該點對應的橫坐標顯示的速度值即為現(xiàn)在可能達到的成績。
3.乳酸無氧閾的測定
無氧閾是反映運動員耐力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無氧閾點所對應的速度越高氧耐力水平越好。在訓練現(xiàn)場直接測定血乳酸是實際無氧閾值的最好方法。
第一是采取多級遞增負荷游。游6-9個200米,每200米之間,間隔30秒用以采血及計數(shù)心率。第一級從準備活動的速度或最大速度的70%開始,以后每級遞增5%(75%、80%)。在低強度負荷時血乳酸值不高,在此強度范圍雖然平緩上升,但是負荷強度超過一定水平時,一般在最大負荷的85-90%左右,血乳酸值會急劇上升,此時提示糖酵解活動明顯增強。這個轉折點的血乳酸值稱為乳酸無氧閾。超過無氧閾則意味著肌肉活動的供能主要為無氧代謝所提供。
第二是以低強度負荷游。這時血乳酸值呈現(xiàn)穩(wěn)態(tài)的水平線,在穩(wěn)態(tài)乳酸水平值上加1.5mmol/L,即為無氧閾值。
第三是3000米計時游。根據(jù)實踐經(jīng)驗用血乳酸值來評價有氧訓練的速度,要求運動員用3000米計時游中必須竭盡全力,勻速進行。每400米的分段成績應該記錄下米,以便確定勻速的精確程度。這種3000米計時游的平均速度大約就是無氧閾的速度,一般在4mmol/L左右,并認定這種速度適用于有氧代謝訓練。這種控制游的好處在于:一是它是發(fā)展耐力的理想訓練手段;二是交替使用乳酸耐受訓練與這種訓練時,肌肉可以得到恢復并可補充糖元儲備。
4 如何利用血乳酸值協(xié)助游泳訓練
4.1利用無氧閾進行有氧代謝訓練
為了使用方便,目前國內(nèi)游泳界在訓練中多將血乳酸值在4mmol/L時視為無氧閾,它所對應的速度為有氧耐力的速度,盡管該點比實際無氧閾點的血乳酸值略高,但是用它作為有氧訓練的效果很好。
在血乳酸值為4mmol/L時,隨著運動強度的加大,血乳酸將出現(xiàn)明顯的堆積。同時,當血乳酸值達到4mmol/L時,大多數(shù)耐力運動員可以進行較長時間(20-60分鐘)的耐力運動。因此,運動員在發(fā)展耐力的訓練中,可以采用血乳酸值在4mmol/L以下的強度,進行長時間的運動,作為有氧代謝為主的訓練。而在采用長距離和超長距離的訓練時,主要依靠糖和脂肪的有氧代謝,由于供氧充分,一股血乳酸值均在4mmol/L以下 。
4.2確定適宜的無氧訓練速度
能夠使運動員達到最佳的無氧能力訓練的速度應該是使血乳酸值盡可能接近最大,但是在訓練中不可能經(jīng)常以全力游進行,這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合理的安排是多采用產(chǎn)生10-12mmol/L血乳酸值的速度進行訓練,以發(fā)展無氧代謝能力,練習手段為短距離的反復游。
上述無氧能力訓練可以分為產(chǎn)生乳酸能力訓練和乳酸耐受力訓練兩種方式。產(chǎn)生乳酸能力訓練主要是短距離的高強度游,如50米游;乳酸耐受力訓練是持續(xù)時間稍長的快游,如100米或200米的反復游。在發(fā)展無氧能力的訓練中,這兩種練習都是必須的。
4.3利用血乳酸值安排不同能量代謝系統(tǒng)的訓練
血乳酸測定在游泳訓練中應用的另一個方面是利用血乳酸值安排和指導訓練。首先通過測定不同訓練手段的血乳酸值,然后根據(jù)取得的各種不同強度的血乳酸值來分配各種訓練手段不同強度的百分比。如運動員進行200米自由泳,要求2分鐘完成,教練員可以通過檢測運動員的血乳酸值確定這是以有氧代謝為主還是以無氧代謝為主的訓練。教練員通常利用血乳酸值作為不同能量系統(tǒng)訓練的指標。3mmol/L以下為有氧代謝訓練;3-4mmol/L為有氧代謝過渡到無氧代謝的訓練;4mmol/L以上屬于無氧代謝為主的訓練。
4.4利用血乳酸值安排不同強度的訓練比例
在發(fā)展游泳運動員的不同的能量代謝系統(tǒng)中,不同訓練階段有不同的側重。在準備期前期主要是發(fā)展有氧代謝系統(tǒng),應該多安排血乳酸值在4mmol/L以下的訓練,在準備期后期要大力發(fā)展無氧代謝系統(tǒng),因此有較多的4mmol/L以上的訓練:而在比賽期,主要以無氧代謝訓練為主,兼顧有氧訓練,同時要安排進行最大血乳酸值的訓練??傮w來說,高水平運動員全年的訓練中在4mmol/L以下的訓練手段占總量的55-60%;7mmol/L左右(5-9)的占總量的15-25%;l0-12mmol/L的占總量的5—10%;最大強度不超過l%;其余為準備、放松、各種技術分解動作游占10%左右。
5 利用乳酸心率控制訓練
乳酸心率是指運動員在訓練中血乳酸值達到4mmol/L時的心率值。由于學校和基層體校的條件所限,不可能每天訓練前后都進行血乳酸值的測定,即使是專業(yè)隊也沒有必要每天、每個時段都進行測定,因此利用乳酸心率大體掌握無氧閾運動強度是一個較好的選擇。
在此說明一點,運動員的血乳酸心率值是隨著訓練的進行發(fā)生變化的。當運動員的訓練水平有了提高,再用相同的強度運動時,運動員的血乳酸值將有下降趨勢,也就是說,隨著運動員運動能力的提高,同樣的血乳酸值對應著不同的運動強度,在訓練的后期4mmol/L的血乳酸值對應的運動速度高于前期,同時運動員的心率也有提高。這種現(xiàn)象的解釋是:通過訓練,運動員的機體獲得了一定的生理適應性,一方面是由于有氧代謝能力的提高,運動肌纖維中乳酸的產(chǎn)生量減低;另一方面是運動過程中產(chǎn)生的乳酸在進入血液前,更多的在肌肉中得到了代謝。統(tǒng)計結果表明,在訓練前期對應于4mmol/L的血乳酸值,乳酸心率為160次/分左右,訓練后期為170次/分左右。因此教練員在訓練中可以經(jīng)常檢查運動員的心率,判斷該運動員的訓練強度,看是否符合所設計的能量代謝系統(tǒng)的訓練,以便及時進行調整和修訂。同時測試結果還表明,一般運動員的400米游最好成績的89-97%可能相對于本人的4mmol/L水平的速度,教練員可以作為參考。
6.少年兒童乳酸訓練注意事項
少年兒童身體各個系統(tǒng)還處在生長發(fā)育階段,他們的有氧和無氧代謝酶的活性也沒有達到成人的水平,因此不能用成人的標準看待少年兒童的訓練。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在11-12歲年齡組的少年運動員,在較低的速度游進時血乳酸值就可高于4mmol/L,而全力游時則沒有超過14mmol/L的,說明少年兒童運動員的耐乳酸能力和最大乳酸能力都較成人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教練員和教師在指導少年兒童訓練時,進行有氧耐力訓練的速度要稍微降低一些,進行無氧能力訓練時,血乳酸值要低于成人。
參考文獻
[1]杰姆斯?依?康西曼(美).美國游泳技術和訓練[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1975年.
[2]陳武山,甘清瑛.中外競技游泳訓練比較[J]體育學刊,2005(2).
[3]浦鈞宗等.無氧閾的測定影響因素和應用.[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1989(1)
[4]馮煒權等.血乳酸與運動訓練[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年.
作者單位:廣東藥學院體育部,廣州大學城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