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yīng)臺
不久前,震動了整個香港的一則新聞是,一個不堪坎坷的母親,把兩個十歲多一點的孩子手腳捆綁,從高樓推下,然后自己跳下。
今天的臺灣新聞里。一個國三的學(xué)生在學(xué)校的廁所里,用一個塑料袋套在自己頭上,自殺了。
讀到這樣的新聞,我總不忍去讀細(xì)節(jié)。掩上報紙,走出門,灰蒙蒙的天,下著細(xì)雨。已經(jīng)下了三天雨,早上醒來時,望向窗外,濃濃的霧緊緊鎖住了整個城市。這個15歲的孩子,在人生最后的三天。所看見的是一個灰蒙蒙、濕淋淋、寒氣沁人的世界。這暗淡的三天中,有沒有人擁抱過他?有沒有人撫摩過他的頭發(fā),對他說“孩子,你真可愛”?有沒有人跟他同走一段回家的路?有沒有人發(fā)短信給他,約他周末去踢球?有沒有人對他微笑過,重重地拍他的肩膀說:“沒關(guān)系啊,這算什么?”有沒有人在HSN上跟他聊過天,開過玩笑?有沒有人打過電話給他。用不放心的聲音說:“嘿,你今天怎么了?”
在那三天中,有沒有哪一個人的名字被他寫進筆記本。他曾經(jīng)一度動念想去向?qū)Ψ酵纯抟粓?有沒有某一個電話號碼被他輸入手機,他曾經(jīng)一度猶豫要不要撥那個電話去說一說自己的害怕?
那天早上。15歲的他決絕地出門之前,桌上有沒有早點?廚房里有沒有聲音?從家門到校門的一路上。有沒有一句輕柔的話、一個溫暖的眼神,使他留戀,使他動搖?
我想說的是。在我們整個成長的過程中,誰教過我們怎樣去面對痛苦、挫折、失敗?它不在我們的家庭教育里,它不在小學(xué)、中學(xué)、大學(xué)的教科書或課程里,它更不在我們的大眾傳播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只教我們?nèi)绾稳プ非笞吭?,從懸梁刺股的孫敬、蘇秦到平地起高樓的比爾·蓋茨,都是成功的典范。即使是談到失敗,目的只是要你絕對地反攻,再度追求出人頭地,譬如越王勾踐的臥薪嘗膽、洗雪恥辱,譬如那個戰(zhàn)敗的國王看見蜘蛛如何結(jié)網(wǎng),不屈不撓。
我們拼命地學(xué)習(xí)如何成功沖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么跌得有尊嚴(yán);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樣清洗傷口、怎么包扎;你痛得無法忍受時。用什么樣的表情去面對別人;你一頭栽下時。怎么治療內(nèi)心滴血的傷口,怎么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你怎么收拾。
誰教過我們。在跌倒時,怎樣的勇敢才真正有用?怎樣的智慧才能渡過?跌倒,怎樣可以變成遠(yuǎn)行的力量?失敗。為什么往往是人生的修行?何以跌倒過的人,更深刻,更真誠?
如果這個社會曾經(jīng)給那15歲的孩子上過這樣的課。他留戀我們——以及我們頭上的藍(lán)天——的機會是不是多一點?
現(xiàn)在絆倒了。你的修行開始。在你與世隔絕的修行室外,有許多人希望捎給你一句輕柔的話。一個溫暖的眼神,一個結(jié)實的擁抱,我們都在這里,等著你??墒切扌械穆房偸枪陋毜摹R驗橹腔郾厝粊碜怨陋?。