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 張成亮
[摘 要]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是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趨勢之一,對學生、學校和國家與社會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運行機制由參與范圍、參與方式和參與效力等要素構成。就獨立學院而言,應適應辦學特色,建立健全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機制,尤其是吸納部分大學生進入教學管理隊伍。
[關鍵詞]學生參與 教學管理 參與機制 獨立學院
本文是浙江財經(jīng)學院東方學院2007年度教改課題《完善學生參與教學管理制度的對策-兼論獨立學院教學管理隊伍的建設》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李春燕,女,浙江財經(jīng)學院講師,博士;張成亮,男,浙江財經(jīng)學院法學院教學秘書,學士。
首先必須認識到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重要意義,然后建立健全相應的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機制。本文將圍繞以上兩個問題,以及在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背景之下,獨立學院教學管理隊伍的建設問題發(fā)表淺見。
一、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意義
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與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學生在教育中消費者地位的形成以及大學教育的理念的變革等密切相關。[7]同時,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對學生、學校乃至國家和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對學生的意義
1.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自身素質(zhì)。2007年年初,教育部、財政部聯(lián)合啟動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zhì)量與教學改革工程”,提出“提高高等教育質(zhì)量,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是核心,本科教學是關鍵”,以期扭轉實踐中部分高校重視科學研究、輕視教學工作、弱化本科教育的不良傾向。在提高高等教育質(zhì)量的若干舉措中,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即為其一,因為大學生是接受教育的主體,他們能夠對教學質(zhì)量的高低作出客觀評價,也能夠對改進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建議,進而促進教學質(zhì)量的穩(wěn)步提高。毫無疑問,大學生素質(zhì)也將隨著教學質(zhì)量的穩(wěn)步提高而不斷提升。
2.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為了更好地參與教學管理,大學生必須積極參與日常教學活動,觀察同學們對教學活動的反應,分析歸納同學們的各種觀點。在這一過程中,大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將有所提高。
3.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民主意識。通過參與教學管理活動,大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進而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民主參與教學管理,可以促進大學生民主意識的生成。
(二)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對學校的意義
1.如前所述,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學質(zhì)量,而教學質(zhì)量是一所高校的立校之本。
2.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有利于減少學校的行政開支。高等院校為了做好教學管理工作,必須組建專門的教學管理機構,聘任大量的教學管理人員。吸納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工作后,學校就可以縮減教學管理隊伍,進而減少學校的成本支出。[8]
3.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有利于教學管理制度的順暢實施。教學管理包括制定教學計劃、規(guī)范教學秩序等多方面內(nèi)容。在教學管理中,大學生往往以被管理者自居,對教學管理制度存在抵觸情緒。引入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制度后,大學生對教學管理制度的形成過程和價值取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就更易于領會學校的良苦用心,因此對教學管理制度的實施多了幾分理解和支持。
(三)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對國家和社會的意義
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最終依賴于人的全面發(fā)展。人的全面發(fā)展,首先是必須具有公民意識,包括主體意識、參與意識、權利意識、監(jiān)督意識和責任意識等多項內(nèi)容。而大學,正如美國教育學家科爾所言,具有生產(chǎn)性職能(production function)、消費職能(consumption function)和公民職能(citizenship function),其中“公民職能”意指大學擔負著為民主社會提供“有效的公民”(effective citizenship)的職責。[9]或者說,大學的理念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而大學生在學校期間參與學校管理的這種實踐是教育的最好方法之一。
二、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運行機制
(一)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范圍
聯(lián)合國《二十一世紀高等教育:展望行動世界宣言》中指出,“國家和高等院校的決策者應該將學生視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和負責的參與者。這應當包括學生參與有關高等教育問題的討論、參與評價、參與課程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并在現(xiàn)行體制范圍內(nèi)參與制定政策和院校管理工作。”這一論述指明了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范圍。
1.有關高等教育問題的討論
當高等教育已經(jīng)實現(xiàn)大眾化時,接受高等教育就不再是少數(shù)精英的權利。同時,高等教育的收費制度改革確立了大學生的消費者地位。這樣,高等教育的目標、教學內(nèi)容和管理模式等的確定,就不僅僅是國家的事情,還需要考慮作為“消費者”的大學生的意志和選擇。換言之,國家雖然對高等教育寄予一定的期望,但這種期望,只有在得到大學生的認同和支持的前提下,才能夠得以實施。因此,應當允許大學生對高等教育問題發(fā)表評論,并在與大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甚至辯論的基礎上,確立國家的選擇。
在吸納大學生參與高等教育問題的討論時,無須擔心大學生太“幼稚”,因為當代大學生生長在一個開放式的信息化社會,特別是各地“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的實施,使得他們能夠感知到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對各類專業(yè)知識的需求狀況,并形成較為客觀的判斷。而且,討論的過程本身也是相互說服的過程,即使大學生的觀點有失偏頗,也將在討論過程中得到糾正。
2.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了解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手段。除了教學專家、教師同行參與教學評價外,還應該吸收大學生參與教學評價。這是因為,大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直接參與課堂教學,對教師的教學技能、教學態(tài)度等有著最直接的認知。同時,大學生是知識的需求者,對自己所需要的知識也有一定的認知。
3.課程和教學方法的改革
課程的設置除了考慮國家整體的教育目標外,還應考慮社會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社會的需求往往與學生的需求相一致。這是因為:有些大學生正是因為無法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才進入大學來“充電”;有些大學生參加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在大學階段就感受到了社會脈搏的律動;有些大學生利用節(jié)假日到企事業(yè)單位參加社會實踐或打短工,對企事業(yè)單位的用人原則有了較為清晰地認識,正是因此,學校在設置課程時,應考慮大學生的需要,應通過各種方式聽取大學生的意見和建議。
同時,任何課程都需要借助適當?shù)慕虒W方法,才能夠向學生傳達其真意。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不僅應考慮系統(tǒng)闡釋教學內(nèi)容的需要,還應考慮學生的思維習慣,特別是學生了解和接受新知識的習慣。換句話說,教學方法本身無所謂好壞,關鍵是是否與課程性質(zhì)相適應,是否與學生的思維習慣相適應。
4.制定學校管理規(guī)范
傳統(tǒng)上,學校管理規(guī)范以“管理”學生為己任。于是,管理規(guī)范的制定不需要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如今,管理規(guī)范雖依然具有“管理學生”的色彩,但其“服務學生”至少是服務于整體的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的成分日漸濃厚,或者說是寓服務于管理之中。既然是“服務”,當然就需要準確把握被服務者的服務需求,也就需要認真聽取被服務者的意見和建議。
同時,吸納大學生參與學校管理規(guī)范的制定,也有利于學校管理規(guī)范的實施。因為,學生參與機制在學生與學校之間搭建起良好的溝通平臺,而經(jīng)過溝通與對話,學校的管理規(guī)范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對學生與學校達成的共識的確認。這樣,學生自然會自覺遵守學校管理規(guī)范。
(二)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方式
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不是空洞的口號,而必須以一定的參與方式為載體。雖然,不同的教學管理事項對參與方式有不同要求,但實踐中,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方式主要有:
1.大學生通過網(wǎng)絡平臺和教學信息員對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評價。每個大學生都是教育活動的主體,都是教學活動的參加者,因此,全部大學生都擁有參與教學評價的權利。[10]同時,無論網(wǎng)絡參與是否采用匿名形式,被評價教師都不應準確知悉特定學生的評價情況。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此外,大學生還可以通過教學信息員對教學情況進行評價。教學信息員是學校教學管理部門通過一定程序選定的學生,他們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教學管理部門反映同學們對教學情況的意見和建議。
2.大學生通過參加座談會對教學管理問題發(fā)表意見和建議。一般,每學期學校至少應組織召開一次座談會,以收集學生對教學管理的意見和建議。在召開座談會之前,學校應確定并公開座談會主題,然后由學生自愿報名,并根據(jù)報名順序確定參加座談會的學生名單。在此,應避免參加座談會成為班干部或黨員的專利。
3.大學生通過參加聽證會參與教學管理。重要的教學管理事項,學校應召開聽證會,公開聽取大學生的意見和建議。當然,能夠參加聽證會的大學生畢竟是少數(shù),因此,學校應在聽取學生意見的基礎上,確定聽證會代表的產(chǎn)生方式,至少應保證聽證會代表具有利益相關性、廣泛性和代表性。
4.大學生通過參加教學管理決策機構來參與教學管理。也就是說,學校的教學管理決策機構除了由教學管理工作人員組成外,還應為大學生保留一定的席位。而且,在教學管理事項的討論過程中,大學生與教學管理人員具有同等的發(fā)言權和表決權。
5.大學生通過學生代表大會、學生會等參與教學管理。學生代表大會和學生會都是學生自我管理的組織形式。學生代表大會和學生會可以組織學生對教學管理事項進行討論,并將討論結果提交教學管理部門。同時,教學管理部門在討論教學管理事項時,可以邀請學生代表大會和學生會的成員旁聽會議,并允許其發(fā)言。與前述其他參與方式相比,大學生通過學生代表大會、學生會等組織參與教學管理是一種間接參與。為保證學生代表大會和學生會能夠真實反映全體學生的心聲,學校應關注學生代表大會和學生會的組織與建設。
(三)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效力
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效力,意指大學生提供的意見和建議對教學管理決策擁有怎樣的約束力?
無疑,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效力與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直接相關。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教學管理事項與所有學生相關,而能夠參與教學管理的學生僅僅是部分學生。因此,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效力應根據(jù)不同的參與情形而區(qū)別對待。
從總體上看,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可分為三種情形:一是為教學管理決策收集信息;二是直接參與教學管理決策的討論和表決;三是參與教學管理決策的執(zhí)行評價。除第二種參與情形對教學管理部門具有絕對約束力外,第一種參與情形和第三種參與情形僅僅是教學管理部門進行決策時應予斟酌的“重要因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大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對教學管理決策的拘束力雖然是有限的,但是,教學管理部門在作出決策時,應體現(xiàn)出對參與教學管理的大學生最起碼的尊重當未采納大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或除采納大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外,還考慮了其他因素時,應實事求是地向大學生作出說明,以獲得大學生的理解和支持。學校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大學生是高等教育的主體,不是教學管理部門“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管理對象。
三、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背景之下獨立學院教學管理隊伍的建設
我國《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11]第35條規(guī)定:“獨立學院應當建立健全教學管理機構,加強教學管理隊伍建設。改進教學方式方法,不斷提高教育質(zhì)量?!蹦敲?,在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已然成為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趨勢的背景之下,獨立學院應如何建立健全教學管理與隊伍?
在我國,獨立學院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模式。作為一種特殊的辦學實體,獨立學院的“辦學應該更多地接受社會與‘市場的監(jiān)督與評估,經(jīng)受社會與‘市場投票的鐵律的考驗,應將獨立學院與社會相關方面緊緊地聯(lián)結在一起,從而促使獨立學院面向社會需要辦學。”[12]獨立學院如何了解和把握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及其變化呢?無疑,轉變內(nèi)部管理體制,廣泛吸納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是有效措施之一。
同時,獨立學院的收費往往較普通院校高,而按市場經(jīng)濟的運行邏輯,其提供的教育教學的質(zhì)量也應比普通院校高至少能夠讓大學生“滿意”。當然,這里的“滿意”并非是獨立學院在教學管理方面一味迎合大學生的要求,而是強調(diào)在與大學生充分溝通的基礎上,獲得大學生的理解與支持。
此外,根據(jù)《教育部關于規(guī)范并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干意見》(教發(fā)[2003]8號)的規(guī)定,獨立學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申請者)與社會力量(合作者,包括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或個人,其它有合作能力的機構)合作舉辦的,申請者要對獨立學院的教學和管理負責,合作者負責提供獨立學院辦學所需的各項條件和設施。同時,學生的學費也是獨立學院辦學經(jīng)費的來源之一。因此,為了減輕大學生的學費負擔,獨立學院應盡量減少經(jīng)費開支。無疑,吸納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讓大學生從事一些事務性工作,可以減少教學管理人員的數(shù)量,進而可以節(jié)約行政經(jīng)費支出。這是否是把大學生當成了“廉價勞動力”呢?這就需要獨立學院做好各方面的解釋工作,并向大學生支付一定的報酬。
總之,與普通高等院校相比,獨立學院應根據(jù)自身辦學特點,建立健全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機制。在教學管理隊伍建設方面,應盡量吸納大學生的參與。當然,在吸納大學生進入教學管理隊伍之前,獨立學院應對所有的教學管理事項進行梳理,并劃分為事務類事項和決策類事項。對于前者,可以完全交給大學生去處理;對于后者,也應在聽取大學生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作出決策。
為使加入教學管理隊伍的大學生有效參與教學管理工作,獨立學院可以從以下方面四著手:第一,確定進入教學管理隊伍的大學生的資格條件,如學習成績優(yōu)良,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和組織協(xié)調(diào)能力,人際關系良好,關心教學管理工作。第二,合理確定進入教學管理的大學生的數(shù)量,并為他們配備指導老師,以對其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指導。第三,向全校公開進入教學管理隊伍的大學生的姓名和聯(lián)系方式,以便全體學生對他進行監(jiān)督和向他反映教學情況。第四,對進入教學管理隊伍的大學生的工作情況進行考核,并根據(jù)其工作數(shù)量和工作質(zhì)量,支付必要的報酬。
綜上所述,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是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趨勢,而參與教學管理的效果與參與機制的完善密切相關。同時,就獨立學院而言,應吸納一定數(shù)量的大學生進入教學管理隊伍,以建立與其辦學性質(zhì)相適應的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模式。只有這樣,學界對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寄予的厚望才能轉化為現(xiàn)實。
參考文獻
[1]宋麗慧:《學生參與轉型時期高校管理的視界》,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即使以設置勤工助學崗位的形式吸納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學校的支出也遠遠低于聘任專職教學管理人員
[3]Clark Kerr,Higher Education Cannot Escape History,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4
[4]為了防止“差”生對任課教師進行不客觀的評價,某些高校規(guī)定僅綜合測評成績較好的學生才有資格參與教學評價。這不僅剝奪了部分學生的評價權,也會傷害學生的自尊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26號,2008年2月4日經(jīng)教育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6]上海市教科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獨立學院: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模式》,《教育發(fā)展研究》,2003年第8期,第8頁
[7]宋麗慧:《學生參與轉型時期高校管理的視界》,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8]即使以設置勤工助學崗位的形式吸納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學校的支出也遠遠低于聘任專職教學管理人員
[9]Clark Kerr,Higher Education Cannot Escape History,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4
[10]為了防止“差”生對任課教師進行不客觀的評價,某些高校規(guī)定僅綜合測評成績較好的學生才有資格參與教學評價。這不僅剝奪了部分學生的評價權,也會傷害學生的自尊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26號,2008年2月4日經(jīng)教育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12]上海市教科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獨立學院: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模式》,《教育發(fā)展研究》,2003年第8期,第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