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卓媛
【摘 要】校園文化,是師生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與社會、時代密切相關,具有校園特色的人文氛圍、校園精神和生存環(huán)境。校園文化建設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和辦學水平為目標,著力建設校園文化氛圍、文化工程,以形成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為著重點,使培養(yǎng)出的人才能夠滿足社會需求。
【關鍵詞】校園文化 和諧校園 中職學校
抓好校園文化建設,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和學校傳統(tǒng)的單一教學模式相比,校園文化更能體現學校生活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全方位的素質;和學校傳統(tǒng)的由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唱主角的管理模式相比,校園文化更能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他們自治、自理、自立的能力。中專學校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自然更應注重校園文化的
建設。
一、校園文化
所謂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師生為主體,以校內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征并向外延伸的一種群體文化,是一切校園人在校園內部環(huán)境和校園外部環(huán)境的互動下,形成的特定的校園生活方式。而廣義的校園文化則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動文化和精神文化。它是一種客觀存在,不管人們是否意識到,它都客觀地存在、變化與發(fā)展著,并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校園中每一個人的價值觀、個人情感、個人信仰以及個人人格的形成與發(fā)展。這種文化主要包括:以青年學生為代表的文化觀念以及學生特有的思維特征、行為特征和方式;學生課余生活中一切以群體形式出現的文化活動,如詩社、棋牌俱樂部、書社、文學社等社團活動;校園建筑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tài)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tǒng)、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
校園物質文化是中職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載體,是以各種實體存在形式表現出來的文化景觀,屬于顯性文化,是學??吹靡?,摸得著的辦學“硬件”建設。包括學校的標識、教學生活設施、建筑與布局、道路環(huán)境、校園美化和周邊環(huán)境等等,大到一樓、一室、一路、一欄、雕塑、操場等都應該以藝術標準來建設和布局;小到即使是一棵藥草也應該標有草名、特性和功效等,還有校徽、校服、校報、宣傳冊、校園網、宣傳欄、宣傳標語、指示牌和信封等等,都應該以它的精致、美觀和品味來體現學校的特色。即使是由學校郵寄給學生和家長的通知和信件,也應該以賞心悅目的個性比的內容和形勢來起到對學校很好的宣傳作用。
中職校在建設校園物質文化時,應處處突出和彰顯“職”的特點,對中職校來說,具有科學先進的實驗樓比擁有氣派的體育館或其他設施來得更重要,它對學生鍛煉和掌握專業(yè)技能和技巧有著不同一般的意義。
制度文化建設屬于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機制建設,它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具有導向、約束和規(guī)范作用。因為校園制度文化的作用和功能主要體現在校園制度是否為廣大師生員工所接受,并轉化為自覺得行動。只有當校園文化這一“外在文化”升華為師生員工的“內在文化”,校園制度文化所具備的育人功能才能得以發(fā)揮,才能得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育人質量,因此制度文化建設水平在一定意義上直接體現了中職校辦學意志和辦學水平??梢?,提高校園制度文化建設水準,能把師生員工的積極思想和言行貫穿到學校的學習與工作中去,貫穿在學校有目標、有規(guī)范、有行動、有創(chuàng)新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并在學校發(fā)展中體現時代精神和特征。
二、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要從提高學生文化素質上入手。在教育部印發(fā)的《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大綱》中明確指出“中等職業(yè)學校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要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征和職業(yè)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要開展生動有效的校園文化活動,大力加強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要結合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重大事件和開學、畢業(yè)典禮等,開展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主題教育活動。重視校園人文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建設,完善校園文化活動設施。加強校報、???、校內廣播電視、校園網絡等的建設,發(fā)揮黑板報、櫥窗、圖書館、陳列室及模擬職業(yè)場景等的宣傳作用和校訓、校歌及學校發(fā)展歷史等的激勵作用,注重宣傳先進的企業(yè)文化以及行業(yè)勞動模范和學校優(yōu)秀畢業(yè)生的事跡?!?/p>
我們學校本著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能力為核心,以服務為宗旨的辦學指導思想,大力推行教學課改,完全以創(chuàng)辦成一所優(yōu)秀的中職院校為標準,不斷深化改革創(chuàng)新,因此,我認為想創(chuàng)建一個和諧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加強物質文化建設,美化校園環(huán)境
物質文化是一種直觀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現出師生所處的文化氛圍,有較強的直觀性,如校園布局、建筑裝飾、教學設施、環(huán)境衛(wèi)生等。物質文化的建設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學校的辦學水平。因此,校園文化建設應從以創(chuàng)建優(yōu)美校園為主要內容的物質文化入手。校園的物質文化建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物質文化建設必須以“三個面向”為指導思想,符合本校的實際,代表師生的共同意志,體現出科學性,教育性,藝術性,經濟性。二是校園環(huán)境的建設要做到“四化”,即綠化、美化、凈化、靜化。三是物質文化的建設不能由學校全部包辦,必須群策群力,師生齊動手。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
2.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強化管理機制
制度是校園文化建設初級階段的產物,是為了達到無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種有意識手段,是為了保障學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來強化,而后用情境來內化。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要體現三個特點:一是全。規(guī)章制度應該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總務管理制度、內部體制管理制度等;二是細。內容具體明確,操作性強;三是嚴。紀律嚴明,賞罰分明,從而形成自我激勵、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環(huán)境。
3.加強課余文化建設,豐富校園生活
校園文化的載體主要是各種各樣的集體活動。如果課業(yè)和正規(guī)活動擠占時間太多,學生就會感到校園生活單調泛味,并可能形成熱衷于某些有害活動的潛流。因此,學校應適度地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但課外活動的開展不是盲目隨意的,要注意:一是要遵循自主性、實踐性、愉悅性、發(fā)展性、教育性的原則;二是課外活動的內容,形式要多樣化??傊?,課外活動要兼顧教育與情趣、知識與娛樂、活動與安閑、努力讓學生根據天資所好、揚長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樂。變命令式為倡導式,變禁絕式為誘導式,變接受式為參與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自己組織,主動參與,寓教于樂。
4.加強輿論文化建設,形成優(yōu)良校風
集體是一個熔爐,能把生鐵煉成鋼,也可能是個染缸,給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響。學生在集體中,思想行為容易受到集體輿論的制約和同化,心理學上稱之為“從眾心理”。因此,學校要重視輿論文化的建設,真正做到“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要培養(yǎng)正確的集體輿論,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強政治思想學習,注重養(yǎng)成教育;其次,要加強“愛?!苯逃囵B(yǎng)母校意識;第三,確定共同的奮斗目標。學校根據社會發(fā)展趨勢及自己的實際情況、辦學特點,提出校訓和奮斗目標;第四、強化學?!叭L”建設。學?!叭L”即領導的作風、教師的教風、學生的學風。教師有高度的事業(yè)心、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的敬業(yè)精神,學生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勤奮攻讀,立志成才,整個校園充滿一種濃厚的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fā)展的本質和核心,只有科學發(fā)展,才能實現校園的真正和諧,學校“以人為本”主要是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育人為己任,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主線,學校領導要全面實施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和環(huán)境育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建立客觀、公正、科學、合理的長效機制,實施人性化管理,積極創(chuàng)建團結互助,和睦相處,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校園文化,為建立和諧的文明校園做出自己的努力。
其實每一個學校,經過長期的發(fā)展,都會積淀下學校特有的文化。這既是一筆豐厚的學校遺產,又是一筆豐厚的教育資源。在這一文化氛圍中,學校里所有的人都有自覺的行為,都為生活在這一群體中而自豪,都會為實現學校新的目標而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校園文化建設,http://www.zuowenw.com/jiaoxuelunwen/dylw/200512/34095.html.
[2]黃謀榮.如何進行校園文化建設.http://eblog.cersp.com/userlog6/84820/archives/2007/519960.shtml.
[3]中國校園文化建設網,http://www.9j1.cn/.
[4]黃旭升.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幾點體會.http://www.pjedu.net/images/uploadfiles/20080123024734.doc.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建筑工程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