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英 季衛(wèi)東
[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探討男女大學生體像與情緒之間的關系。方法 采用多維自我體像關系調查問卷(MBSRQ)和社交回避與苦惱量表(SAD),流調用抑郁自評量表(CES-D)調查了某大學三年級387名大學生。結果 表明體像各維度和情緒及社交回避有顯著相關。結果 總的來說,是體像越高,抑郁癥狀越不明顯,與主觀上的苦惱和回避行為明顯成反比。MBSRQ中超重這項,自我評價越超重反而情緒抑郁及社交回避越嚴重。其中,女生較男生更注重自己的外部,比如相貌傾向、身體部位滿意以及超重,而男生總體更注重健康評估。結論 本文的結論為大學生體像及社交障礙的心理咨詢提供不同性別的特征及理論依據。
[關鍵詞] 大學生體像;社交回避與苦惱;抑郁;相關研究
[中圖分類號] R395.1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4-8650(2009)05-04-03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of collage students body - image and emotional response. MethodsMultidimensional Body-Self Relations Questionnaire, MBSRQ, and SAD-Scale, CES-D had been adopted to investigate 387 collage students.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s body-image can influence studentsself esteem, an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Overweight and emotional response, especially among the girls. The satisfaction of their body part can more influence the female students than male. Conclusion Provide theory of body- imag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emotional response for the collage students.
[Key words] Applied psychology body image; Emotional response correlation study
體像(Body-Image)的概念包含兩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是態(tài)度(attitudinal),反映了人們對自己身體的積極或消極的看法,即他們對自己軀體的滿意程度;第二個維度是知覺(perceptual),涉及到人們如何精確地估計自己的身形,即他們的主觀標準與客觀標準之間的差異。青少年學生的自我體像是其對自我身體的認知評價,是個體的自我系統(tǒng)中最早發(fā)展起來的部分,是整體自我概念中一個基礎而重要的部分[1]。對體像的自我認知和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情緒反應,高體像認知的個體對自我的情感體驗是積極的,而低體像認知的個體則相反,他們對自己持負面的消極評價,對自我的接納程度低,對自我的情感體驗是負面的,同時體現在社交上的主觀的苦惱及行為上的回避。國外的研究認為體像與個體的心理因素有關,特別是與個體表現出來的是否自信以及情緒等相關[2] ,采用相關分析的方法探討男女大學生體像與情緒之間的關系。大學生體像自我認識的發(fā)展
特點及其與情緒的關系為進一步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性別體像教育和提供社交焦慮以及應對策略的理論依據。
1研究對象與工具
1.1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上海某高校大三學生387 名,其中男生186名,女生201名。
1.2工具
1.2.1 多維自我體像關系調查問卷MBSRQ,此問卷由美國弗吉尼亞州老道明大學的Cash教授編制,包括69項內容??偣卜譃槭畟€維度,分別是相貌評估、相貌傾向、舒適評估、舒適傾向、健康評估、健康傾向、疾病傾向、身體部位滿意、超重。其適用人群為成年人和青少年( 15歲或更大) ,此測試不適用于兒童。本文采用的是經過修訂的中文版,包括93個條目,十個維度[3]。
1.2.2 流調用抑郁自評量表(CES-D), 主要是統(tǒng)計指標為總分,即20個單項分的綜合; 總分小于等于15分為無癥狀,16-19分為可能有癥狀, 大于或等于20分為肯定有癥狀。
1.2.3 社交回避與苦惱量表(SAD),主要統(tǒng)計指標為總分,即將所有各項得分相加。本量表采用“是一否”評分制,得分范圍從0(最低的回避及苦惱程度)到28(最高的一級)。正常人群得分均值為9.1,其標準差(SD)為8.0,本量表中社交回避的含義不等于不能參與社交,“社交”的反面不是“社交參與”而是“不回避”,他只包括主觀的苦惱及行為上的回避,而不包括焦慮生理指數及受損的行為表現等。在國內修訂引用信度、效度均達到要求。
2研究方法
采用小組式心理問卷測量與訪談結合。
2.1第一步:分組訪談
為了解大學生對自我體像的認知狀態(tài)和存在的主要情緒問題以及制定進一步的研究策略,進行先期訪談。訪談采取分組的形式,每組4-7人,采取半結構式訪談,就訪談提綱中的問題,如“對體像的認識、對自我體像的態(tài)度和知覺,與體像相關的情緒表現”等問題,每人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闡述自己的觀點。在事先給他們講清會談目的,征得他們同意的情況下,對會談內容進行記錄。會談對象均為該校大三年級大學生,每次會談持續(xù)1.5-2小時。共進行了10 組,56 人,其中5組為男女混合,3組為女生,2組為男生。為我們提供第一手資料,發(fā)現研究線索和制定合理的策略。訪談結果詳細資料另文發(fā)表。
現列出與我們進一步的研究設計相關的結果:①大學生對自我體像,各自情況不同,加上不同的認知,態(tài)度各異。②在說明訪談目的、保守秘密、相互信任的情況下,各組中大多數學生均能積極參與。但男女混合編組掩飾傾向明顯,特別是女生。③ 訪談本身有助于學生釋放壓力。會談后學生反映良好,有人能傾聽他們的心聲使他們心情愉快,并促進了自我反思。大多數同學愿意再次參加此類談話。據此,我們制定了下一步的研究方案。
2.2第二步:分組測驗與訪談結合
對第一步訪談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根據結果,制定這一階段的研究策略和選擇測驗材料。本階段以大學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以每個宿舍(7-8人) 為一組進行。訪談與測驗均在晚上,在學校的同一房間,統(tǒng)一指導語。先進行心理測驗,內容包括多維自我體像關系調查問卷(MBSRQ),流調用抑郁自評量表(CES-D),社交回避與苦惱量表(SAD)等。測驗后訪談。在答完問卷后讓同學就以上問卷和來校前后的不同,談自己的感受。測驗后訪談的目的有三:①豐富信息收集,澄清問卷中某些有歧義的問題;②評價、校正心理測驗結果;③關于體像的認知處理,疏導學生的情緒問題。每次約2.5小時。共測驗訪談了55 組,387人。最后,對心理問卷測試結果評分,對數據用SPSS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對訪談結果進行問題歸類,定性分析。下面僅就心理測試部分的結果進行報告和分析。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 1大學生體像與情緒的相關分析
我們計算大學生體像與情緒的相關系數, 從表1可以看出,大學生的相貌評估、舒適評估、舒適傾向、健康評估和身體部位滿意與負性情緒及社交回避呈顯著負相關,而超重與負性情緒及社交回避呈正相關。這說明體像各維度在某種程度上都會影響到大學生的情緒狀況,體像越高,焦慮抑郁等表現分值越低,負性情緒及社交回避行為越不明顯。而認為自己超重越多,負性情緒越明顯,說明大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較為注重超重帶給自我及他人的感覺。相貌和健康傾向與情緒總體存在負向關系,但并不顯著,這可能與大學生認知水平有一定關系。
3.2不同性別大學生體像與情緒的相關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男女同學的相貌評估、舒適評估、舒適傾向、健康評估、身體部位滿意均與負性情緒呈負性相關。不同的是女同學相貌傾向與負性情緒負性相關程度較為顯著,超重與負性情緒及社交回避呈顯著正相關,男同學健康評估與情緒及社交回避行為顯著負相關,而女同學這兩樣與負性情緒及回避行為相關不顯著。說明女生更在乎自己的容貌,并且更會把時間放在改善容貌上,并較為關注自己是否超重,會影響到情緒反應,進而影響社交行為。而男生則更在乎身體的健康,認為自己越健康,自我體像認知越高。男生在體重的自我認識上,認為自己越重,負性情緒越輕??梢钥闯瞿猩伦约哼^于瘦弱,而不像女生追求以瘦為美。大學生尚處于身體發(fā)育期,身材和體形都會對體像產生影響。大多數女孩的體重的增長不均勻地分布在身體各個部位。這種體重增長方式讓青春期女孩子感到煩惱,因為他與文化的理想模式(如:女性體態(tài)要瘦些、高些、沒有肥肉)相沖突。這也是一個自我反應和自我注意明顯增長的時期,一些女孩子容易把自己歸入肥胖者之列,而產生明顯的情緒問題。
4討論
目前國內有關大學生情緒問題的研究較多,一般是兩類種方法:一種是一般性描述和定性研究,其資料來源多以經驗和個案為主,缺乏必要的客觀指標和定量數據。另一種為定量研究,多以集體測驗的形式為主進行,對于了解學生的一般總體狀況有一定意義。但其局限性在于對于學生心理問題的來源和性質無法提供新的信息,并且以班級為單位的集體測驗的開放形式,缺乏對個體的重視感,并容易使學生在透露自己信息時感到不安全,而使有些學生有較強的掩飾傾向和敷衍的態(tài)度,從而降低測驗的可信度[5]。而本研究在這方面試圖做一新的探討。將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將研究與心理疏導結合、在個別測驗和大的集體測驗之間做一折衷,在得到有價值的信息的同時,也能讓參與研究的學生也受益。本研究力圖將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優(yōu)勢結合、將學術研究與心理干預實踐結合。其最大的研究價值在于可以用定性的研究去指導定量研究的方向和補充說明的定量研究的資料。從實施效果來看,大學生作為思想活躍、積極發(fā)展的一個特定人群,具有強烈的自我探索、自我發(fā)展和與人交往的欲望。只要提供一個適當的場合、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氛圍,他們完全可以開放自我,交流彼此的想法,分享彼此的情感,發(fā)展更密切的關系,促進自我發(fā)展。這揭示在大學生中進行符合他們需要的小組訪談和小團體心理輔導是非常有必要和可行的。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各類特征人群的體像研究方興未艾。體像是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與自己身體的關系如何,是熟悉,是親密,是滿意,還是陌生、敵意或厭惡。一個人的體像與心理健康有著緊密的聯系,對身體擁有什么樣的感情和認知,就將擁有什么樣的心理狀態(tài),進而直接影響情緒狀態(tài)。低體像評價與低自尊、高抑郁水平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6]身體自我對機體的心理發(fā)展有重要的作用,其機制是通過作用于個體的自尊或自我價值感而成為影響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1,2]。大學生正處于生理與心理發(fā)生巨大變化的發(fā)展階段。在此時期,由于大學生對自己的容貌、身材、第二性征等表現出一定的關注,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自身某些方面的現狀感到困惑或不滿,表現出體像煩惱問題。據國內有關研究,體像煩惱對青少年學習積極性、情感平衡、社交都存在一定的影響[3-5]。大學生由于生理成長與心理成熟相對不平衡,個人在對自己的外貌格外注意的同時,常常會出現自我體像認知的誤區(qū),進而出現各種情緒及社交問題,結合其他因素,甚至導致自我身體傷害等??偟膩碚f體像是會影響情緒,男女同學的相貌評估、舒適評估、舒適傾向、健康評估、身體部位滿意均與負性情緒呈負性相關, 除了疾病和健康傾向與情緒及社交回避沒有顯著相關.,因此對自己的身體不適感敏銳與否也不會很明顯影響到情緒及社交行為。在對體重方面,女生認為自己越重,負性情緒及社交回避越明顯,男生則是認為自己越輕,越瘦弱,不能給人有力安全的感覺。這可能跟社會上對男女的要求不同有關。社會上的審美是女的要苗條婀娜,男的要孔武有力才符合標準[5]。相對于男性來說,女性更容易對自己的身材感到不滿意,投入更多努力改變自己的外貌,報告更多對身體不滿意產生的負情緒, 更容易發(fā)生進食障礙。雖然關于體像,在社會上大量的研究都是集中在女性群體,但進來越來越多的報道表明年輕男性也逐漸對自己的身體感到不滿意,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強健的男性身材越來越流行,被公認為是具有吸引力的理想形象。由于受到越來越頻繁的刺激,男性的相貌相關的自我沖突越來越顯著。所以在男女大學生體像教育及心理咨詢的時候,要針對不同性別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要對大學生的審美觀的進行培養(yǎng),充分客觀的認識自我,以確立完整正確的自我體像認知系統(tǒng),以強
壯的身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去應對現有或以后可能發(fā)生的各種心理應激事件。
參考文獻:
[1] 黃希庭,曾向. 青少年身體自我研究述評[J].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6): 42.
[2] 潘曉紅,徐群英,姚彥,等. 青春期少女自我體像及相關問題調查[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2,16 ( 8) : 542–544.
[3] 馬如夢.多維自我體像關系問卷MBSRQ的初步修訂及其與人格類型的相關性研究[J].第四軍醫(yī)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18–31.
[4] 路紅, 祁祿. 性別、抑郁、自尊與體像評價:關于大學生體像的調查研究.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41(5).
[5] 鐘芳,雷良忻,高椿雷. 大學生體像與自尊的相關研究,中外健康文摘(新醫(yī)學學刊), Journal of New Medicine.
[6] 張紅靜. 大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及其相關因素分析,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210).
(收稿日期2009-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